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摘 要:高中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教學數學知識,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那么就會導致學困生的數量越來越多。數學教師在教學時需要認真分析學困生出現的原因,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不斷增強學困生的學習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困生;學習效率;原因
要想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就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夯實其的知識基礎,優(yōu)化和完善其知識體系,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能逐漸走出困境,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1、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1)基礎知識不夠扎實
學困生未能真正理解數學概念,未能掌握性質定理,不夠了解公式的所學條件以及適用范圍,未能及時整理和歸納自己學習過的知識,也就未能構建出一些系統(tǒng)和完善的知識體系。學生在做練習、做作業(yè)時,只是單純的模仿,只要題型發(fā)生改變就無法順利解答問題。甚至很多學困生選擇抄別人的作業(yè),無法獨立完成作業(yè)和練習。
(2)未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困生在學習時缺少計劃,在正式上課前未能及時預習,在上課時也未能有針對性地聽講,只是一味地記筆記,浪費較多的精力;當自己遇到問題后,未能獨立進行思考,而是坐等教師為其進行解答;在上課時的注意力不夠集中,經常走神、睡覺、吃東西等;不夠重視教師反復強調的重點、難點以及易錯點;未能建立專屬于自己的錯題本,未能及時鞏固和復習所學知識。
(3)缺少學習的動力、毅力和自信心
學困生在學習時缺少明確的學習目標,遇到問題通常選擇逃避,消極對待學習;有些學困生的性格較為內向,在遇到問題時不愿尋求他人的幫助,害怕他人嘲笑自己;缺少學習的毅力,經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缺少學習的自信心,經常輕易放棄,自暴自棄。
2、高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的對策
(1)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
數學知識之間存在較為緊密的關聯(lián)。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遺忘了其中的某一知識點,那么將會影響到接下來的學習[1]。尤其是對于數學來說,其知識體系較為復雜。教師要想切實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那么就需要認真講解數學知識,帶領學生了解這些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體系。當學生能擁有扎實的數學知識基礎后,就能更好地進行推理、分析和運算,而這有利于學困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穩(wěn)步提升。
例如,在教學圓錐曲線的標準方程時,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概念,教師要在上課時預留幾分鐘的時間,與學生一起回顧和復習“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的知識,促使學困生能了解系數與根的關系,掌握根的判斷式。利用這樣的方式,可以將初中階段的知識與高中數學知識完美銜接在一起,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圓錐曲線標準方程”這一內容,切實提高其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2)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第一,在正式上課前,學生需要提前預習將要學習的知識,學會利用教輔材料、微課視頻、導學學案等預習將要學習的知識,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標記出來,這樣學生就能明確自己的薄弱之處,了解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學生在上課聽講時才能有針對性;第二,在上課時,學生需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有很多學生在上課時只是埋頭記筆記,而這將會錯過教師講解的重難點知識。教師在講解重難點知識時,要吸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在下課后,教師要將教學課件、微課視頻等上傳到微信、QQ等交流平臺,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筆記,避免出現重要知識的缺失;第三,引導學生學會定期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學生需要建立自己的錯題本,及時將自己出現的錯誤記錄在錯題本上,寫上正確和錯誤的解題步驟,并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定期翻閱自己的錯題本,將錯題本逐漸變薄,攻克其中的難點。教師要為學生發(fā)放適當的練習題,幫助學生檢查自己的學習成果,鞏固和復習所學知識,促使學困生能更好地成長和學習。
(3)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學生的心態(tài)與學習成果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2]。通過過往的執(zhí)教經驗中可發(fā)現,很多學困生的心理存在一定的問題。因而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生心理的調節(jié),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壓力釋放出來,重新獲得學習的自信心。
首先,學困生已經經歷過多次失敗,教師在教學時切勿打擊學生,盡可能多鼓勵和肯定學生,使其能看得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這樣才能獲得學習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從而逐漸形成較強的自信心,逐漸走出死循環(huán);其次,對于剛步入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對周圍的一切都較為陌生,緊張心理也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需要多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使其能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能與教師和諧相處,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到數學課堂中。
(4)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
第1,教師需要讓學困生養(yǎng)成積極討論的習慣[3]。在上課時,教師要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問題情境,鼓勵學困生在情境中積極討論與交流,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第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相對于其他層次的學生,學困生的觀察能力相對較弱。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借助多樣化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使其能學會觀察、善于觀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第三,鍛煉學生的抽象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融入數形結合的思想,不斷提高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與抽象能力;第四,教師需要鍛煉學生數據分析和數學運算的能力。教師可以圍繞著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實踐活動,開展趣味化的數學練習,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結束語:總而言之,在教學群體中,學困生始終是較為特殊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時刻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尊重所有的學困生,根據學困生的特點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方法,真正解決學困生在學習時遇到的諸多問題,切實增強其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淑霞.如何幫助學困生學好高中數學[J].現代農村科技,2019(08):82.
[2]蔣婷婷.高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的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5):38.
[3]陳國立.高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的對策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9(05):55+58.
*本文是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重點課題“助力中學學困生數學素養(yǎng)提高的微課制作與實踐研究”(立項號:17442001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