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華
【摘要】在國內教學體系之中,中職教育屬于重要的構成部分,為社會培養(yǎng)出很多人才。在中職課程之中,語文屬于重要內容,在語文課上,教師通常要求中職生帶著感情對課文進行朗讀,同時結合文章實際背景,對文章當中的情感進行體會,從而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而怎樣在語文教學當中對情感教育加以滲透,需要教師積極進行思考。本文在概述情感教育的基礎上,分析在中職院校語文教學當中對情感教育加以滲透的作用,之后對在中職院校語文教學當中對情感教育加以滲透的策略展開探究,希望能給實際教學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情感教育
前言:伴隨教育改革逐漸推進,對于中職院校當中的語文教學提出很多全新要求,在新形勢之下,中職院校當中的語文教師需對原有教學策略加以調整,并且在課堂教學當中積極對情感教育加以滲透。因為中職生只有對文章含有的情感加以切實體會,這樣才可對自身情感加以充分表達,促使教學效果不斷提升。
1關于情感教育的概述
所謂情感教育指的就是和認知教育對應的一種教育理念,其實教育過程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課堂教學當中,情感教育可以創(chuàng)設幫助中職生學習的融洽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逐漸培養(yǎng)出更多帶有豐富情感的學生,同時滿足中職生學習期間對于知識以及情感方面的需求。教學期間,把情感教育和認知教育進行結合,有助于激發(fā)中職生探究精神與求知精神。借助教學活動,能夠培養(yǎng)中職生健全、獨立的個性和社會情感,發(fā)揮出情感教育具有的作用以及價值。最近幾年,國內教育事業(yè)的整改力度逐漸加大,如今素質教育已經(jīng)變成教育改革的重要的發(fā)展方向。在情感教育當中應當重視其和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及個性教育間的關系,借助情感教育不斷提升中職生的能力與素質。
2在中職院校語文教學當中對情感教育加以滲透的作用
2.1提高中職生文化素養(yǎng)
一直以來,中職生對文化課都不夠重視,主要源自中職院校的辦學理念,中職生脫離高中教育,進入到中職院校以后,其學習理念便發(fā)生較大變化。作為對專業(yè)人才加以培養(yǎng)的學校,中職院校非常重視專業(yè)課教學,使得學生普遍不夠重視文化課。但語文教學能夠提高中職生的文化素養(yǎng),學校應當對文化課加以重視。而在語文教學當中對情感教育加以滲透,可以讓中職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方法進行快速掌握。比如,在閱讀教學當中,可以對作者表達情感進行深刻體會,從而對文章內涵進行判斷,這樣有助于對有關練習題進行解答。借助此種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中職生文學素養(yǎng)。
2.2對中職生情感表達進行豐富
中職生進行語文學習期間,經(jīng)常忽視文章表達的具體情感,這對提高中職生情感表達這一能力十分不利。在語文教材之中,文章基本上都是經(jīng)典作品,多數(shù)作品背后都存在相應的歷史文化,作者創(chuàng)作文章之時由于所處環(huán)境不同,所以表達情感也不同。中職生通過對文章背景加以了解,可以體會作者表達情感,可以學習情感表達的一些技巧。這樣一來,中職生進行獨立寫作之時對這些技巧加以運用,能夠有效提高中職生情感表達這一能力。
2.3突出語文教育具有的精髓
眾所周知,語文學習屬于長期過程,知識傳授并非一蹴而就的。假設中職院校當中的語文教師仍舊沿用以往教師教而學生學這種教學模式,就會使得中職生漸漸對語文失去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之中,中職生的學習重點就是學會文章當中的語句分析以及表達技巧,二者是構建在文章理解之上的,而情感教育剛好可將二者進行完美結合,語文教師讓中職生對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了解,可以促使其對文章表達的具體情感進行掌握,之后對文章主題進行體會,促使中職生的學習效率不斷提升。
2.4完善中職院校語文教育具有的漏洞
其實,中職院校當中的教學理念一定程度之上與傳統(tǒng)理念是相違背的,中職生進行學習期間,通常被灌輸一種專業(yè)至上這一思想,使得中職生形成不重視文化課這種態(tài)度。但情感教育這種教學理念剛好彌補中職生文化課的不足,還能糾正中職生現(xiàn)有學習理念[1-2]。在中職院校語文教學當中對情感教育加以滲透,這是教學改革的重要一步,不僅能夠對枯燥教學進行形象化,同時還能提升中職生文化素養(yǎng)。
3在中職院校語文教學當中對情感教育加以滲透的策略
3.1對教學目標加以明確
在中職院校語文教學當中對情感教育加以滲透,教師需對教學目標加以明確,通過有針對性以及明確的教學目標來對教學活動進行指導。在以往教學當中,語文教師通常制定具體培養(yǎng)目標,將此當作指引,把學生的知識儲備與應試成績當作主要的課堂教學目標。如今,在新課改這一背景之下,中職院校當中的語文教學需培養(yǎng)中職生道德素養(yǎng)與綜合素養(yǎng),同時突出中職生具有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中職生在學習期間的主體意識與主體地位,堅持把情感教育當作主體與以生為本這一教學理念。語文教師設計針對性的課堂教學目標之前,需和中職生進行溝通交流,加深對于學生生活、需求及學習興趣的了解,同時制定極具針對性的課堂教學計劃,對中職生語文學習需求加以滿足。比如,語文教師可通過微信、微博以及知乎這些社交平臺來了解中職生當前的心理狀態(tài)與學習狀態(tài),進而對中職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與興趣愛好加以明確。
