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生活最大的驚喜是發(fā)現(xiàn)了巴扎。巴扎是什么?內(nèi)地的朋友可能會問。巴扎是維吾爾語,意為集市、農(nóng)貿(mào)市場,它遍布新疆城鄉(xiāng),其中充斥著許多可以買的東西,而且價格合適,是羊缸子(新疆方言,婦女、媳婦之意)們最喜歡逛的地方。
比如說繡花鞋。我在逛別的地方時也能看到,但那種華麗,很明顯是要被置于殿堂之上的,價位也是高得離譜,距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有著云梯般的距離。巴扎上的繡花鞋,看著也精致好看呢!但一問價格,一雙也就十幾二十元,相對于前面所述殿堂之上的繡花鞋,就顯得特別平和、正常,是你看一眼、再問一下價格之后就想買回家的東西。
這一次我看上的繡花鞋是藍色的,不是濃濃的藍墨水一樣的藍,也不是女孩子喜歡的柔和的粉藍,是介于兩者之間的藍,一看就讓人覺得非常舒服。而且,藍底子上點綴的不是繡花鞋常見的描龍繡鳳,或者是囂張的大紅牡丹、鮮綠的葉子。在它上面,是幾朵纖巧的浮云,浮云是淡淡的肉粉色,那種淡然,與這藍色倒是十分相稱。
看到這雙繡花鞋,就想起了年已八十的媽媽。隨著年齡的增長,媽媽患上了雙腳拇指外翻癥,關(guān)節(jié)骨翻出明顯,發(fā)作起來又疼痛難忍,平時只能穿布鞋行走。我用手撫觸著這雙繡花鞋,它外表雅致秀麗,摸起來也是柔和綿軟,這樣一個美好舒服的存在,穿在媽媽腳上,一定也會給媽媽帶來美好舒服的感受。
將這雙鞋買上裝進回家的行李中,我的心并不僅僅是歡喜,還有十二分的忐忑在其中。身為女兒,我怎么能不了解媽媽呢?與中國千千萬萬年邁的婦女一樣,媽媽的前半生,一直生活在與艱難命運的對峙之中。也因此,她們這一代,對于生活的要求是樸素的。在如今的時代環(huán)境里,衣食無憂的物質(zhì)生活,以及平平安安的兒女,已經(jīng)讓媽媽感到萬分滿足。除此之外,她對生活沒有半點奢求。每當我們從外地歸來為她送上衣服或物品時,她總是一副嗔怪的樣子,埋怨我們的話語也是相同的:“我的東西夠多的了,不需要你們再為我添……”
話雖這樣說,我在外地時,還是會忍不住為媽媽買些東西,有時是衣物,有時是糕點。這一次,就是巴扎上邂逅的繡花鞋了,它的纖巧,它的秀麗,還有藍色那種耐人尋味的沉靜,都會讓我想起媽媽。媽媽年輕時也是個美人?。∶黜X,發(fā)絲漆黑。如今80歲了,白發(fā)還很少,還有著一尺八的腰身,真是盈盈一握。只是命運對于她們這一代委實有些過于吝嗇。父親去世后,我在整理父親遺物時,找到了僅存的幾張媽媽年輕時的照片,看不到一個女性對于自身女性身份的確認。照片上的媽媽,穿著男性化的衣服,鞋子也是笨拙難看的,一張秀麗的臉上有茫然,更有驚懼。她們那一代人的境遇,讓我想起了張愛玲曾提到過的一句話:“洗手凈指甲,做鞋泥里踏。”說是覺得無限慘傷。女孩子在做繡花鞋的時候,何其鄭重,水蕩漾在銅盆里,又剔凈了指甲,雪白的絲線,從銀針里穿過,一針一線,都是對生活的情意;可是,下一句又是何等粗暴,鞋在泥里水里踩過,有誰還會在乎,當初曾被無限用心的針腳呢?
