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梅州一名女子在騎電動車路過時扶起騎摩托車摔倒的老人,卻反被索要賠償。隨后,監(jiān)控視頻證明該女子與老人摔倒并無關系,民警也找到涉事老人,對其進行批評。訛詐好心人的老人是否構成犯罪?法律上對這種行為有沒有相關的處罰辦法呢?
事實上,在多起被曝光的扶老人反被訛事件中,并非所有受害者都能像上述女子借助監(jiān)控視頻自證清白。低成本就能“干壞事”的現狀消磨了大眾施以善心的動力,對于“扶不扶”問題的討論也日漸聲高。
“從此類事件中訛人者的行為來看,符合構成敲詐勒索行為的要件。但一般的敲詐勒索行為與敲詐勒索罪還有區(qū)別,是否構成犯罪,還要視訛人者敲詐勒索的金額進行判定。如果金額達到法定數量,則構成犯罪。此外,在量刑方面,也要根據情節(jié)的嚴重程度、金額數量以及是否存在多次敲詐行為等綜合考量?!北本┑缽V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周皓表示。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敲詐勒索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敲詐勒索公私財物價值2000元至5000元以上、3萬至10萬元以上、30萬至50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74條規(guī)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以及“數額特別巨大”。
據周皓介紹,如尚不構成敲詐勒索罪,一般的敲詐勒索行為也屬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一般應由公安機關給予相應的處罰,如警告、拘留、罰款等。
“作為受害者,可通過向法院起訴,要求對方賠禮道歉、恢復名譽、賠償損失等措施進行維權。但是采取這類民事手段,受害者需要花費的時間、金錢和精力等,成本比較大。最簡單的、成本最低的維權就是報警,由公安機關進行處罰?!敝莛┙ㄗh。
那么,此次事件中的老人僅受到批評教育的處罰是否合理?
周皓對此表示,出于對老年人的照顧,法律上有明確規(guī)定,一般情況下,對于年滿70周歲且其行為又尚未構成刑事犯罪的老年人不予處罰。即使執(zhí)法部門做出了諸如拘留等處罰措施,通常情況下也并不實際執(zhí)行?!耙虼耍瑢τ诜稀疹櫁l件的老年人而言,基本不需承擔實際的后果。可以說,目前的治安處罰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暫時無法起到相應的震懾作用?!敝莛┱f道。
(《中國商報》20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