3.2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
在以往中職院校語文教學當中,教師多是開展認知型的教學活動,同時中職生在學習期間,更多的是對知識進行被動接受,此種教學方法難以激發(fā)中職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欲望,引起中職生的厭煩甚至抗拒情緒。在中職院校語文教學當中對情感教育進行滲透,教師可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第一,在課堂教學當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確保中職生在學習期間得到成功體驗,促使中職生在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期間重建充分自信與興趣感,實現(xiàn)師生互動,進而對語文教學實際質量與有效性加以保證。第二,在語文教學當中對情感教育滲透,除了能夠對知識進行傳遞之外,同時還能通過把實踐教學和情感教學進行結合來拉近師生距離,讓教師更加了解中職生內心世界與實際生活。語文教師通過和中職生進行互動交流,可以深入了解中職生學習需求與學習興趣,并且在此基礎之上針對中職生特征來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有效提升語文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語文教師給予中職生關注是影響中職生的學習興趣與信息構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且對于提高語文教學整體質量與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3.3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
在中職語文當中對情感教育進行運用,多數(shù)情況之下,都是語文教師引導中職生對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了解,借此學習期背后蘊含的情感表達。所有文章全都是在不同時期作者創(chuàng)造出來的文學產物,中職生只有對作者的創(chuàng)造背景進行切身體會,才可對文章蘊含的深意進行把握。其實,文章是作者運用表達情感的一些語句堆砌起來的,所有語言可以站在不同角度展現(xiàn)作者具體寫作意圖,語句構成是所有詞匯進行的有序排列。這樣一來,有時一句話當中包含的某個詞匯就是文章靈魂所在,一些詞語表達出來的情感色彩需與文章實際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聯(lián)系[3-4]。只有結合文章實際創(chuàng)作背景,中職生才可對詞匯含義進行分析。通過語句堆砌和詞匯排列可以對文章內涵進行賞析,而所有基礎全都需要中職生對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加以把握。
3.4運用以生為本的理念
在語文教學當中對情感教育進行落實,需要語文教師始終遵循以生為本這一教學理念,給予中職生更多情感獲得與情感體驗,促使中職生在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期間更有自信與學習興趣。第一,語文教師在對教學目標加以設計之時,需遵循以生為本這一教學理念,尊重中職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需求,制定具有合理性以及針對性的課堂教學目標,有效調動中職生學習熱情與積極性。第二,中職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期間,需遵循以生為本這一教學理念,給予中職生更多的實踐時間,促使中職生深入了解語文知識,有效提升中職生的素質與能力。第三,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需突出中職生具有的主體作用,和中職生保持和諧關系,并且給予中職生更多關懷與幫助,促使中職生在語文學習期間構建學習自信。
結論
綜上可知,情感教育是一種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的教學手段。在中職院校當中的語文教學之中對情感教育加以滲透,有助于提高中職生文化素養(yǎng),對中職生情感表達進行豐富,突出語文教育具有的精髓,同時完善中職院校語文教育具有的漏洞。為此,教學期間,語文教師需對教學目標加以明確,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同時運用以生為本的理念,以此來提高中職生的語文能力以及文學素養(yǎng),為社會各界培養(yǎng)出更多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婷婷.談賞識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9(13):16.
[2]王莉.賞識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4):238.
[3]高平.勵志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3):233.
[4]孫冰.試論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現(xiàn)代交際,2018(01):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