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亮
摘要:高校志愿服務活動主體以在校學生為主,開展過程中葉常常面對各種復雜情況,可能會遇到各種突發(fā)危機事件。在對高校志愿服務危機事件的類型、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礎上,事先開展各種針對性的預防舉措,能夠保障高校志愿服務工作順利開展,將潛在的危機轉危為安。
關鍵詞:高校志愿服務; 危機;預防
正是因為志愿服務危機事件對社會、尤其是對志愿服務精神的沖擊之大,影響之深遠,所以在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人們必須要謹慎地預防和處置危機事件的產(chǎn)生,針對性地開展制定預防措施和危機事件出現(xiàn)后的預案,從而科學合理地應對處理,將危機風險和損失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本文將從志愿服務危機事件的防范制度和預警機制等角度,論述對各類危機事件的預防;從危機事件出現(xiàn)后的專業(yè)的應對處置行動角度闡述如何最小程度地降低危機事件的后果和不良影響等。
一、志愿服務危機事件預防概述
廣義上“預防”一詞是指預先做好事物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偏離主觀預期軌道或客觀普遍規(guī)律的應對措施。引而用之,志愿者危機事件的預防即是指預先做好志愿服務順利開展過程中可能偏離事先設置的目標和效果的應對,是對影響志愿服務活動開展或對志愿服務活動成果轉化不利因素的應對。
而狹義上的預防最主要使用于醫(yī)療健康領域上。南朝·宋·劉義慶在《世說新語·言語》中寫道:“身不能以道匡衛(wèi),思患預防,愧嘆之深,言何能喻。”古義中的“預防”這里主要是指人如何避免病患。而在現(xiàn)代醫(yī)學專業(yè)領域,預防被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一級預防,亦稱為病因預防,是針對致病因素的預防措施,分針對環(huán)境的措施和針對機體的措施。這一階段疾病并未發(fā)生,但某些危險因素已經(jīng)存在,拿人體做例子,這個時候雖然人還未有病灶,但是如病原體的感染,精神過渡緊張、營養(yǎng)不良、平素缺乏鍛煉、家庭發(fā)生變故等,這些都會造成疾病發(fā)生的危險性增加,而在這一階段的危險因素,有些是可以改變的,如抗感染、心理調整、加強營養(yǎng)等。此階段可稱為易感染期。二級預防又稱為臨床前期預防(或癥候前期),即在疾病的臨床前期作好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三早”預防措施。這一級的預防是通過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而進行適當?shù)闹委?,來防止疾病臨床前期或臨床初期的變化,能使疾病在早期就被發(fā)現(xiàn)和治療,避免或減少并發(fā)癥,后遺癥和殘疾的發(fā)生。三級預防又稱為臨床預防,這一級預防主要是借助各種臨床治療方法,對患某些病者,及時治療,防止惡化使疾病早日康復,減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預防并發(fā)癥和傷殘。心理狀態(tài)也可以影響身體健康,健康的心理可以促進人體免疫力,調動機體功能,在同樣的治療下,康復較快。
從預防的定義角度來說,該部分志愿服務危機事件的預防,對應的是一級預防及二級預防定義下的措施和方法。而志愿服務危機事件的應對處置可以劃歸到三級預防,即危機事件自行出現(xiàn)并伴有負面影響及后果后的預防定義。
在上述一、二級預防概念里,采取措施的對象分別是對環(huán)境和針對機體,同時在措施采取時段上作到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三早”。因此,結合并針對前文總結的志愿服務危機事件的類型及特點,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
