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賢宇
【摘 要】 作文是學生表達觀點、抒發(fā)感情的重要途徑,良好的寫作能力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的重要標準。但長期以來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是難中之難,自從參加課題 “‘隨課微寫小學習作教學的新路徑探究”研究以后,筆者在教學中取得喜人的效果,學生作文能力有所提高。
【關鍵詞】 微寫作;練寫點;讀寫結合
“微寫作”是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進行的微型寫作的教學與訓練。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立足文本,尋找有價值的訓練點,指導學生在習作訓練的過程中知道“怎么寫”,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對“隨課微寫”的習作教學理論和實踐策略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尋找微寫點是微寫作的基礎
“隨課微寫”的教學理念給筆者提供了習作教學的思考方向,筆者立足教材,尋找可以進行隨堂練筆的訓練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寫作特點,模仿精彩片段寫一寫、練一練,從而解決小學作文教學中“怎么寫”的問題。學生通過這樣的高頻練寫,可以達到積微成著的目的。
例如:有的課文在人物對話上很有特色,就可以選擇對話作為訓練點。課文《一面》中,課文魯迅先生和阿累的對話就具有典型性。例如:“你要買這本書?”“是的?!薄澳阗I這本書吧——這本比那本好?!薄跋壬?,我買不起,我的錢不夠……”“哦!您,您就是——”這段人物對話中穿插著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和心理活動描寫,于是筆者采用寫作方法的遷移寫作,為學生設計了一個對話場景,要求寫出神態(tài)、動作描寫,中間穿插一段心理描寫,學生微寫片段可謂精彩紛呈。
二、找準突破口是微寫作的關鍵
教學《山中訪友》一文時,筆者立足課文,找準排比句——“你好,清涼的山泉!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好,飛流的瀑布……”讓學生先讀一讀,發(fā)現(xiàn)排比句優(yōu)美的地方——它不僅寫出了作者喜歡大自然,喜歡與大自然中的景物交朋友,更喜歡與這些朋友傾訴心聲。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排比句的妙處后,教師把仿寫排比句作為訓練突破口,讓學生用“你好,……你好,……”的句式,先說一說作者還會想與大自然中的哪些景物交朋友,作者還會想與大自然中的哪些朋友傾訴心聲。先說再寫,把擬人句、排比句當作本課微寫作的訓練點進行訓練。這些“隨文練筆”“片段寫作”“微寫作”等練筆形式對學生的寫作知識的掌握、寫作技能的形成有一定的幫助。
三、強化訓練點是微寫作的措施
教學《山雨》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了第六自然段所采用的總分結構寫作手法后,安排了一次微寫作:運用總分結構寫一個場景,內容不限。這樣,孩子們現(xiàn)學現(xiàn)賣,描寫的內容五花八門,豐富多彩,而且馬上生成,很有成就感。隨課微寫的特征:第一,內容集中。指向單元大作文的寫作重點,緊扣單元寫作訓練要求,在訓練時卻做到化整為零。第二,即時完成。只要課堂中有生成的訓練點,教師就可以即時讓學生即興練習,不限時完成,達到練習寫作的目的就行,無須過多要求、限制,讓學生沒有時間上的緊迫感,輕輕松松地寫,高高興興地練,能寫多少是多少,獲得表達的愉悅感,用我筆抒我心就是寫作的目的!
四、提高表現(xiàn)力是微寫作的延伸
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常常讓學生根據原作的思路進行創(chuàng)新,融入自己的情感。對原作進行再創(chuàng)作,也是習作訓練的一大突破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現(xiàn)力。
教學《刷子李》時,筆者抓住文中“刷子李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一句,讓學生體會作者運用的白描手法,布置學生去閱讀馮驥才的《俗世奇人》,拓寬視野,感受作家寫人的寫作技巧,同時布置一次微寫作訓練,讓學生寫寫自己或身邊的人,學習作者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畫,提高學生的表現(xiàn)力。班上胖胖的張文鑫學生寫道:“因為胖,別人都稱我‘肥仔,我怎么好意思還山吃海喝呢?一個肥仔,怎么好意思一邊夸下海口減肥,一邊津津有味地享受美食呢?真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呀!”瞧,孩子們簡直就是模仿高手!繼而讓孩子們接著微寫一個孩子的“瘦”。 瘦小的廖思琪學生寫道:“下課也得溜著墻邊走,生怕哪個虎頭虎腦的家伙撞我一下,我保準飛出去!可我不會飛啊,結果肯定是摔了個嘴啃泥!我這身子也太瘦了!既對不起爹媽,也對不起自己!”描寫得很是實在!
雖然筆者長期扎根于農村,但探索習作教學的腳步卻沒有止步不前,跟隨著“‘隨課微寫小學習作教學的新路徑探究”的研究,在課題組組長翁蘭珍老師的帶動下,在不斷探索中,農村教師的理念也發(fā)生了變化,以“語用”為指導思想,構建新的語文課堂,提煉微寫教學策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習作”雙線并進。習作是一個長期、反復訓練,逐步提高的過程,教師要立足文本,尋找微寫作訓練的突破口,常抓不懈,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讓作文不再難。
【參考文獻】
[1] 馬正平.基于非構思寫作學的“隨課微寫”理論與實踐研究[J]四川新創(chuàng)教育,2018(09).
[2] 李志方.捕捉訓練點,適時微練筆——小學語文語用訓練有效點例談[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04).
【備注:本文系南平市2019年度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隨課微寫——
小學習作教學的新路徑探究”(課題立項批準號xxywxd2018011)的階段性成果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