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少萌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實施建議”中明確之處: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閱讀教學中的隨文練筆是進行積累、運用,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地挖掘文本,精心地進行教學設(shè)計,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小練筆,讓更多的學生在這個平臺上更好地展現(xiàn)自己,提高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是吸取,寫作是傾吐?!睂懽魇且婚T技能,但單靠每學年的十幾次課堂作文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只有勤練筆,通過練筆寫日記、寫感受、寫想象、自由表達,學生的寫作水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小練筆與閱讀“結(jié)伴而行”具有深化閱讀、訓練表達、鍛煉書寫等多重功效,利于提高課堂效率,最終取得讀與寫的“雙贏”。
一、抓住時機,讓小練筆水到渠成
我們都知道,當學生的情緒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思維最為活躍,而此時正是當堂練筆的最佳時機。教師組織課堂練筆要善于抓住時機,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有情可抒,這樣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1、“情”動而練 所謂“情動方能辭發(fā)”。只有當學生對文本有著充分理解與感悟之后,“寫”才能成為表達情感、表達自我的自然需要。在語文課本中,有許許多多充溢著熾烈感情的文章,在學生潛心閱讀感悟、情感達到了至高點時設(shè)計課堂練筆,胸中噴薄的情感就會流淌筆尖。 如《輪椅上的霍金》一文,教師可在學生情感的高潮處精心設(shè)計的小練筆。學生從課文感悟到霍金珍惜生命,熱愛科學研究。此時教師補充:霍金的魅力不僅在于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因患“漸凍癥”(肌萎縮性側(cè)索硬化癥),禁錮在一把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的思想?yún)s出色地遨游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學生由感知到感染,由感染到感動,此時,教師再讓學生拿起筆寫出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心動所以筆動,學生都會按捺不住寫下自己對生命的思考。此時,“心里有什么,筆下寫什么,只聽著此時的心潮,自由奔放,從腦中流到指上,從指上落到筆尖”。無疑,此處的小練筆將成了這節(jié)課的亮點。
2、思“辯”而練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經(jīng)常會對某個問題產(chǎn)生不一樣的觀點,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辯論。所謂不辯不清,學生通過辯論,不僅闡述了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而且張揚了自己的個性。我們可在這“辯”處設(shè)練,把辯論的理由寫下來,這正是梳理學生思維、錘煉語言的好機會。 比如《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一文,學到父親要求湯姆把大鱸魚放掉時,在課堂上展開了討論:“假如我就是這位父親,我該怎么做?“討論中,同學們各抒己見,課堂異?;钴S。經(jīng)過辯論,大家對這位父親在金錢與誠實、欲望與信用面前的選擇肅然起敬?!安还苡袥]有別人看見,我們都應(yīng)該遵守規(guī)定。”深深地鐫刻在孩子純真的心里。隨后引導學生把這辯論的過程記下來,“潤物無聲”地達到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最佳結(jié)合。
二、觀察生活體驗,積累生活素材
有了生活的素材,練筆才有內(nèi)容。因此要讓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享受大自然的風花雪月,享受物質(zhì)文明帶給自己的種種好處,享受人們對自己的關(guān)心呵護和自己對別人幫助中得到的樂趣,同時又觀察體驗生活,積累生活素材。有了豐富的生活積累,表達時就能信手拈來,涉筆成趣。比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寫景的文章,其中兩個自然段采用了“總―分”的形式,巧妙地運用對比、比喻、排比的手法形象生動的展示了山水的特點,令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在教學這一文章時就可讓學生運用課文的構(gòu)段方式來寫一些自己瀏覽過的風景名勝活家鄉(xiāng)美景。學生興趣盎然,仿寫片段就一定能獲得成功。在我們的課本中有許多文質(zhì)兼美的精品課文,這樣的文章不僅僅要求學生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習他人的表達方法。如清晰地段落、優(yōu)美的語言、豐富的詞語以及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這都是學生學習習作練習語言的最好范文。學生對句式典型的段落進行仿寫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而且還能在舉一反三的練筆中牢固掌握范文的寫作技巧,學生的習作語言同樣得到了錘煉。
三、大膽想象,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語文課程標準》在關(guān)于寫作的教學建議中指出:“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痹陂喿x教學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作者有意無意留下空白,如果能抓住某個詞語或某個片段加以補充不僅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練筆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拓寬了下學生想象的空間,點燃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想的火花。如在執(zhí)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抓住了“飽經(jīng)滄?!币辉~要求學生根據(jù)詞“造段”,給黃包車夫畫像,成為本課教學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四、挖掘文本,延伸處續(xù)寫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大膽、合理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進行續(xù)寫,不但能深化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有利于課內(nèi)閱讀對想象作文的促進。在文章意猶未盡處學會續(xù)寫。教材中很多文章不僅情節(jié)生動,而且故事性很強,如果我們稍加指導,讓學生在原文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寫下去,學生的寫作欲望肯定很強,寫起來會十分順暢。如教學《晏子使楚》后,可引導學生續(xù)編故事:當晏子出色的完成外交任務(wù)回到齊國后,齊王和齊國的大臣們是怎樣夸贊晏子的?齊國的百姓又是怎樣議論紛紛的……同學們各抒己見,紛紛寫出晏子回國后受到的接待和百姓對他的高度評價。
語文教學的實踐證明,學生練筆的質(zhì)量要比習作課上的作文要高,而學生也更樂于完成練筆,提高練筆的效率還必須合理安排閱讀教學過程,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保證留出時間安排練筆,相信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寫作對學生來說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