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潁 韋士成
摘要 ? ?為防治生姜姜瘟病的發(fā)生和蔓延,在阜陽市臨泉縣單橋鎮(zhèn)任樓村種植大戶生姜栽培區(qū),用氯溴異氰尿酸防控姜瘟病。結(jié)果表明,用氯溴異氰尿酸防控姜瘟病,灌根次數(shù)與葉面噴霧次數(shù)越多,效果越好;使用松脂酸銅、喹啉銅及克菌丹+芽孢桿菌處理的防控效果差于使用氯溴異氰脲酸的處理。由此可見,采用氯溴異氰脲酸防控姜瘟病的效果優(yōu)于國內(nèi)其他現(xiàn)有藥劑。
關鍵詞 ? ?姜瘟病;氯溴異氰脲酸;防治效果;安徽阜陽
中圖分類號 ? ?S436.3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7-0093-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and spread of ginger blast, chlorobromoisocyanuric acid was use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ginger blast in the ginger cultivation area of large households in Renlou Village, Shanqiao Town, Linquan County, Fuyang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sing chlor-obromoisocyanuric acid to control ginger blast, the more the number of root irrigation and foliar sprays, the better the effect; the contro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with copper rosinate, copper quinoline and captan+Bacillus was inferior to the treatment with chlorobromoisocyanuric acid. It could be seen that the effect of using chlorobromoisocyanuric aci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ginger blast was better than other existing domestic agents.
Key words ? ?ginger blast; chlorobromoisocyanuric acid; control effect; Fuyang Anhui
生姜是姜科姜屬多年生宿根植物,可作調(diào)味料和醫(yī)用,具有健胃、祛寒、發(fā)汗、解毒之功效[1]。阜陽市具有悠久的生姜種植歷史,2012年臨泉縣老集的虎頭生姜成功注冊為地理標志商標,是臨泉縣唯一的地標商標。生姜對氣候、土壤條件的適應性較強,易栽培,目前在阜陽市常年種植面積達0.7萬~1.1萬hm2,主要集中在臨泉、潁州、阜南、太和、界首等地,特別是臨泉縣常年種植面積超過0.5萬hm2,一般產(chǎn)量達45.0~67.5 t/hm2,經(jīng)濟效益非??捎^。過去阜陽市生姜種植以露地零星栽培為主,隨著種植技術的提高,目前逐步形成以大戶種植為主,面積基本都在0.7 hm2以上。種植方式呈現(xiàn)多樣化,既有露地栽培、地膜栽培,也有大棚、小拱棚、遮陽網(wǎng)等設施栽培,并出現(xiàn)一批集生產(chǎn)、銷售、農(nóng)資經(jīng)營為一體的規(guī)模化、集約化種植大戶。
在生姜種植過程中,多種病蟲害的發(fā)生嚴重影響了其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尤其是姜瘟病已成為生姜產(chǎn)量提高和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制約因素。姜瘟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一般可造成20%~30%的損失,嚴重者可導致毀種,對生姜生產(chǎn)造成威脅[2]。經(jīng)過長期的調(diào)查研究,認為阜陽市姜瘟病重發(f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菌源充足。阜陽市種姜時間悠久,是生姜生產(chǎn)的老產(chǎn)區(qū)。姜瘟病害的病原菌在土壤、肥料、姜塊或生姜病殘體上越冬,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為了避免連作,種植大戶頻繁輪換土地栽姜,但阜陽市的不少地方輪作時間短,田間菌源廣泛存在,許多鄉(xiāng)鎮(zhèn)不能經(jīng)過3年以上的輪作,已無適宜種植生姜的地塊。二是氣候條件適宜。生姜對溫度反應敏感,一般超過35 ℃或低于17 ℃時光合作用降低,對生長不利;同時生姜生長要求中等強度的光照條件,耐陰而不耐強光。阜陽市6—8月正是高溫高濕強光照的階段,如不采取防護措施,對生姜的生長極其不利,并降低其對各種病害的抵抗能力。7—8月又是阜陽市的夏季雨期,暴雨過后強光曝曬,姜瘟病病原菌大量繁殖,如缺少防護措施,病害將會迅速蔓延擴展,造成嚴重的損失。三是傳統(tǒng)的栽培管理措施亟須革新。在阜陽市傳統(tǒng)生姜栽培管理中,以下幾點有利于生姜病害的發(fā)展。①重治蟲、輕防病,不注意提前預防,缺少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栽培前缺乏對土壤的消毒;②不用遮陽措施,導致高溫強光照降低生姜的抗病能力,也加大了姜瘟病害的發(fā)生蔓延程度;③肥水施用不科學,缺乏平衡施肥的技術措施,喜偏施氮肥,澆水時常用大水漫灌,且在中午高溫強光照條件下澆水,易造成病原菌的侵染危害;④田間排水不暢,生姜既不耐旱也不耐澇,因而既不可缺水又不可積水。在雨水偏多的時期,排水不及時常會造成土壤積水,影響生姜根系發(fā)育,對病害的發(fā)生和蔓延極其有利。