好在那段長長的夜路,媽媽終于走過來了,而且,以她的青春與歡樂為抵押,帶給了我們鮮花盛開的今天。想到這里,突然覺得無限哀傷,我們怎么能夠不去疼自己的媽媽呢?為她買一件漂亮的衣服,一雙美麗的鞋子吧!讓她與我們一起,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里,享受每一個莊重而有美感的時日。
出乎我的意料,媽媽對于我送上的這雙繡花鞋顯露出滿意的樣子,坐在床上,她將腳伸進這雙鞋里,反復地說:“倒是十分合腳?!贝牭竭@雙鞋子的價格只有十五元時,她更是露出了歡喜的神色。也許在媽媽心里,東西要既好看又便宜才算是買對了。但是在城市里,東西越好看,價格也越高,也許只有在鄉(xiāng)村的巴扎里才能讓母親滿足心愿。
哦!母親老了,在我們的記憶里,她永遠是呆在家里照顧家人的那個角色,一生除了河南老家與第二故鄉(xiāng)新疆伊寧市,她沒有去過任何地方。而這雙從鄉(xiāng)村巴扎帶回來的繡花鞋,它不僅僅只是滿足了母親的心愿,在它的身后,還連著一連串的腳印,那些腳印將母親與遠方連在了一起。有了這些腳印,母親的晚年也許不會再孤獨。
想到這里,對于這雙從鄉(xiāng)村巴扎上購置的繡花鞋,我又多了一層更深的感激之情。
給自己的舞蹈
誰會相信?一個自小笨拙的孩子,一個以書寫文字為生的人,從小迷戀的竟然不是文字,而是——舞蹈。
是的,自小我就是個沉默寡言的女孩子,但這并不妨礙我對美好事物的表達。寫作是一種方式,舞蹈亦是一種方式。在我看來,它們雖然屬于不同的藝術(shù)表達形式,但是在本質(zhì)上,它們同屬于藝術(shù),都是一個人在內(nèi)心深處對于生命的熱愛,對于靈魂的喚醒,對于自由的渴望。只不過,舞蹈的表達更加直接,更加酣暢淋漓,更加富有表現(xiàn)力。
最早領略到舞蹈的魅力,是在小學五年級,那時我只有十余歲,生活在歌舞之鄉(xiāng)的新疆,身邊卻鮮有會跳維吾爾族舞蹈的朋友。唯一的一名少數(shù)民族朋友,還是在每天下午排隊打牛奶的過程中認識的,比我略大幾歲。我不知道她的芳名,但是,既然千千百百的維吾爾小姑娘都叫古麗,姑且就叫她小古麗吧!
小古麗站在人群里,就是一朵耀眼的玫瑰花。一頭卷曲的亞麻色短發(fā),雪白的肌膚,如寶石一樣光芒四射的眼眸,鮮艷紅潤的嘴唇。她仿佛對自己的美也有自知,每當路人驚艷的目光瞥過來,總是會不好意思地微笑,并將頭微微低下。對了!她還有一條白皙秀頎的脖子,如果要用一個如今時髦的詞語來形容,那就是——天鵝頸。每當那美好的天鵝頸微低時,就會讓我想起徐志摩的那句詩:“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毙稳菖⒆拥拿烂惨踩绱宋乃?,是不是有點矯情?可是怎么辦呢?從小學起,我身上就具備了做文藝女青年的潛質(zhì)。
而這個被我稱為“小古麗”的女孩子,她的美貌令人自卑,但據(jù)我觀察,有一個特點我倆是相似的,在人群中都屬于愛沉默的那一種,性格顯然也都偏內(nèi)向。她的特點是低頭,我呢?是不擅長與陌生人交流。曾經(jīng)有很多次的機會,可以與眼前這朵玫瑰花打個招呼,可我還是放棄了。什么原因至今也說不清楚,可能潛意識里,對于美有一種近乎于仰視的崇拜吧!而仰視,本身就是需要距離的。
這種距離在某一天突然被拉近了。忘記了是哪一天,好像是一個暑假,我與往常一樣,提著乳白色的小桶去馬路對面打牛奶。我清晰地記得,那天排隊的人很多,每個人都焦躁不安地等待著牛奶車的到來,而我始終是安靜的,原因說出來很可笑,因為排在前面的不是別人,就是這位如花朵一般美麗的小古麗。在任何時代,對任何人而言,美都具有一種安撫人心的魔力。
那天的牛奶車久久沒有來,等待的人們益發(fā)焦躁起來。有人開始大聲喧嘩,有人打開了隨身攜帶的收音機。是下午六七點了吧,電臺在一個冗長的訪談節(jié)目之后,播放起了一曲優(yōu)美的維吾爾族歌曲,那歌曲深沉又優(yōu)美,不知不覺,已經(jīng)有人隨著音樂翩翩起舞了。
這個時候,我看見排在我前面的小古麗明顯激動起來,她白晳秀碩的脖子微微顫動,一陣顫栗從她左手指尖傳至肩膀,又從肩膀傳至右手指尖,手上的銀鐲子也隨之振動。人群中有人注意到她的動靜,一位少男來到了她的身邊,躬身邀她起舞。受到邀請的小古麗進入舞場,她美麗的容貌與優(yōu)美的舞姿,一瞬間成為了人群的中心,不得不承認,舞蹈真是有一種魔力。小古麗昔日里羞澀的表情突然就沒有了,在音樂的伴奏下,她全身的動作如同行云流水,那樣自然而然,活潑又清麗,讓站在人群中的我看得如癡如醉,第一次領略到舞蹈的魅力。
