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勇春
【摘要】教材是課程的載體,是一線教師實施教學的重要素材。深入解讀并利用好教材是教師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前提。施行英語單元教材整合教學,不僅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和效益、提高英語教學質量;而且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升中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單元教材? ?整合
初中英語教材話題豐富、圖文并茂,深受初中學生的喜愛。但教材中的詞匯量大、題材涉及范圍廣,各單元、各話題間的關聯(lián)性較弱,容易形成“單篇教學”的模式。這樣的教學割裂了語言的整體性與連貫性,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以及整體文化意識的積淀都極為不利?!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需要,靈活地和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shù)娜∩峄蛘{整”?!?】這就要求廣大英語教師要施行單元教材整合,科學運用好教材。以下我就談談幾點拙見:
一、整合英語單元教材教學的意義與價值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習慣以“逐課教學”(即一課一教)來達成單元教學的目標?!爸鹫n教學”追求單節(jié)授課的完美,但疏忽單元總體教學目標的存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前后課節(jié)上的內容、環(huán)節(jié)銜接僵化,師生間“教學互動”松松垮垮,極大地造成了英語教學效率低、重點不突出。
反之,在踐行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遵循系統(tǒng)論“整體往往大于部分之和”的規(guī)律,施行“單元教材整合優(yōu)化”,構建起高效課堂, 教師確保了教材價值得以最大化地實現(xiàn),就能更高效地完成既設定的課堂教學目標。
二、整合英語單元教材教學的依據與操作。
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Vygostky,1978)的建構主義教學觀--“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xiàn)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2】。指明了廣大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適時地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支架,幫助學生進行意義的建構,使學生獲得更加完整、更加豐富的知識體驗。它要求教師課前就必須充分做好英語單元教材的整合,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施行英語單元素材整合教學。教師通過研讀教材內容、重組素材序列、優(yōu)化教材結構,制定更為系統(tǒng)、全面的教學方案,并在此基礎上設定英語綜合語用能力的訓練,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和學習效率。
三、整合英語單元教材教學實例與深層探索
單元素材整合教學必須走出限制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框條,走出單元和年級的限制,變著眼于一課時、一單元的教學任務為著眼于學生長遠的綜合能力和認知發(fā)展的目標,并借機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Vygotsky,1978)指出,教師的教學有助于減小或者消除學習者已有的實際發(fā)展水平與通過學習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從而提升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通過施行單元教材整合教學,要更好地引導學生的發(fā)展并讓學生順利穿越最近發(fā)展區(qū)以獲得更高層次的認知發(fā)展。例如仁愛版八年級下學期Unit6 Enjoy cycling Topic2 How about exploring Tian′anmen Square? 我們可以在教完Tian′anmen Square的position、direction、great buildings, history等方面內容后,整合教材設計出切合學生所在地的調查作業(yè)a visit to…(某景觀)。發(fā)動學生去探究當?shù)鼗蛘吒浇娘L景名勝區(qū),體驗各地的美食土特產。水到渠成地將課程巧妙地結合到后一個單元內容“美食節(jié)”( Unit7 Food Festival)。一些教師的授課設計非常巧妙:他們讓學生課外去探究,在課堂上讓學生展示任務合作的探究成果。如:A visit to Xiamen。(展示成果簡要表現(xiàn)為:開頭Xiamen is one of the cleanest cities in China with many places of interest…。結尾It’s worth visiting because of its beauty and history. )
沒有思考的教學是沒有靈魂的,缺乏對單元的整體思考就難以把控教學。教師樹立單元教學理念,形成單元教學意識,主動對單元教材進行整合優(yōu)化,致力于高效課堂的打造,必將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語言交際和應用能力,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Vygotsky,L.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仁愛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指導用書)--《初中英語教學反思》,P198:北京市仁愛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