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列
耐力跑作為體育教材的內容之一,對增強學生的體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經常參加耐力跑的練習,對培養(yǎng)學生的心肺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意志有很好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害怕長時間跑。當他們談論“跑步”時,他們是懶惰的,假裝生病,逃跑和請假。在傳統(tǒng)的耐力跑課上,教師的教學方法單調乏味,使學生在學校的跑道上跑來跑去,時間長,消耗體力。長期以來,學生對耐力跑產生了反感,嚴重影響了耐力跑的教學效果。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這種疲乏感,教師應從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入手,采取多種練習方法,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教給學生樂趣,培養(yǎng)他們對耐力跑的興趣,提高練習效果。
1 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參與耐力跑的興趣
初中生正處于身體發(fā)育成長期,身體各器官發(fā)育不平衡,骨骼發(fā)育快于肌肉,肌肉含水量多,蛋白質和無機物較少,心血管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功能較差,導致肌肉無力、耐力差、疲勞、大腦皮層心理過程興奮抑制失衡,對耐力項目適應性差。然而,身體的每個器官都有承受一系列耐力訓練的能力。如果能及時、適當地進行耐力跑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肌肉心血管和呼吸系統(tǒng)長期工作的能力,改善大腦皮層神經過程興奮與抑制的平衡。因此,選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和耐力水平,我們可以制定出跑步距離目標,然后嘗試有意識地完成它。其次,有趣的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針對耐力跑的枯燥、長距離的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克服學生的各種心理障礙和不良情緒,在課堂上盡量改變練習的內容和形式,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1)各種圖形運行。如“8字跑”、“S形跑”和“螺旋跑”。(2)活躍的游戲。如拉漁網、抓俘虜、直線追逐跑、接力賽等。(3)各種姿勢跑步的輔助練習。如小跑、后蹬跑、高腿跑、變速跑或間歇跑。(4)利用學生喜愛的籃球和足球運動訓練耐力跑的素質。為提高耐力跑能力,應組織各種形式的籃球、足球訓練和比賽。(5)熟練設置設備障礙,提高練習興趣。教師可根據學校場地、設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內容。在田徑場中間,學生可以利用跨欄架、體操墊跳等器材,為障礙跑創(chuàng)造圖形化的路線。在練習形式上,可以以團隊為單位進行越障計時賽,增加趣味性和難度。當然,要注意安全,體現集體意識,培養(yǎng)團隊精神。學生不覺得枯燥乏味,可以對老師設計的耐久性練習感興趣,在實踐中不自覺地提高耐力素質。運用競賽法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生們具有很強的競爭精神。運用競賽的方法來練習耐力跑,吸引人們的競爭機制,提高競爭意識,調動鍛煉的積極性。最后,根據性別和身體素質對他們進行分組。學生按性別和體力分組后,他們同時出發(fā)到不同的地方,每個學生都努力領先。當他們氣餒的時候,他們就能互相鼓勵和幫助了。這樣,既可以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提高耐力跑的能力。
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耐力跑能力時,教師一方面要注意激發(fā)學習動機。這是學生積極參與耐力跑訓練的內在動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圍繞耐力跑的訓練價值和意義,引導學生分析自身的具體情況,找出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確定可行的奮斗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耐力跑的興趣,提高教學的興趣,從而刺激發(fā)動機。通過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將其轉化為學習動機,使學生表現出積極、自覺的行為。
