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亮
作為我國獨立完成拍攝制作的一部由航拍鏡頭為主的紀錄片《航拍中國》,在第一季中使用了多達16架直升機和57架無人機,而在第二季更是使用了12架直升機和70多架無人機。優(yōu)秀的紀錄片往往不靠紀實取勝,而是要伴以審美發(fā)現(xiàn)取勝。
航拍鏡頭的運用增加了紀錄片中的視覺沖擊力,將中國各個省的秀美風光、歷史人文以全新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同時為人們在生活中觀察周圍的事物、發(fā)現(xiàn)美的存在增添新途徑[1]。
一、航拍鏡頭的特點
航拍就是利用獨特的視角,向人們展示那些就在我們周圍,但我們卻看不到的景色[2]。航拍鏡頭的特點就在于它獨一無二的拍攝視角,而這種視角在非航拍條件下是無法達到的。
首先表現(xiàn)畫面的完整性,交代事物的全面性。在《航拍中國》第二季第二集四川篇中,介紹位于四川西北部又被稱為若爾蓋大草原的松潘高原和九曲黃河第一灣時,采用了低角度俯視拍攝,鏡頭將若爾蓋大草原和九曲黃河第一灣占據(jù)畫面的絕大部分,完整的展現(xiàn)美好景色,使得觀眾全面的了解畫面所講述的當?shù)貙嶋H情況。
其次打破空間限制,觸探無法到達的地點。航拍器是在鏡頭上安裝了一對飛行的翅膀,利用這對翅膀,鏡頭可以完成原來無法完成的拍攝。《航拍中國》第二季第二集四川篇中,拍攝九寨溝最小的海子五彩池時,航拍器從樹林中平穩(wěn)地向五彩池上方飛行,利用樹枝作為前景,在不破壞畫面的前提下,保證了畫面的平穩(wěn)完整,最后結束于五彩池的上方。并且在五彩池上方通過不同的航拍角度,使五彩池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調與水韻。
再次將被攝物體拍攝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給觀眾一種震撼感。極具視覺沖擊力的輝騰錫勒風電場在《航拍中國》第二季第三集內蒙古篇中被提及,在天空中低角度俯視這巨大的輝騰錫勒風電場,鏡頭在天空中平穩(wěn)的推進,畫面中充斥著連綿不斷的風力發(fā)電機,給觀眾一種強盛的震撼感。同樣是在《航拍中國》第二季第三集內蒙古篇中,描述呼倫貝爾大草原時,鏡頭在空中追逐羊群牛群,鏡頭中千萬頭白羊在夏季草原上狂奔對觀眾眼球形成氣蓋山河的沖擊力。
1 垂直俯拍鏡頭展現(xiàn)局部環(huán)境狀態(tài)
《航拍中國》第一季第六集上海篇中,拍攝古樸的朱家角古鎮(zhèn)時,拍攝者利用垂直俯拍鏡頭描繪古鎮(zhèn)中蜿蜒流淌的河流,即突出了表現(xiàn)主體,完整展現(xiàn)主體的局部環(huán)境,利用所展示的小橋流水將朱家角古鎮(zhèn)的古樸寧靜祥和表現(xiàn)給觀眾。在介紹浦東的陸家嘴時,拍攝者在夜晚采用垂直俯拍鏡頭拍攝陸家嘴環(huán)路。夜晚中,密集的車流形成一個圓圈向周圍發(fā)散,利用垂直俯拍表現(xiàn)車流,提供繁華地區(qū)的影像質感,展示出陸家嘴地區(qū)燈紅酒綠的局部環(huán)境狀態(tài)。
2 旋轉上升鏡頭豐富畫面的表達內容
在《航拍中國》第二季第二集四川篇中,在講述新北川羌族自治縣的北川中學時,操場上升國旗和籃球場上旋轉拉升的鏡頭,表現(xiàn)了升國旗的莊重和震后北川人民新的活力,將一個簡簡單單的航拍鏡頭賦予其升華主題,渲染氣氛的作用。
3 拉升鏡頭給人一種求知的欲望
同樣是《航拍中國》第二季第二集四川篇,一個長達13秒的拉升鏡頭,將閬中古城從群山中拉出,拉出前漫長的山坡森林與拉出后被嘉陵江輕輕抱住的閬中古城形成自然植被與人文建筑之間的對比,緩慢的將閬中古城推出,給人一種對未知事物的探求欲望。
二、航拍鏡頭的畫面構圖
利用各種可供選擇的認知方式,包括直接轉述相關知識,提出獨到的論點與觀點,或對需要解決的問題給出合理的建議。注重表達情緒、營造氣氛與抒發(fā)情感[4]。航拍紀錄片運用展現(xiàn)湖面的三分法構圖、突出車流的向心式構圖、河流型的S型構圖、集裝箱整齊的平行線構圖、森林里星羅式構圖和寬窄巷子里展示的對角線構圖等構圖方法,為完美表達情緒、氣氛、情感提供了新的視聽語言。
1 三分法構圖體現(xiàn)出天、地、人三者統(tǒng)一祥和氣氛
三分法構圖就是將畫面分割為三等分,在拍攝風景時三分之一放置天空或者三分之一放置大?;蛘呷种环胖玫孛?,一比二的畫面比例將需要強化的部分放置于畫面的主體位置,在航拍中比較適合用于表現(xiàn)自然景觀的層次?!逗脚闹袊返诙镜谝患憬?,介紹千島湖時采用了一個垂直上升的運動鏡頭,畫面上方三分之一的部分為天空,由落日與畫面主體位置的千島湖相接,畫面表現(xiàn)出一片祥和。
2 向心式構圖強烈突出中心,凝聚于主體
在畫面中,主體處于中心位置,四周景物向中心凝聚,將觀眾的視線引向主體中心。具有突出中心,凝聚主體的特點,在航拍中適用于表達中心的拍攝?!逗脚闹袊返谝患镜诹虾F校▓D2),拍攝陸家嘴環(huán)路就采用了向心式構圖,陸家嘴環(huán)路位于畫面中心位置,周圍的道路向它凝聚,突出陸家嘴環(huán)路的中心地位。
