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珍,陸英燕,李林江
(1.黔西南州農業(yè)農村局,貴州 興義 562400; 2.黔西南州農業(yè)農村局,貴州 興義 562400;3.興義市農業(yè)農村局,貴州 興義 562400)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經濟糧食作物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用綠色水稻的健康飲食追求越來越強烈。為了順應這一趨勢,加快水稻產業(yè)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大部分地方傳統(tǒng)水稻種植結構單一,缺乏產業(yè)帶動,農民增收困難。目前正是貴州全面推進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實施綠色稻魚[3]試驗,不僅能為稻魚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還能助推鄉(xiāng)村振興,提高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推動黔西南州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
試驗在興義市萬峰林街道辦事處上納灰村農戶岑進家責任田內實施。試驗地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地塊向陽平坦,肥力中上等,前作為油菜。海拔1 100 m,年均溫18~23 ℃,年降雨量1 300~1 600 mm,無霜期300 d,年日照時數1 800 h。
鯉魚:400~500 g/尾。
優(yōu)質水稻品種:野香優(yōu)絲。
稻魚采用隨機大區(qū)對比,處理1:10 kg/667 m2(魚)、處理2:15 kg/667 m2(魚)、處理3:20 kg/667 m2(魚)、處理4:30 kg/667 m2(魚)、處理5:水稻凈作(ck)無投放魚;試驗面積為5塊田塊,總面積為2 638.65 m2,不設重復,每塊田塊中設一條魚溝(寬0.5 m、深0.35 m),放魚量根據實際小區(qū)面積計算投放魚量。
1.4.1水稻栽培
2019年3月29日浸種催芽,4月1日播種,移栽大田前施用農家肥1 000 kg,復合肥40 kg作基肥。5月21日移栽大田,5月29日667 m2施追尿素8 kg為分蘗肥,7月28日施尿素5 kg/667 m2,氯化鉀3.75 kg/667 m2。施用肥料時,不能施入魚溝內。
1.4.2養(yǎng)魚管理
2019年6月10日投放魚苗73.5 kg,共153尾,6月15日開始投喂混料,如玉米面、麥麩子、米糠等,占50%左右。投喂次數:每天投喂2次,08:00~09:00時1次,16:00~17:00時1次。稻田養(yǎng)殖鯉魚,要經常巡田,至少早晚各一次。一是檢查進排水口防逃網是否有損壞,防止鯉魚頂水或順水逃跑;二是雨水天氣檢查稻田排水情況,防止水漫田埂,造成不必要損失;三是檢查鯉魚活動情況,防止因缺氧浮頭發(fā)生死魚現象。
1.4.3田間管理
稻魚共生田隨時保持田塊水深10 cm,統(tǒng)一模式管理,適時注意田間管理,整個生育期不施用任何農藥。稻田魚8月26日驗收,水稻9月26日驗收。
從表1看出5個野香優(yōu)絲處理生育期差異基本相同,全生育期176 d。
表1 水稻生育期記載
單位面積有效穗決定產量[1]。由表2可看出,對照(ck)有效穗最多(12.1萬穗),其次是處理4(11.7萬穗),其余都相差不大,處理2最少(9.6萬穗);千粒重基本無差異。
表2 水稻經濟性狀考察
理論產量處理5對照(ck)最高,為537.73 kg,處理2為421.73 kg,其余在525.59~466.65 kg之間。
投放10 kg/667 m2(魚):面積600.3 m2,投放24尾,重9 kg,成本126元(14元/kg),投放飼料108元,管理費160元;測產驗收:收24尾,重12.55 kg,出售按鮮魚60元/kg計算,收益753元,扣除成本394元,純收益404元,折合667 m2產值836.7元,667 m2純收益448.9元;水稻實測驗收為393.2 kg,按68%折產為267.38 kg,米按10元/kg計算,收益2 673.8元,扣除成本400元(種子、整地、肥料、收割),純收益2 273.8元,折合667 m2產值2 970.9元,667 m2純收益2 526.5元。投放10 kg/667 m2(魚),稻+魚合計667 m2產值3 807.6元,667 m2純收益2 975.4元。
投放15 kg/667 m2(魚):面積300.15 m2,投放23尾,重10 kg,成本140元(14元/kg),投放飼料104元,管理費80元;測產驗收:收23尾,重13.15 kg,出售按鮮魚60元/kg計算,收益789元,扣除成本324元,純收益465元,折合667 m2產值1 753.3元,667 m2純收益1 033.3元;水稻實測驗收為199.55 kg,按68%折產為135.69 kg,米按10元/kg計算,收益1 356.9元,扣除成本200元(種子、整地、肥料、收割),純收益1 156.9元,折合667 m2產值3 015.3元,667 m2純收益2 570.8元。投放15 kg/667 m2(魚),稻+魚合計667 m2產值4 768.6元,667 m2純收益3 604.1元。
投放20 kg/667 m2(魚):面積680.34 m2,投放48尾,重20.5 kg,成本287元(14 kg/元),投放飼料216元,管理費180元;測產驗收:收48尾,重26.15 kg,出售按鮮魚60元/kg計算,收益1 569元,扣除成本683元,純收益886元,折合667 m2產值1 538.2元,667 m2純收益868.6元;水稻實測驗收為205.75 kg,按68%折產為139.91 kg,米按10元/kg計算,收益2 798.2元,扣除成本410元(種子、整地、肥料、收割),純收益2 388.2元,折合667 m2產值2 743.3元,667 m2純收益2 341.4元。投放20 kg/667 m2(魚),稻+魚合計667 m2產值4 281.5元,667 m2純收益3 210元。
投放30 kg/667 m2(魚):面積753.71 m2,投放58尾,重34 kg,成本476元(14元/kg),投放飼料261元,管理費200元;測產驗收:收58尾,重42.2 kg,出售按鮮魚60元/kg計算,收益2 532元,扣除成本937元,純收益1 595元,折合667 m2產值2 240.7元,667 m2純收益1 411.5元;水稻實測驗收為479 kg,按68%折產為325.72 kg,米按10元/kg計算,收益3 257.2元,扣除成本440元(種子、整地、肥料、收割),純收益2 817.2元,折合667 m2產值2 882.5元,667 m2純收益2 493.1元。投放30 kg/667 m2(魚),稻+魚合計667 m2產值5 123.2元,667 m2純收益3 904.6元。
對照(ck)未投放魚,面積304.15 m2,水稻實測驗收為214.25 kg,按68%折產為145.69 kg,米按6元/kg計算,收益874.14元,扣除成本210元(種子、整地、肥料、收割),純收益664.14元,折合667 m2產值1 916.97元,667 m2純收益1 456.45元。
試驗結果表明,興義市采取稻魚共生種養(yǎng)模式中處理4投放30 kg/667 m2(魚)經濟效益[2]表現最好,667 m2產值5 123.2元,667 m2純收益3 904.6元。
本次稻魚共生試驗采取挖十字溝667 m2投放魚量不同的種養(yǎng)方式,有利于曬田通風,減少病蟲害發(fā)生,建議進一步進行該試驗示范,驗證稻魚共生綠色稻+模式,科學指導水稻生產,推廣應用該模式,提高農民收益,對提升農業(yè)產業(yè)化水平,推動農業(yè)產業(yè)扶貧有良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