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喆
摘要: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歸納思想是一種有效獲取知識的方法。該方法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不但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還能有效改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圍繞小學數學教學滲透歸納思想加以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歸納思想;教學滲透
一、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發(fā)散想象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滲透歸納思想,需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為前提條件。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洞察事物的習慣和能力,一切從問題的細節(jié)入手,才可確保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相關的基本內容、特征和關系,發(fā)散數學思維,由學生自主完成結論的推測與歸納。對于學生數學課堂中所提出的相關問題,教師需通過科學的引導,讓學生自己觀察問題所涉及的內容,如:題干、問題、條件等,從中篩選與解題相關的信息。
一般情況下,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時,教師可把簡單化的習題作為切入點,為學生布置相關訓練習題,讓學生解題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樹立正確的觀察意識,為后期學生概括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礎。在學生觀察能力培養(yǎng)時,應自始至終堅持“由易到難”的原則,可以讓學生在不斷地學習過程中一點點的積累,積少成多,并最終形成對數學問題的高度敏感性。
以數字規(guī)律題為例,題干中給出一些數字1、4、7、10、13、( )……,學生在觀察數字規(guī)律后發(fā)現,后一位數字都是前一位數字加三所得,根據這一規(guī)律,可以判斷13后的數字為16。學生掌握簡單規(guī)律后,可以在難度上稍加提升,題干數字更改為1、4、9、16、25、( )……,學生在對相鄰兩個數字規(guī)律進行觀察后,發(fā)現相鄰數中間差為3、5、7、9,那么( )內數字應為36。完成上述題目后,可以進入更復雜環(huán)節(jié),給出一組數字,2、3、5、7、10、13、17、26、31、( )……,經歷由易到難這一過程后,學生應該可以快速總結出其中所蘊藏的規(guī)律,即,2+1+2=5;5+2+3=10;10+3+4=17;17+4+5=26,按照所加數的規(guī)律1、2、2、3、3、4、4、5,那么下一個應為26+5+6=37。經過不同階段的訓練,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且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為學生日后解題和歸納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歸納能力
數學解題能力和歸納能力是學生在學習和練習過程中所不斷積累的,對于數學規(guī)律的總結也是在深入探究、思考、計算所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從中發(fā)現學生的長處,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提高其綜合認知水平,讓學生大膽猜想和反復驗證形成對自身學習能力的系統(tǒng)強化,探尋數學知識歸納演繹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質量。
此外,若要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應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fā)散數學歸納思維,并在數學環(huán)境的熏陶下強化自身數學知識水平,通過數學觀察和數學訓練,形成對學生歸納思想和解題能力的系統(tǒng)培養(yǎng)。此外,教師應以學生實際學習特點和知識水平為出發(fā)點,讓學生在感受數學趣味性的同時,鞏固學生歸納思維,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作為切入點:
一方面,數學教師可以將數學教學生活化,讓生活中實際發(fā)生的事情進入課堂,變傳統(tǒng)抽象化的數學為具體化知識,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時,通過將數學范例與生活中的實際事物相聯(lián)系,并在數學老師的正確引導之下,對數學問題進行系統(tǒng)歸納和總結,并探尋最佳解題思路。另外,在實際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老師應善于對學生進行肯定和表揚,挖掘每一位學生的長處,指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并指導其在下一階段學習過程中圍繞自身短處向其他同學學習,實現對自身的有效彌補,幫助學生重拾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時刻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性思維,提升學生對歸納思想的認知
在引導學生正確分析數學問題過程中,老師應讓學生對問題中所蘊含的主要和次要條件進行篩選,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歸納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例如,對于“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加上一個大于0的數時,分數值變大”這一結論進行判斷時,如果學生脫離了具體的數學條件,僅開展類似分數的舉例驗證,最終所得出結論在正確性上就會存在爭議。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則表明學生并未仔細分析該結論,對于這道題而言,只有將真分數帶入其中才能得出相同結論,其它假分數和帶分數均不符合本結論。因而需綜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系統(tǒng)歸納和整理題目中所有給出的內容和條件,經分析后保留最有用的信息,其余與問題不相干的信息可以直接忽略。
受小學生自身理解能力限制,尚無法全面認識和掌握歸納思想的真正含義,但在學生探索數學相關知識時,難免采用歸納思想。對此數學老師可以嘗試將歸納思想滲透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在對某一知識點進行學習后,及時總結其中遇到的問題,問題處理方法以及定理、公式等,一般情況下,歸納思想主要按照以下步驟開展,即,分析問題、提出猜想、驗證猜想、總結歸納、舉例驗證。
課堂上學生在完成對數學歸納思想方法的相關討論與研究后,教師總結此次數學課程中所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例如,在“多邊形的面積”這一教學中,教師可對面積計算公式進行總結,采用提問方式,幫助學生通過問題的解答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如,“若用S表示梯形面積,a表示梯形上底,b表示梯形下底、h表示高,那么梯形面積公式如何表示”?學生在聽到問題后,開始回想與問題相關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及其推導過程,在問題解答過程中總結所學圖形面積計算方法,強化自身對各種不同公式表示方法的靈活應用,加深學生對數學歸納思想的系統(tǒng)認識,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實現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鞏固舊知識、
結語
在現代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各大中小學的核心教學目標,特別是理論性和邏輯性較強的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成為數學教學的重點,而歸納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林波.小學數學歸納思想滲透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8,01(08):40-41.
[2]田軍.基于數學歸納思想方法的教學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7,04(29):225-226.
作者單位: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龍會鎮(zhèn)民政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