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美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高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得到了持續(xù)創(chuàng)新發(fā)展,并將人們帶入了大數(shù)據(jù)時代,使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等都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而更加引人關注的則是這一背景給教育教學領域帶來的變革。由此,為了高效實現(xiàn)當前的學科教學目標,必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及時對教學方式進行改變。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方式;變革
1 信息化教學模式相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1.1直觀形象
信息化教學相比傳統(tǒng)教學,具有直觀形象的優(yōu)勢。尤其在教授一些較為抽象、難理解的知識時,這種優(yōu)勢體現(xiàn)得更加明顯。借助集文字、聲音、圖像、視頻于一體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實現(xiàn)新穎生動的教學效果,讓教學內容表現(xiàn)得更充實、更有吸引力,對學生產生更加豐富的感官刺激,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改變了過去教師只能依靠板書加口述的固有教學模式,形象生動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將教師用語言和板書難以講清楚的問題進行形象化的處理,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信息機化技術的運用,使得很多抽象的知識變得可見,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感受。
1.2內容豐富
信息化教學相比傳統(tǒng)教學,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學內容局限于課本,形式單一。而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教學,一定程度上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的形式,豐富了教學的內容,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也減輕了教師板書負擔,節(jié)約了課堂的寶貴時間,讓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教學內容的拓展。
1.3拓展學生思維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而在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則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促使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不斷拓展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
2 信息技術革命背景下教學方式的變革策略
2.1利用信息化教學提升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信息化教學的實際實施過程中,作為初中教師的我們不僅要對初中生進行基礎性知識有效傳授,更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在我們傳統(tǒng)的課堂上,只有老師講課,學生聽講,久而久之,學生會缺乏自覺主動的思考問題的能力。然而信息化教學中最重要的還是依靠學生自己對于知識點的探究,我們教師主要起著引導和指導作用,在課堂上將基本概念講解透徹,然后讓學生在信息化的幫助下學懂知識點,并挖掘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此來提高自主的學習能力。
2.2 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只有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才能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調動起來,增強教學的效果。情境教學法有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出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在講解新課文時,為了增強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來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通過視頻配合課文錄音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在教學中,學生經常會出現(xiàn)一知半解的情況,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存在一定的難度,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
2.3 巧用信息化教學培養(yǎng)理科思維、提高課堂效率
通過信息化充分展示具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也是對我國科技發(fā)展的認可,巧妙的將信息多樣化教學方式利用到課堂中。學習需要靈活的應用知識,與之活躍思維能力,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著重培養(yǎng)初中生理科思維,巧妙的指導和引導作用使學生對于學科具有敏感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具有創(chuàng)造性設計,以此提高課堂效率,達到高效課堂目的。
2.4 隨堂錄制視頻,完善學生學習評價
綜合觀察分析以往學科教學情況可知,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教育教學思想的影響,大多學科任課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工作時,都習慣于以學生成績?yōu)橐罁?jù),即在完成具體教學任務后為學生出一套測驗習題來讓他們完成,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做題得分情況來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這種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發(fā)展性評價,缺乏一定的科學合理性。因此,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來臨的當前階段,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借助各種創(chuàng)新輔助手段優(yōu)化完善學生的學習評價方式,從而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強大助力。
鑒于此,在具體為學生講解某一課時知識內容時,任課教師就可以利用手機、攝像機等設備將整節(jié)課的實際教學情況實時錄制下來,并將其傳到計算機等視頻觀看設備上。這樣在課下,教師就可以在計算機上反復觀看并分析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xiàn),從而對他們進行綜合性評價,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反復觀看教學視頻,這利于他們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
3 結束語
綜上,教育信息化就是將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應用到實際教學之中,根據(jù)初中教育教學的需要,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合理利用豐富的信息資源,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以及各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賦予初中教學新的活力。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途徑,從而更好地促進教育信息化與各科目教學的有效融合。
參考文獻:
[1]施美芳.微課 讓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更精彩[J].小學生(中旬刊),2021(03):109.
[2]吳亞男.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思考[J].福建電腦,2021,37(02):180-181.
西華縣皮營鄉(xiāng)第一初級中學 河南省周口市 46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