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法律法規(guī)支撐,全民全員參與,志愿者全程引導……5月中旬開始,蘇州已掀起一股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社會熱潮。當然,受各種歷史遺留因素和客觀條件限制,對整個社會而言,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還面臨著極大挑戰(zhàn)。
從2015年起,金閶街道三元四村小區(qū)就開始進行垃圾三分類試點,2017年成為第一批垃圾四分類試點小區(qū),2018年度獲得“江蘇省垃圾分類示范小區(qū)”稱號。2020年6月1日,《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三元四村社區(qū)總結以往垃圾分類工作經驗,探索垃圾分類激勵機制,創(chuàng)新垃圾分類管理模式,以“2+4+5”工作法助力小區(qū)全面做好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2”面旗幟全面引領
“2”代表兩面旗幟,一面黨旗,一面“流動綠旗”,推動垃圾分類工作順利開展。黨旗指引黨員沖鋒在前。“三定一督”的垃圾分類方式需要招募大量督導員,社區(qū)在小區(qū)內發(fā)布招募信息,黨委號召黨員積極參與,并帶動身邊有空閑的居民一起加入。很快,督導員隊伍壯大到45名成員,還出現(xiàn)了夫妻檔、母子檔等。姚阿姨和許師傅就是夫妻檔,姚阿姨還是2號垃圾分類亭的負責人。身為黨員,從宣傳招募到分崗排班,姚阿姨參與了垃圾分類督導員隊伍的整個建設過程。社區(qū)特制了亞克力板材質的“流動綠旗”,發(fā)放給每月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投放、配合督導員工作、分類正確率高的家庭。至年底,授予當年度獲得旗幟次數(shù)最多的家庭“綠色家庭”稱號,通過這樣的優(yōu)秀家庭帶動周邊居民做好垃圾分類投放。
“4”份清單安排進展
“4”意味4份清單,即分類清單、督導清單、監(jiān)督清單和獎勵清單。通過在社區(qū)顯要位置張貼海報、向居民發(fā)放傳單、線上垃圾分類小游戲操練、“分易分”小程序、垃圾分類知識培訓等形式,讓居民清楚了解手中的垃圾屬于哪一類,做到準確分類、準確投放、準確被收運。
得知社區(qū)招募督導員,王師傅就立刻報名參加了,并在黨員群和督導員群中,不遺余力地推薦各種垃圾分類好辦法,包括他用過的分類小游戲,幫助大家鞏固、強化分類知識。為讓志愿者做好垃圾分類投放督導工作,社區(qū)總結出了一套“一問、二破、三查、四投、五印、六謝”的“六步督導清單”?!耙粏枴毕蚓用駟柡?,詢問居民是否對垃圾進行了分類;“二破”請居民對廚余垃圾破袋,置于廚余垃圾桶擱板上;“三查”由督導員幫助居民檢查垃圾是否作了正確分類;“四投”由督導員指導居民對分類正確的垃圾作對應投放;“五印”是對配合垃圾分類投放工作,并正確分類的家庭,由督導員在社區(qū)垃圾分類投放集贊卡上印上合格印章;“六謝”是感謝居民積極響應垃圾分類工作。
總結這些年垃圾分類試點的經驗,社區(qū)邀請居民骨干建言獻策,制定了三元四村社區(qū)垃圾分類投放獎勵方案,通過榮譽、服務、生活用品等形式,對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投放的居民給予獎勵。參與制定獎勵方案的督導員張阿姨表示,雖然都是很小的生活用品,比如肥皂、牙膏之類的,但是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更好地來配合垃圾分類工作。
“5”個網格一體督導
“5”以5個網格為基礎,三元四村社區(qū)的5個垃圾分類收集亭分別由5位副網格長帶領5支督導員隊伍,進行日常管理。在“4”份清單的指引下,督導員清晰了解如何分類,繼而協(xié)助居民正確分類,并接受居民的監(jiān)督。5個團隊五位一體,守望相助,保障小區(qū)垃圾分類工作順利進行。
4號垃圾亭的副網格長劉女士是位全職媽媽,不僅自己參與督導工作,還把自己讀三年級的兒子也帶到了隊伍當中,加入生活垃圾分類行列中。
三元四村社區(qū)通過“2+4+5”工作法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執(zhí)行相關措施確保小區(qū)居民能夠順利進行垃圾分類投放,也讓綠色家園的理念深入根植于每位居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