另一方面,要不斷創(chuàng)造體育環(huán)境。增加學生的新鮮感,會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梢栽谛@小路上,校外地形、山坡等自然環(huán)境。運用越野跑、障礙跑、定向跑等訓練方法,培養(yǎng)學生有氧耐力和耐力跑的專項身體素質。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和新事物的刺激往往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忘卻疲勞,完成教學任務。同時,要搞好教學組織,確保安全,防止事故發(fā)生。
2 加強對耐力跑有關知識的教學
體育教學要科學化,減少盲目性。適宜的負荷是耐力跑教學的關鍵。教師要教給學生積極的和消極的價值觀,嚴格掌握身心負荷量表。適當的運動負荷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學生對運動負荷的接受程度,即教師為學生安排的負荷,取決于學生能否接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負荷。如果負荷適當,學生在課堂上往往表現出興高采烈、興奮和滿足感,把被動的學習變成主動的實踐。第二,不影響一天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三是基本心率變化在正常范圍內,自我感覺良好。如果負擔過重,學生會表現出抑郁、情緒疲憊、注意力不集中、提不起精神。因此,耐力跑教學應立足于學生運動能力的個體差異。在時間上,要求統(tǒng)一,但在完成量上,跨度可以更大。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同時,要教會學生如何利用基本心率了解自身身體狀況,培養(yǎng)學生根據基本心率變化規(guī)律科學安排體育鍛煉的能力,增強科學鍛煉的自我保護意識。
2.1 跑步初期。初學者在開始練習時不應該跑得太快。跑的距離要適當。腳的落地動作要盡量柔軟放松。應適當加強這些部位的力量訓練。注意檢查學生的衣服和鞋子,為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尤其是膝蓋、腳踝、腳趾關節(jié)、腿和腳的活動。如果學生腳的柔韌性和柔韌性較差,則應加強局部練習。
2.2 教學生科學呼吸。腹式和膈肌深“腹式呼吸”使排氣活躍。它一方面能更徹底地排出代謝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吸入能力,讓吸入的氧氣深入肺泡,提高血氧交換效率。同時,這種使用深部肌肉的呼吸方法也可以幫助學生呼吸。跑步姿勢和動作不易因強度或距離的增加而變形。為了保證人體的需氧量,呼吸必須有一定的頻率和深度。運動開始時,先教學生靜態(tài)呼吸練習,甚至在走路中練習,逐漸掌握再增加運動量。
2.3 普及基本跑步技能。初學者通常先從腳后跟外側著地,然后立即滾動到前腳。著陸點距離身體投影點約20-30厘米。當腳接觸地面時,落地腿微微彎曲,身體重心落在支撐點上,整個腳落地。這樣可以緩沖腳落地時的沖擊力,重心穩(wěn)定,頻率快,能耗小,減輕體重的振動幅度。學生只有掌握正確的跑步姿勢,才能減輕疲勞,提高成績。
2.4 引導積極的放松練習。首先是大肌群的放松,主要集中在背部、臀部、腿部、手臂等肌肉。一般來說,先上肢,然后是軀干,再是下肢來放松和互相擊打,按摩或自我揉捏目標肌肉。二是拉伸韌帶放松,主要是拉伸各關節(jié)的韌帶,這樣既能有效防止運動損傷,又能增加各關節(jié)的運動范圍和柔韌性。最后,放松的思想,通過啟發(fā)學生想象一些溫馨美麗的場景,或是美麗的事物、圖片等,讓學生的大腦盡情的想象,以達到心理放松的目的。
3 提升學生意志力
體育與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相輔相成,密切相關,學生的意志品質是在平時的學習和訓練中逐步積累起來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組織耐力跑教學過程中,處理好兩者的關系,重視學生意志素質的培養(yǎng),切實提高學生的意志素質,使他們身心健康地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產生不良情緒,這就要求學生通過自我調節(jié)、自我鼓勵、自我勸導等方式加以克服。學生逐漸掌握了一套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
4 教學思考結論
加強課前思想教育,明確耐力跑的內涵,讓學生了解耐力跑中會遇到的一些問題,讓學生在長跑之前做好思想準備,并采取口鼻配合的呼吸方法。跑步時如出現咳嗽、胸悶等情況,應注意調整跑步節(jié)奏和呼吸頻率,加強深呼吸,適當放慢速度。跑步中不要立即停止,應繼續(xù)向前慢跑緩沖。跑步后,應做好充分的放松拉伸。以上是個人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由于耐力跑教材的內容枯燥費時費力,如何改變舊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興趣,促使他們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需要每一位體育教師不斷思考,引導學生鍛煉的長遠目標。
(作者單位:佛山市南海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