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元香
摘要: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古詩詞本身具有無窮無盡的魅力,而要讓學生感受到這種魅力需要在課堂上采用有效的古詩詞教學方法。基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深入挖掘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對古詩詞產(chǎn)生至真至誠的熱愛。
關(guān)鍵詞: 淺議 情境教學法 在小學語文 古詩詞教學中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0)-33-053
引言
在教學古詩詞時,大部分教師會單純地對詩中的景物或大致內(nèi)容進行剖析,卻忽略了讓學生融入詩歌所構(gòu)建的情境之中,忽視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主體體驗,導致學生無法深刻地理解詩中的意境。長此以往,會磨滅學生的古詩詞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必須要學會如何運用情境教學法來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詩詞意境,幫助學生切身地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從而引起學生與作者在情感方面的共振,最大限度地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有效地培養(yǎng)并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素養(yǎng)。
一、發(fā)揮聯(lián)想移情入境,逐步感悟詩詞意境
由于小學生有著較強的想象力,所以在古詩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把握詩詞文本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發(fā)揮自身的聯(lián)想能力,對詩詞文本中的字、詞、句進行合理的聯(lián)想,自覺地在自己的頭腦中生成一幅生動的畫面,讓那些抽象的字詞變?yōu)樾蜗蟮漠嬅嬷饾u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這樣有利于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也有利于使學生逐步感悟詩詞所營造的獨特意境,體會到學習古詩詞的樂趣,讓學生覺得古詩文不再枯燥,從而提升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如在學習《宿新市徐公店》這首詩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頭腦中發(fā)揮想象:有一個小男孩兒,正在踮著腳輕輕地往前挪,他的前面有一只蝴蝶飛來飛去想要去撲,但是撲空了,小男孩的臉上也呈現(xiàn)出遺憾與無奈表情,通過發(fā)揮聯(lián)想,學生可以感知到故事中所刻畫的意境。又如在學習《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時,教師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對詩詞文本中的“翻墨”一詞作出進一步的理解,讓學生在頭腦中構(gòu)建如下情境:原本晴朗的天空中忽然出現(xiàn)一片黑乎乎的烏云,給人帶來一種壓抑的感覺;想象一下有一張白紙突然被倒下的墨水灑上,墨水逐漸在紙上擴散,將白紙渲染,這樣就可以很好地體會到“翻墨”的這種意境。通過發(fā)揮學生的聯(lián)想力,能夠使其深入地感悟詩詞所營造的意境,讓古詩文中抽象的字詞逐漸轉(zhuǎn)變?yōu)閷W生頭腦中形象的畫面,從而增強他們的理解。
二、應用誦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夏日絕句》這首詩時,首先,我為學生播放了《點絳唇·蹴罷秋千》和《夏日絕句》的誦讀音頻,要求學生用心體會誦讀情境下的古詩詞中的情感。進而對學生提問道:“大家知道這一首詞和這一首詩是出自居婉約派詞人李清照之手嗎?”然后,我對學生簡單介紹了作者在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的背景,引導學生對這首詩做了反復的誦讀,使學生初步體會到了詩中作者的情感。之后,我指導學生結(jié)合當時的背景,引導學生對全詩進行分析,使學生懂得了何為借古諷今的寫作手法,感受到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最后,我做了課堂小結(jié),讓學生交流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應用誦讀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帶著充足的動力學習了這首古詩,切實達到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三、運用音樂渲染情境,提升學生詩詞素養(yǎng)
利用音樂不僅可以向?qū)W生傳達與詩詞文本相似的情感,還可以引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聯(lián)想。再加上有許多古詩詞原本就是歌謠,既可以誦讀,也可以吟唱。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抓住恰當?shù)臅r機來引入音樂,給學生的聽覺帶來較大的沖擊,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豐富的情境,這樣有利于使學生在欣賞樂曲的過程中逐步感知詩詞的韻律美,深入地體會詩詞的意境美。在這種生動歡悅的氛圍中,學生的心靈會受到詩詞情感的深刻感染,有效地提升其對詩詞美的感知能力,逐步提升詩詞素養(yǎng)。如在學習《天凈沙·秋思》這首詩時,教師給學生播放了一首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的歌曲《故鄉(xiāng)的云》,這首歌與本詩有著類似的情感基調(diào)。歌曲渲染出了一種憂思的氛圍,可以讓學生迸發(fā)出相似的情緒,進而感受到詩人對故鄉(xiāng)的無限思念。通過運用音樂來渲染詩中的情境,有利于使學生準確把握詩人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并能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整體效率。
四、應用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暮江吟》這首詩時,首先,我?guī)椭鷮W生回憶了《賦得古原草送別》的內(nèi)容,勾起了學生的回憶,對學生提問道:“大家還記得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在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后,我簡單為學生介紹了白居易的生平和寫作這首詩的背景,又通過“暮江吟”三個字進行問題設(shè)計,引導學生對詩題做了解釋。之后,我繼續(xù)將問題情境應用到這首詩的教學中,讓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使學生對這首詩有了新的感悟。最后,我引導學生對這首詩做了總結(jié),使學生充分體會到了詩人表達的情感,讓學生交流了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應用問題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體會到了詩人輕松愉悅的心情,從而充分實現(xiàn)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首先應當認清古詩詞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認識到做好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意義,進而通過情境教學法的合理運用讓學生愛上古詩詞,使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可以大大地得到提升,以求最大化地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韋敏.淺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shù)刊),2020(10):59-61.
[2]顔建軍.情境教學法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9(28):23-24.
[3]章曉伊.小學古詩詞情境教學現(xiàn)狀及改進策略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