突然間,小古麗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她含著笑,躬身邀請我,很明顯想讓我也加入到這個熱鬧的隊伍中去。而從未跳過任何舞蹈的我,面對她的邀請,只能竭力露出真誠的笑意,再用揮擺雙手來表示我的拒絕。但我終究沒有拗得過這位熱情的小古麗,她將我?guī)胛鑸?,試圖用慢下來的舞姿教會我什么,但她很快就為她的感性付出了代價,幾乎沒有一個動作我能做到位,比著她的樣子做時,場下的觀眾全都笑成了一團。那笑聲尖厲又刺耳,是我今生今世聽過的最折磨人的聲音。
那天下午的牛奶有沒有送來?我已經(jīng)記不清了。但是,我在舞場上的窘狀以及臺下觀眾的嘲笑聲,是那樣清晰地刻在心里,以至于成為一種心理障礙。第二天,當媽媽拿出那個乳白色的小桶,讓我準時去馬路對面打牛奶時,我很淡然地對媽媽說:“今天我不去了,作業(yè)多,馬上就要考試了!”也許我一直是個很誠實的孩子,這種謊言媽媽居然也就相信了。在這之后,我再也沒有去打過牛奶。
也許就是因為這種心理障礙吧!成年后的我,從內(nèi)心深處抗拒舞蹈,抗拒一切讓我眾目睽睽的場合,為此我錯過了很多好機會。我參加了工作,不太如意,在一個偏僻的地方上班,每日里除了看風,看云,看鍋爐緩緩吐出的白色煙霧,看雨中潮濕的世界之外,我就寫作。寂寞的時光,因為書寫而變得生動而鮮活,我感覺,寫作也是一種舞蹈。在一個不為人知的舞臺上,我揮舞著自己手中的文字,盡情地起舞,有一束光打在我的身上,真是又明亮又孤獨。
寫作使我收獲了讀者,也收獲了自信,這種自信好像治好了我的心理障礙。在聽到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時,內(nèi)心又有了一種沖動。興之所至,我常常會在辦公室或家里翩翩起舞,盡管我的舞姿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老師的訓練,顯得隨意而稚嫩??墒桥紶?,在鏡子或玻璃窗邊一閃而過時,我會覺得對面這個女人這樣陌生,神情里有一種無法言說的快樂滿足。我一直不明白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有一次,在閱讀現(xiàn)代舞蹈史上最早的創(chuàng)始人美國著名舞蹈家瑪莎·格雷厄姆的自傳時,我的心被文中一段話擊中了:“沒有人在乎你跳得好不好,只要跳起來就行!偉大的舞者并不因為技術(shù)而偉大,因為激情而偉大!”
看到這句話時,我正處于人生的四十歲里,一個對于女人來說略顯凋零的年齡。我的心顫栗了一下,內(nèi)心有著突然涌出的酸楚。我想起了多年前的那個下午,看著小古麗在舞場上翩翩起舞,心中所蕩漾起的那種感覺。那也是我平淡的童年生活中,第一次感受到了激情的力量,這力量是舞蹈帶給我的,那樣明媚、灼熱,讓成年后的我也記憶深刻。我攜帶著它,將這種力量帶進了我的文字中,并且憑借文字,在人生的舞臺上盡情地起舞,并收獲良多。而人生或許就是這樣的,如果有一樣事物,任你百轉(zhuǎn)千回,經(jīng)歷了風風雨雨,仍然不忘初心,依然對它存有激情,不能忘懷。那么,它必然是你的心愛之物。
現(xiàn)在的我已報名參加了一個舞蹈培訓班。第一天站在舞池中央的時候,看著周圍身材條件遠遠好于我的年輕姑娘們,好像一群小古麗又出現(xiàn)了,一種尷尬的感覺從心底升起來。我深深喘口氣,默默念著瑪莎·格雷厄姆那句話:“沒有人在乎你跳得好不好,只要跳起來就行!”是的,在我這個年紀,學得好與壞,好像也沒有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跳起來了,在四十歲的年紀里,我仍然懷揣著對生活的激情與熱愛,輕盈地自地面騰空飛起,跳起來了。
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是生命里最難熬的日子,只有依靠觀看東方衛(wèi)視的《舞者》節(jié)目來打發(fā)時光。當看到電視上的舞者,無論是條件出色或者資質(zhì)略顯平平,都是竭盡全力在用身體與表情舞蹈,所表現(xiàn)出的激情與創(chuàng)造力,使我好幾次無法控制地熱淚盈眶。我深深地感到,舞蹈與人生何其相似,舞蹈的本質(zhì)是用來表達內(nèi)心感受和對音樂的理解,不是炫耀。人生的本質(zhì)也是重在享受生命的歷程,而不是與別人比較與炫耀。作為一名舞蹈的業(yè)余愛好者,跳舞,從來不是為了技壓群芳,也不是為了孤芳自賞,只是希望在舞蹈中,我能找到激情的力量,創(chuàng)造的力量,生命的力量。我給自己的舞蹈。
·作者簡介·李曉寅,女,生于70年代,新疆作家協(xié)會會員。多篇小說、散文在《文學港》《湖南文學》《廈門文學》《延河》《西部》《伊犁河》發(fā)表,2014年出版散文集《茉莉花開》。現(xiàn)供職于伊犁州水利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