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妹
摘要:小學生的音樂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基本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音樂課堂當中,合唱教學作為這種藝術教育的一大重要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感和藝術美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許多小學的音樂教學合唱主要是以排練固定的歌曲為主,但在新興的課程改革下,小學生的合唱教學要求呈現出不同的狀態(tài),為了達到新的課改目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對學生們進行排練,從而幫助學生們提高音樂水平以及他們的藝術素質,讓學生獲得全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
引言
合唱通過“合于聲、現于行、成于音、融于情”的方式,將音樂教學目標和合唱教學融為一體,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更要注重合唱教學的創(chuàng)新價值,無論是在內容方面還是教學形式上,都要突出創(chuàng)新特色,這樣才能實現音樂課堂的有序優(yōu)化,體現出合唱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特點,提高合唱教學活力,促進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水平的持續(xù)提高。
1小學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地域性發(fā)展失衡
我國是一個具有14億人口的超級大國,各個省市之間不光是地理維度差異較大,教育方面也存在極大差異,在合唱教學方面的體現尤為明顯。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fā)達的城市和地區(qū),各個學?;径加凶约旱暮铣獔F,而且發(fā)展水平已經能達到多聲部合唱以及無伴奏混聲合唱的藝術要求。相比較而言,條件較為落后的地區(qū),尤其是西部偏遠地區(qū),因師資力量弱、教育硬件設施差等因素,組織一定規(guī)模的合唱團具有很大難度,甚至連開設一門合唱課程都很難做到。這一現狀導致不同地區(qū)的小學在音樂課程及合唱課程的發(fā)展程度上有很大差異,發(fā)展嚴重失衡。
1.2缺乏對合唱教學的正確認識
在小學的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合唱教學。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下,音樂教師對小學合唱教學缺乏正確的認識,且因為合唱教學往往比單聲部歌曲教授起來有難度,所以通常在小學階段,教師只注重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這也就是我們一直在強調的,音樂教學沒有以“學生為主”,這并不利于對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合唱教學時,是否認真積極地開展教學,是否“放手”讓學生去實踐,讓學生對合唱感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效率產生了影響。小學組織的合唱中不僅對學生要求高,對教合唱的教師也提出了教學能力的要求。基于這種情況,由于音樂教學要求和音樂教學課程設置的限制,小學教師忽視了合唱教學在實踐中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對合唱知識內容的描述始終處于面向考試的教學階段,這嚴重影響了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
2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了解學生性格特點,培養(yǎng)合唱興趣
興趣是學生們最重要的一位老師。一旦小學生從內心熱愛某一件事情,他們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當中去。教師在小學生的合唱教學過程中,就要從學生們出發(fā),根據她們的性格特點,來尋找一些適合他們學習的方式,從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能夠以更飽滿的精神去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這種投其所好的教學方法,對于小學生的素質提高是非常有效果的。合唱對于學生的素質要求更加嚴格。因此,只有將學生們的興趣提起來,才能夠更好的進行下一步的合唱訓練。比如,在學習《歡樂頌》這首歌曲時,上課時教師先為學生們放一遍《歡樂頌》這首歌曲。首先會讓學生們在心里明白這是一首比較輕快的歌曲,而且其學習難度也不大,這樣的前奏會給學生們的心里埋下一顆想要學習的欲望,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們對歌曲的熱情。教師在接下來的合唱教學過程當中,就要牢牢抓住學生們的這一性格特點。第一,讓全班同學一起來聆聽這首歌曲,去聽取這首歌曲的節(jié)奏是什么樣子的,這時候有些同學就會跟著音樂一起哼唱。同時在哼唱的過程中,一些較為不積極的同學也會被周圍其他同學的高度的熱情所感染,然后不由自主的也一起哼唱起來。接下來,教師引領學生們學習歌唱這首歌曲。唱完之后也可以讓全班同學來單獨演奏。一方面,通過這種學生在課堂中的單獨歌唱可以加強學生們的自信心和他們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出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在另一方面,教師通過這種方法也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學生們的歌唱情況,所以說提取學生的學習熱情是非常必要的。
2.2增強合唱默契,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合唱需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有很好的默契,這樣才能相互配合、協調互動,在合唱中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所以,合唱對于學生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通過合唱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后,學生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將有所增加。例如在《柳樹姑娘》的合唱實踐中,學生會初步學習二聲部的合作技巧,在“洗洗干凈,多么漂亮;洗洗干凈,多么漂亮”一句中出現了“漸強記號”,學生要記住這些記號,才能做到音律和諧。教師可以先清唱,然后讓學生加入合唱,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配合會逐步默契,默契會讓學生的合作能力有所加強,從而在合唱實踐中游刃有余。
2.3教育部門提高重視,改變現有教材結構
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地域性發(fā)展失衡的現狀下,需要各個地區(qū)教育部門給予大力的支持和足夠的重視,配備先進的教學設施。這種做法對于不同地區(qū)的小學合唱教育也是一種嘉勉,在有關教育部門的帶頭作用下,合唱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視程度也將大大提高。音樂教材的編排對小學合唱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影響。教材是教師上課的重點內容,教材的內容會影響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興趣度和喜歡程度。在教材的編排上,要綜合考慮歌曲的選擇、音樂旋律的律動感以及是否符合當下時代潮流等方面。合理的教材需要做到讓教師認可,讓學生感興趣,才能為教學活動更好地開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結束語
總體而言,小學音樂教師不僅應關注音樂教科書的內容,還應著重提高小學音樂課中合唱的效率。每個小學生都將合唱視為他們的主要學習興趣之一。這不僅能在合唱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還可以提高音樂學習的效率。在此基礎上,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激發(fā)小學生合唱的興趣,制訂完善的合唱培訓計劃,為國家今后發(fā)展優(yōu)秀音樂人才創(chuàng)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徐弛.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黃河之聲,2018,(13):91-92.
[2]代超,李秀改.試析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J].中華少年,2018,(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