3 S型構圖可以展現(xiàn)拍攝主體的柔和,營造空間感
河流、山路等曲線在畫面中有不可替換的重要作用,與直線構圖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可以將畫面展現(xiàn)的柔和、圓潤,利用景深與S型構圖,營造強烈的空間感?!逗脚闹袊返诙镜诙拇ㄆ校航牡谝粋€畫面就采用了S型構圖,河流在畫面中蜿蜒前行,利用大景深,將河流展現(xiàn)于畫面之中,表現(xiàn)美景的同時營造畫面縱深的空間感。
4 平行線構圖展現(xiàn)物與物之間的井然有序
在航拍鏡頭中,自然界和人為景物都可以拍到平行線的畫面,特點就是展現(xiàn)元素與元素之間的規(guī)整,營造特殊的畫面感?!逗脚闹袊返谝患镜诹虾F械难笊礁燮沃校啻斡玫狡叫芯€構圖法,集裝箱線與港區(qū)道路,海岸線平行拍攝,在不同的要素之間建立聯(lián)系,營造出獨有的畫面感。
5 星羅式構圖講究凌亂的協(xié)調性
星羅式構圖是將大量重復的元素無規(guī)律的隨機分布于畫面之中,從而獲得一種協(xié)調性,凌亂中不乏統(tǒng)一。《航拍中國》第二季第三集內蒙古篇中烏旦塔拉五角楓森林公園,一棵棵楓樹作為重復的元素大量的分布于畫面之中,在凌亂中協(xié)調的相互統(tǒng)一,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韻律。
6 對角線式構圖呈現(xiàn)主體的延伸感
對角線式構圖就是將主題安排在對角線上,利用對角線長度是畫面中最長的線條,呈現(xiàn)出主體的立體感、延伸感和運動感。《航拍中國》第二季第二集四川篇中,寬窄巷子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對角線式構圖,兩條垂直的道路相交,重合于對角線,將道路延長,展現(xiàn)出畫面的延伸感?!逗脚闹袊返诙镜谖寮瘡V東篇介紹港珠澳大橋也采用了對角線式構圖,展現(xiàn)港珠澳大橋跨度之大。
三、航拍鏡頭的語言運用
航拍鏡頭最顯著的優(yōu)勢就在于從高空俯瞰,突破原有的拍攝界限,因此航拍紀錄片一般以原生態(tài)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被拍攝對象。相對于早已、大量進入觀眾視野的景觀,航拍無異于開辟了一種新的觀察視角[1]。
航拍鏡頭中的自然景觀。在《航拍中國》系列紀錄片中,航拍鏡頭大多采用緩慢瀏覽的鏡頭去表現(xiàn)祖國的美景?!逗脚闹袊返诙镜谝患憬?,大沙岙的貝殼沙海灘是由長年累積侵蝕形成的,為了表達時間的漫長感,拍攝者放慢鏡頭速度,鏡頭緩緩向前推進拉出,配合自然景觀海浪的拍岸和聲音的解說,觀眾自然的感受到時間被放慢,配合整個作品的表達。自然景觀場面浩大,與航拍鏡頭易于表現(xiàn)全景的作用不謀而合。
航拍鏡頭中的人文景觀。一般來說,人文關懷包括了對社會整體時代性變遷的關注,對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繼承發(fā)揚以及對社會現(xiàn)狀和作為個體的人的關切[2]?!逗脚闹袊废盗屑o錄片以空中的視角俯瞰中國,其中不乏大量的人文景觀的鏡頭。作為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上海,《航拍中國》第一季第六集上海篇就以大量的繁華鏡頭作為描述,陸家嘴的夜景、豫園的燈會、洋山港不停歇的運作、繁忙的黃浦江都由航拍視角一一描述。在表現(xiàn)城市繁華的同時,拍攝者加入對城市文化的記錄。《航拍中國》第二季第二集四川篇中,寬窄巷子的登場、群山中的閬中古城、震后新的北川中學等等,都是對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逗脚闹袊返诙镜诹K篇中大報恩寺、秦淮燈會、江蘇大劇院等文化聚集地也被記錄下來。
在當下種類眾多的紀錄片中,航拍以其獨特的視角在紀錄片中取得不可替代的地位,似乎成為了紀錄片中非常常見的拍攝手法。打破空間限制,表現(xiàn)事物的完整性、震撼感是航拍鏡頭常用的特點。而航拍鏡頭的加入為影像的表達提供了新的聲畫關系和敘事角度,在展現(xiàn)美好風光的同時將人文景觀記錄下來,航拍鏡頭中賦予的震撼感、自豪感不斷地沖擊觀眾的眼球。
參考文獻:
[1]王家東.航拍為紀錄片帶來了什么[J].中國電視,2017(09).
[2]陳霖,曾一果,高峰,周亞平.新世紀人文紀錄片研究[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4.
[3]趙冬梅.論全航拍影像紀錄片敘事中的“超越在場”元素——以《航拍中國》為例[J].北方傳媒研究,2019(03).
[4]比爾·尼科爾斯.紀錄片導論[M].第2版.陳犀禾/劉宇清,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