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妙捷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在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信息技術走進了學生的課堂,成為了比較受到教師和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方式,但是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若是想要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首先就要提高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全面的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然后在教學的過程中保留自己的講課痕跡,讓學生可以隨時復習。最后教師也應該將信息技術巧妙的利用在實驗中,在帶給學生直觀的視覺效果的同時去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關鍵詞:高中物理;信息技術;策略探究
高中物理是高中階段學習中比較重要的一門學科,同時因為難度比較大也是學生很難掌握的一門學科。而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帶給學生一個更加直觀和立體學習過程,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很多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并沒有將信息技術更好的利用起來,也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功能的強大,就會讓信息技術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高中物理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無法掌控課堂節(jié)奏
在以往比較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是需要教師去將學習內容板書在黑板上,這一個過程雖然比較費力,其實教師在寫字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在記憶的過程,對于學生的記憶有著很大的幫助。但是很多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的時候就不能把控課堂的節(jié)奏,因為都是之前做好的教學幻燈片,可能當學生還沒有看完就已經(jīng)換到了下一頁。
(二)不保存講課痕跡
一些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雖然會在自己的教學課件上做出筆記和修改,但是并不做出任何的保存。學生在課下的時候再去看這一個幻燈片沒有任何講課的痕跡,就很難記起來教師當時講課時候的思路。
(三)完全使用信息技術取代動手實驗
實驗可以說是高中物理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是很多教師對信息技術有過分的依賴,在遇到了任何需要學生去動手操作的實驗的時候,只是一味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去觀看,忽略了對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二、高中物理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策略研究
(一)提高課堂上的互動
因為高中物理的學習難度比較大,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著隨時的互動至關重要。教師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就能夠很好的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調整自己的講課的速度。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完一個知識點的時候,應該及時的詢問學生是否掌握了這一個知識點,是不是跟上了自己講課的進度,并且留給學生做課堂筆記的時間。為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制作教學課件的時候插入一些比較生動有趣的圖片,來讓學生更好的參與進來。
例如,在高中的物理課本《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一個章節(jié)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讓學生能夠知道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變化規(guī)律。對于學生來說算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學習內容,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隨時的詢問學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自己講解的內容,是否做完了課堂上的筆記。在不斷的實踐和調整中找到最適合班級學生的講課節(jié)奏。同時,在加強互動的課堂上,學生可以及時的提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當堂消化教師所講解的知識。
(二)、保留教學痕跡
與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有著很大的區(qū)別,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完全的保留自己的教學痕跡。學生若是沒有學會的話,在課下的時候就可以及時的去觀看,直到都看懂為止。但是教師在保留講課痕跡的時候也不能視一股腦的全部都保留下來,而是做出適當?shù)娜∩幔瑢τ谝恍W生有幫助的知識點來保留,而對于一些在課堂上講解的錯誤的案例就應該適當?shù)臏p去,以免給學生帶來一個錯誤的指導。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使用信息技術來錄制自己講課時候的音頻,讓學生配合著教學課件上保留的講課痕跡去學習,讓學生將自己不會的知識點真正的吃透。
例如,在高中的物理課本《力與平衡》一個章節(jié)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讓學生能夠知道有關于力的一些知識點。因為涉及到了很多力的合成與分解,所以使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帶給學生一個更加直觀且準確的學習過程。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也可以鼓勵學生一起參與進來,在信息技術上進行操作,并且也保留自己操作的痕跡。會讓班級里面的學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信息技術引導實驗
在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意識到,讓學生動手去實驗是信息技術無法取代的一部分。因為學生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會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學生要去嘗試著尋找各種方法去面對這些問題,在這一個過程中會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積累。但是教師若是直接將實驗的過程播放給學生,而不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的話,雖然能夠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視覺體驗,但是學生只能是死記硬背,無法進行深度的學習。
例如,在高中的物理課本《速度與加速度》一個章節(jié)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讓學生能夠知道加速度的一些計算的方法。在學習到這一個章節(jié)的時候設計到了一個讓小車通過打點計時器來讓學生去求出來小車的加速度。對于學生的動手組裝能力和數(shù)據(jù)的分析測量能力都是一種考驗。所以,在學習到這一個章節(jié)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來觀看正確的實驗方法,然后再去設計自己的實驗。讓信息技術為學生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學生的實驗過程。
結語: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的教學中變得越來越廣泛,也帶給了高中的物理課堂新的活力。但是教師應該意識到,任何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的開展都需要一個探索的過程,教師要不斷的去發(fā)現(xiàn)課堂中的問題,并且去尋求解決的方法,才能夠讓信息技術更好的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侯亞楠.在高中物理中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探索[J].中學課程,2017.
[2]劉彤彤.在高中物理的教學中如何將信息技術巧妙的利用起來[J].課程教育研究,2015
本文為三明市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19年市級立項課題重點課題《基于思維創(chuàng)新核心素養(yǎng)下的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課題JYKT-19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