多年的探索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氯溴異氰尿酸是一種高效、廣譜、新型內(nèi)吸性殺菌劑,可殺滅各種細菌、藻類、真菌和病毒,具有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便于貯存運輸、使用安全、簡便、用量少、殺菌效果良好等特點。氯溴異氰尿酸噴施在作物表面后能慢慢地釋放次溴酸和次氯酸,有強烈的殺滅細菌、真菌的能力;通過內(nèi)吸傳導釋放次溴酸(次氯酸)后的母體形成三嗪二酮和三嗪,具有強烈的殺病毒作用;另外,因起始原料富含鉀鹽及微量元素,因而氯溴異氰尿酸不僅有強烈的預防和殺滅細菌、真菌及病毒的能力,而且有促進作物營養(yǎng)生長等作用,是防治生姜姜瘟病有效的藥劑之一。2018年在臨泉縣單橋鎮(zhèn)任樓村種植大戶生姜栽培區(qū),用氯溴異氰尿酸(地菌凈)做了防控姜瘟病的小區(qū)試驗?,F(xiàn)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材料
試驗藥劑有氯溴異氰尿酸、松脂酸銅、喹啉酮、克菌丹+枯草芽孢桿菌。
1.2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8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氯溴異氰尿酸灌根1次;處理2,氯溴異氰尿酸灌根2次;處理3,氯溴異氰尿酸灌根1次+葉面噴霧3次;處理4,氯溴異氰尿酸灌根2次+葉面噴霧2次;處理5,松脂酸銅葉面噴霧4次;處理6,喹啉銅葉面噴霧4次;處理7,克菌丹+枯草芽孢桿菌灌根3次;以空白作對照(CK)。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 m2。
1.3 ? ?試驗方法
處理1、2、3、4、7第1次灌根施藥皆于4月2日生姜播種期進行,在播種前先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37.5 kg/hm2順溝撒施,然后進行播種并結(jié)合封溝澆水;處理2、4、7的第2次灌根時間為生姜三股杈期(6月15日);處理2、4第2次施藥均于6月15日生姜小倒溝時期進行,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22.5 kg/hm2順溝撒施并結(jié)合封溝后澆水;處理3、4、5、6的第1次藥劑噴霧時間為6月3日;處理3、4、5、6第2遍藥劑噴霧與處理7的第3次灌根時間是7月5日;處理5、6的第3次藥劑噴霧于7月15日;處理3的第3次施藥時期是8月15日旺盛生長期,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3 000 g/hm2噴霧;處理5、6第4次藥劑噴施為9月18日。為了驗證該藥劑的效果,2018年的示范試驗地全部都沒有使用其他殺菌劑,只在5月、6月、7月底用殺蟲劑防治姜螟。
1.4 ? ?調(diào)查方法
試驗示范從5月15日開始,每隔15 d調(diào)查1次,7月、8月每10 d調(diào)查1次,一旦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清除,并對病株土壤進行生石灰消毒。
2 ? ?結(jié)果與分析
2.1 ? ? 對姜瘟病的防控效果
由表1可知,處理1、2、3、4是氯溴異氰脲酸(地菌凈)防治姜瘟病示范區(qū),處理4的防控效果最好,發(fā)病率為0.9%;處理2和處理3的發(fā)病率分別為4.7%和2.6%;處理 1的發(fā)病率為9.0%。說明灌根與葉面噴霧次數(shù)越多,效果越好。處理2、3、4較CK效果顯著。處理5、6、7的試驗效果差異不顯著,發(fā)病率為6%~8%,差于處理2、3、4。可見,1年內(nèi)采用氯溴異氰脲酸控制姜瘟病最好采用灌根2次,或灌根1 次葉面噴施3次,效果較好,皆可推廣,且防控姜瘟病的效果優(yōu)于其他國內(nèi)現(xiàn)有藥劑。
2.2 ? ?對產(chǎn)量的影響
從田間綜合長勢上來看,施用氯溴異氰尿酸對生姜的生長有明顯的刺激作用,處理1、2、3、4比處理5、6、7和CK植株高大健壯、分枝增多、姜塊肥大,增產(chǎn)效果明顯。處理1、2、3、4平均產(chǎn)量為65 193 kg/hm2,處理5、6、7和CK平均產(chǎn)量為64 275 kg/hm2,較一般群眾種植模式增產(chǎn)13 429.5 kg/hm2,增產(chǎn)率20.75%,增加效益27 000元/hm2。
3 ? ?結(jié)論與討論