二、志愿服務危機事件的預防舉措
(一)建立完善志愿者崗前培訓教育和測試、考核選拔制度
首先建立完善的崗前培訓體系,即根據(jù)不同性質的志愿服務任務和崗位需求,安排專業(yè)講師對志愿者進行專業(yè)的崗前培訓,一方面對志愿服務環(huán)境進行充分的調研分析,向志愿者介紹志愿服務項目及服務環(huán)境概況,分析崗位需具備的能力、基本技能、行為原則、素質要求等,以及必要的服務對象情況介紹、法律法規(guī)、各類危機處置方法等;同時帶領志愿者發(fā)現(xiàn)自身短板和不足,加強學習,查漏補缺,增強意識。基本措施目標是帶領志愿服務主體對服務環(huán)境做充足的預判和了解,同時對照自身,揚長避短,做好志愿者隊伍自身建設。
在此基礎上,志愿服務組織方應客觀評價志愿者群體,對照崗位需要,對志愿者進行選拔和考核,設立嚴密的準入制度,做好政治審查等,進而保障志愿者在面對人身及財產(chǎn)安全、突發(fā)安全性事件、社會輿情危機時具有過硬的應對處置能力,心理調適能力以及具有高度責任高和組織紀律意識。
制定并利用好志愿者激勵措施,培養(yǎng)組織隊伍的凝聚力,提升志愿服務隊伍的整體行動力和戰(zhàn)斗力。
國際志愿者基本技能之禮儀形象
1.國際志愿者應遵循的涉外交往基本原則:
①愛國敬業(yè)的原則;②尊重平等的原則;③真誠適度的原則;
④維護形象的原則;⑤求同存異的原則;⑥遵時守約的原則。
2.國際志愿者的形象塑造包括以下內容:
①志愿者的儀容,包括頭發(fā)、面部、手臂、腿部、化妝、表情;
②志愿者的儀表,包括著裝整潔、注意搭配、飾品得體;
③志愿者的儀態(tài),包括站姿、坐姿、走姿、蹲姿、引領手勢。
3.國際志愿者的行為規(guī)范包括以下內容:
①會面禮儀,包括會面時志愿者標準的欠身和鞠躬姿勢;
②稱呼和問候,包括主要問候語的使用;
③介紹禮儀,包括自我介紹和為他人介紹的禮儀準則;
④握手禮儀,包括握手順序、姿態(tài)及禁忌;
⑤遞接物品,包括遞接物品時的姿態(tài)和手勢;
⑥距離禮儀,包括不同場合和熟悉程度下的距離規(guī)定;
⑦出行禮儀,包括行走引領標準和乘車禮儀?!尽?/p>
(二)優(yōu)化完成活動各層面的方案設計和困難評估及緊急預案
“打鐵必須自身硬”【】。首先,志愿服務組織自身的制度建設和組織構架必須完備,形成強有力的領導機構,設置層層組織負責聯(lián)絡人。制定內容詳盡的活動方案和編訂志愿者工作手冊以供志愿者了解志愿活動和學習相關知識,必要時印制誠信承諾書和保密協(xié)議書,嚴明紀律,形成嚴格的退出機制,做好組織和隊伍建設。
其次,與合作方充分溝通,確保場地、出行等環(huán)境安全,做好安全保障評估,并給與志愿服務活動充足的技術、信息指導和物質保障。其中包括必要時提供充足的食宿、藥品、設備等供給;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參與共同制定切實可行的合作雙方應急事件預案。定期召開協(xié)調會,溝通服務合作對接工作。
最后,活動前期準備工作至關重要,志愿服務組織方與合作方應做到“三早”,結合易出現(xiàn)的危機事件,排查風險,順利度過危機的“易感染期”,做到早發(fā)現(xiàn)問題、早診斷風險、早治療危機。
(三)志愿服務危機事件預防三大行動
1、設立專人危機風險排查崗。安排專人負責監(jiān)控監(jiān)測全程志愿服務活動的危機風險,全方位預防危機出現(xiàn)。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機動志愿者調配、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收集和反饋志愿者及活動輿情。
2、安排突發(fā)危機事件演習演練。為了更有效地應對處置志愿服務危機事件,將危機事件影響降到最低,安排1-2次專題危機事件演習演練,提升志愿者和組織者的關注力。
3、為每一位志愿者購買相關保險。體現(xiàn)人文關懷的同時,對志愿負責,預防危機發(fā)生后產(chǎn)生的衍生損失,最大程度保障志愿者的利益,顧及并排除每一位志愿者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