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利兵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化學教學逐漸成為了教育中的重點。所以在教育中就要做好初中與高中化學教學銜接工作,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來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習的效果。要使學生盡快適應初高中化學教與學相結合的特點,渡過學習難關,在教育中教師就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結合初中與高中化學教學特點,在保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本文就此探討了初高中化學銜接中應用情感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情感教育;應用
初中化學在初三才開課,許多老師易將其定位為中考學科而非啟蒙學科,這使應對中考成了學習化學的重要目標。這一情況最終導致初中教師教學熱情下降,壓縮知識形成的過程,加快教學進度,從而弱化了化學的自身功能。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熱情也會逐漸消失,以至于初中化學基礎學得不扎實,無法有效與高中化學的知識銜接,增加學習負擔。因此,初中老師在進行化學教學時,要應用一定的情感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打好化學基礎,提高學習效率。
一、熱情將化學知識聯系生活提高興趣
化學知識均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許多學生在初學化學時,往往對化學的公式、理論無法理解。老師若知識單純的根據書本教學則不利于老師的情感感染,同時讓本就抽象的化學知識更為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最終學生的學習興趣便無法調動起來。因此,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時刻處于一種積極熱情的狀態(tài)中,并善于根據課堂知識聯系生活,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對化學的正面情感。例如,在學習《酸和堿》這一課時,老師可先讓學生講解一下“何為酸性物質,何為堿性物質”,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不必在乎錯與對否。學生在不了解的學習原理的情況下可能會理解成有酸味的東西為酸性物質,有咸味的東西為堿性物質。這時老師可以笑著說:“老師剛開始學習這個內容的時候跟你們是一樣的想法”然后進行化學原理講解,知識的反差性會讓學生興趣更高,并牢記知識點。老師還可以舉例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進行講解,比如酸醋,口感食用起來是酸的,但其實它屬于堿性物質;還有常見的蘋果、檸檬、胡蘿卜、豆腐等均屬于堿性物質。同時,根據這一內容,老師可以延伸知識,教授學生我們人體代謝的產物中,堿性物質較少,需要通過大量食物來補充,只有多補充堿性物質,才能幫助身體平衡酸堿,促進養(yǎng)生,有助于身體長壽。經過這一方式學習,學生能被老師的熱情所感染,并將化學內容有效聯合日常生活,理解酸、堿的概念,知道如何區(qū)分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明白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便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幫助學生鞏固化學基礎知識。
二、積極將互聯網聯合實驗鞏固知識
隨著互聯網教學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老師將課堂內容延伸至互聯網當中,來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在進行初中化學教學時,老師可以積極的利用互聯網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并將化學實驗結合互聯網鞏固學生的化學知識,不僅能幫助學生拓展視野,鍛煉實際動手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及學習化學的興趣、自信心。例如,在學習《溶液的形成》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先調皮的問學生:“想看魔術嗎?”學生們肯定表示肯定。然后播放春晚劉謙表演的魔術《魔壺》給予學生們觀看,視頻中劉謙將清水倒入壺中,轉動水壺,再次倒出來的液體呈不同顏色。這時,老師可以微笑的問學生:“知道其中的奧秘嗎?”先讓學生踴躍發(fā)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對學生進行表揚和肯定,再進行答案揭秘。魔術的秘密則是在于各個杯子上,杯子中都放有食品添加劑,只需一點點就能呈現不同顏色的溶液,倒出來的液體只是長得像酒而已。經過揭秘,學生便恍然大悟,興趣更高,這時可讓學生自己進行動手,自己調制不同的溶液。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親自動手探索化學其中的奧秘更具誘惑力。最后,老師再通過學生調制的溶液進行知識詳細講解,更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認識。而且,通過互聯網、實驗、提問、針對性講解等,更能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豐富課堂情感,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動力,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提高,知識掌握牢靠,有利于學生化學知識的不斷積累。
三、幽默引導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知識
幽默,是生活的一劑調味品,可幫助人們精神愉悅。由于化學知識內容較為復雜、深奧,學生若掌握不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容易對化學產生厭倦,降低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及動力。因此,老師在課堂講授時,可適當幽默一下,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在學習《金屬和金屬材料》這一課時,老師詳細的講授完金屬的性質、用途等之后,拿出兩個蘋果幽默地問學生:“我能用意念控制這兩個蘋果發(fā)電,你們信嗎?”學生們肯定都表示否定,認為老師真幽默,而且經過這一提問,便已成功調動學生的探索欲望,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就集中在老師身上了。這時,老師可以邀請一位學生與其共同完成實驗,見證“奇跡”。當燈泡真的亮起來后,學生們都會覺得不可思議,老師在進行原理解釋時,順帶普及一下電池的原理,學生便能真正掌握化學原理。課后,老師可布置作業(yè)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將日常生活物品進行實驗、探索,下次課堂在一一為同學們演示、解說,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以鍛煉,有助于其學習能力的提升。通過這一幽默提問、引導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的意識及積極思考問題的能力,并且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日常生活與化學是密不可分的,進而提高學習興趣,最后學以致用,使學生的化學基礎更為牢固。
綜上所論,初中化學老師若能把情感作為教學的催化劑,將教材、教法作為反應物,指導作為反映條件,并將三者有效結合,才能碰撞出化學反應,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鞏固化學基礎。
參考文獻
[1]如何搞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J].王飛.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3(04)
[2]新課程理念下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探討[J].蔣言四.化學教與學.2012(05)
[3]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的調查與研究[J].陳賽清,陳良壁.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