通過試驗和示范,在生姜姜瘟病的防控過程中,氯溴異氰尿酸不僅殺菌范圍廣,防控效果好,增產(chǎn)提質(zhì)明顯,而且分解快,不會產(chǎn)生農(nóng)藥殘留,是一個非常好的生產(chǎn)綠色產(chǎn)品的植保投入品。同時,在生產(chǎn)過程中,也需要其他綜合措施相配合,才能達到優(yōu)質(zhì)高效的目標。通過試驗初步總結(jié)出生姜姜瘟病綜合防控措施。
3.1 ? ?嚴格選地,實施輪作
選擇肥沃、地勢平坦高燥、上松下實、土質(zhì)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塊,做到旱能澆、澇能排,保證田間不會積水。實行輪作換茬是解決土壤帶菌并有效控制生姜病害擴散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對已發(fā)病地塊,間隔3年以上才可種生姜。
3.2 ? ?土壤處理,姜種消毒
為有效減少田間菌源數(shù)量,降低生姜病害的發(fā)病概率,在生姜栽培前要對土壤進行藥劑處理,方法是播種前或播種后封溝前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30~45 kg/hm2順溝撒施,并結(jié)合澆水以保證效果。留作種姜的生姜在收獲前,先在姜田里選無病健壯的植株,單獨采收,收獲后單獨貯藏,第2年催芽前再嚴格選種,杜絕帶菌隱患。生姜種植前用1∶1∶100的波爾多液浸種20 min,剔除芽周圍有紅霉紅圈、芽基部或姜塊斷面變褐以及用手擠壓有白色汁液流出的姜種。
3.3 ? ?科學施肥,合理灌溉
生姜對氮和鉀均很敏感,全生育期吸收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居第3位。因此,要注意氮、磷、鉀配比,適量施用腐熟的大豆或豆餅配合其他化肥,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重施基肥,增施磷肥、鉀肥,忌偏施氮肥[3],以免植株生長過旺。施肥時要結(jié)合澆水,以提高肥料利用效果。使用的有機肥要求徹底發(fā)酵腐熟,防止摻雜染病的秸稈或土壤等雜質(zhì)。收獲后的植株,要及時帶出田外處理,嚴禁堆積在田間;對于發(fā)病后的病葉、病株,禁止扔在水渠或水井中,以免病害隨著水流傳播蔓延。生姜為淺根性植物,難以充分利用土壤深層的水分,因而不耐干旱,如缺水干旱,不僅產(chǎn)量降低,而且品質(zhì)變劣。但是生姜也不耐澇,土壤積水會導致生姜生長發(fā)育受阻并容易引發(fā)姜瘟病等,可能導致大幅減產(chǎn)。為防止病原菌隨水流侵入蔓延,田間要順溝鋪設塑料軟管灌溉,澆水時控制水量,切不可大水漫灌。根據(jù)生姜不同生育期,采取不同的澆水策略。苗期不宜澆水太勤,夏季澆水以早、晚為好,切忌中午澆水。
3.4 ? ?適時搭架,控制溫光
生姜屬陽性耐陰植物,喜暖、喜濕,不耐高溫、炎熱、強光,其幼苗期,若在高溫強光照射下裸露栽培,則植株矮小,葉片發(fā)黃,分枝少而細弱,長勢不旺,產(chǎn)量減少,抗病性降低。因此,應在5月上中旬生姜出苗達到50%左右時,及時進行搭架鋪設遮陽網(wǎng),8月中下旬揭去,以控制溫光,降低病害的發(fā)生概率和發(fā)生程度,亦可增產(chǎn)15%~23%,并利于抗病防衰。
3.5 ? ?選準藥劑,提前預防
除在生產(chǎn)播種前后和6月中旬姜瘟病發(fā)病前施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外,還應在生姜病害高發(fā)季節(jié),提前噴施藥劑進行預防。防治姜瘟病,可噴18%松脂酸銅乳油1 000倍液、50%氯溴異氰尿酸800倍液或33.5%喹啉銅懸浮劑800倍液,每隔20 d左右噴施1遍,共噴3~4次。當田間發(fā)現(xiàn)姜瘟病病株時,要及時拔挖中心病株。為了防止病菌在田中擴散,要將病苗周圍1.5 m的健株全都挖去,在病株周圍撒石灰或漂白粉[4],每穴施消石灰1 kg或漂白粉0.125 kg,然后用干凈的無菌土掩埋,并及時改變澆水渠道,防止病害蔓延。進行施肥、培土等田間操作時要小心,以免對生姜植株造成人為的機械傷口,防止病菌侵染,更不要摳老姜。在發(fā)病初期,可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等殺菌劑灌根處理[5-6]。
4 ? ?參考文獻
[1] 陳方景.生姜姜瘟病發(fā)生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J].蔬菜,2015(7):80.
[2] 孫彩霞,姚晗珺,應珊婷,等.生姜病蟲害防治及安全用藥[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3,1(10):1315-1318.
[3] 張新村.生姜姜瘟病綠色防控技術[J].農(nóng)民致富之友,2016(1):215.
[4] 席亞東,向運佳,彭化賢,等.四川省蔬菜病蟲害發(fā)生特點及防控對策[J].中國蔬菜,2014,1(6):78-80.
[5] 吳德廣,任清盛,王教義.姜瘟病研究及綜合防治技術[J].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03(3):32-33.
[6] 王芬.生姜姜瘟病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J].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0(8):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