李榮森
興趣對學習活動是一種強大的推動力。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重視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堂課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引起學生共鳴,學生必然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那么這節(jié)課就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導入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依據(jù)課堂的需要來選取,如一首歌曲、一段格言、一則寓言、名人故事,問題方式導入等等。在講“自立自強”這節(jié)課時,本人出示兩幅圖片,一幅是依附在巖石上生存的藤類植物,一幅是筆直站立在風雨中成長的松樹,讓學生討論這兩幅圖片給了我們什么啟示。通過鮮明的對比,學生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增強,教學效果明顯。在講“我和父母”這節(jié)課時,播放家喻戶曉的《真的愛你》這首歌導入,學生不自覺地跟著唱,情緒被調(diào)動起來了,課堂氣氛很活躍??梢?,一個好的導入對一節(jié)課是多么重要。在教學中,課導入得好,教學效果就好。在教學中要重視導入方式的設計。
二、努力構(gòu)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厚重的人格魅力和淵博的知識來吸引學生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生的獨立意識不斷增強,自尊心敏感而強烈,如果專制甚至簡單粗暴地對待學生,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溝通從心開始。在現(xiàn)實教學中要樹立平等對待學生的意識,用民主的方法管理學生,以一顆愛心真誠地對待學生,多鼓勵、多表揚,努力加強彼此的情感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得到學生的信任,授課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課堂氣氛自然活躍。除此外,還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言傳身教,做學生的表率,以正確的行為來感染學生。加強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提高教學技能,不斷吸取新的知識,提高人格魅力,令學生信服。
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呆板,也是導致學生對課程不感興趣的重要原因。部分教師由于水平有限,不重視教研,上課時照本宣科,把課本的條條框框劃下來,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對課本的重點難點根本不理解,課后靠同學死記硬背更是難以接受和消化,這樣的課堂當然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在簡單重復的刺激下,人的注意力會越來越遲鈍,難以產(chǎn)生興趣,相反,新穎的東西往往令他們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上《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這課時,本人會布置學生針對學校的存在問題,寫一封建議書給校長,提出自己的建議,做學校的小主人,學生對這個活動頗感興趣,氣氛活躍,通過這個小小的活動,一方面使學生明白我們要積極行使民主權(quán)利,另一方面也掌握了寫建議信的方法,這樣教學效果就達到了。又如,在上《維護人格尊嚴》這課的時候,本人會采用故事導入的方式,講述一個乞丐拒絕他人鄙夷的施舍,維護人格尊嚴的故事,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導入本課,在講到名譽權(quán)這個內(nèi)容時,編排了一個小品,叫學生上講臺扮演在他們身上存在的較常見的侵犯他人名譽權(quán)的行為,引起思考,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多樣化表現(xiàn)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多種方式的靈活運用,可以不拘一格。常見的教學方法有:課堂辯論、探究討論、視頻播放、圖片展示、小組競賽、歌曲欣賞、案例研討、故事感悟等。
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老師是主角,整個課堂上老師都在滿堂灌,抹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這當然很難吸引學生學習興趣?,F(xiàn)在的中學生自我意識強烈,思維活躍,渴望參與,渴望得到尊重,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認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多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在參與中不知不覺接受知識,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造機會,采用辯論會、小組討論、綜合探究的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對表現(xiàn)突出的及時表揚,或讓學生自學,然后做小老師來進行課文講解,增加趣味性等。通過以上活動,還課堂給學生。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