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凱?張霞
摘要:還儺愿儀式是湘西苗族民間信仰中由巴代主持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其反映了當?shù)厝藗兤砬蠹彝ッ罎M、身體健康的美好愿望。通過對還儺愿儀式的田野調(diào)查,不僅能有效記錄與保存這一文化事項,還有助于大眾對民俗文化的了解。
關(guān)鍵詞:苗族;還儺愿;巴代
一、儀式原因及田野點介紹
2019年1月,筆者所參與還儺愿活動第地點位于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正大鄉(xiāng)苗王城村,過去名為薅菜村,近年來因其周邊的旅游景點“苗王城”而改名為苗王城村。目前,苗王城有312戶1886人,苗族占總?cè)藬?shù)的95%,人均年收入達4051元。從地理位置看,苗王城村除了東面與湖南省鳳凰縣阿拉鎮(zhèn)相鄰外,其余西、南、北西面分別接松桃縣的牛郎鎮(zhèn)、大興鎮(zhèn)與盤信鎮(zhèn)。
本次進行還儺愿儀式的主人田喬(化名)與其妻龍氏為該村村民,進行還儺愿儀式的原因是因其搬遷至新居后,妻子和媳婦體弱多病,多次去醫(yī)院診斷后仍找不出病癥的原因,三年來花去20多萬元,卻沒有一絲好轉(zhuǎn)。主人認為可能新居建時沒請師傅看過,所以,諸事不順。同時,今年主人想要一外孫女,基于以上原因,故請周邊8個巴代扎師傅來家中,趕去不干凈東西纏身,求健康,求子孫。
二、儀式過程
此次儀式為還儺愿共由八個巴代扎主持,八個人中只有一個人為師傅龍美福,其余人為徒弟。各司其職,徒弟主要負責儺堂的布置,與部分較為“次要”的儀式與鑼鼓等音樂氛圍的營造,分別為兩個人負責镲,一個人負責鑼,一個人負責鼓。整個還儺愿儀式需要進行三天兩夜,共25個步驟,除特定儀式固定人員外其余人員之間可以互相換位。
(一)請師(又名報師),意為通報祖先神靈請他們指示。此時巴代扎師傅龍美福將綹巾掛在左肩上,手持司刀在地上劃,馬鞭放在地上,安排法師做好位置,鈀無名鬼怪壓下去,這個步驟必須師傅才能做。之后,兩人敲鑼、兩人打鼓,屋外放炮竹,龍師傅訴訟一段經(jīng)文,拿起牛角號走至門口,對外面做了個手訣,拿起牛角,在牛角上畫,之后吹響牛角,回至儺堂前。伴隨鑼鼓聲穿上法衣、戴上冠帽,對塘上祭拜一番,綹巾甩至左肩上,左手拿朝板,右手拿香,對五神、儺公儺母祭拜,左轉(zhuǎn)身過來對門外祭拜,再左轉(zhuǎn)身對堂上祭拜(此番祭拜,田喬皆隨一起)。田喬下場,巴代扎龍美福左轉(zhuǎn)二、右轉(zhuǎn)二、左轉(zhuǎn)二,停下來對堂上拜一次,此行為再重復兩次(共三次),前后祭拜,對堂上再次吹響牛角,口念經(jīng)文,左手拿牛角,右手拿誥敲打牛角,左肩搭著綹巾,再次吹響牛角,右側(cè)一巴代對吹牛角,鑼鼓聲停,龍美福做手訣、念經(jīng)文,左右拿綹巾中間,右手拿司刀。一切做完喝合心酒,意為神靈與眾人連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人合一思想。
(二)啟將(又名法文),這部門包含勸酒、打綹巾等環(huán)節(jié),目的是為了歡歡喜喜喝這杯酒,念訴文(念給儺公、儺母聽),撤法文,把法文燒了。有人敲鑼打鼓,將發(fā)功曹(四相四鬼)上報玉帝,請神靈下來,法師此時右手拿開山大旗、左肩上搭綹巾、身對門外,法師唱,其余法師配合唱,敲打鑼鼓。法師對外打誥,每一次打誥前要拍打一次朝板。架橋法師面前鋪開一塊長方形東西(意為橋),紅色布底、上有許多小人畫、鋪在地上,法師拿一只雞,雞意為瘟神,把瘟神送出去。然后請神坐好,左肩搭綹巾,右后頸插馬鞭。
(三)揭蓋,意為神仙(儺公儺母)原在箱子里面,要把蓋子揭開,表示讓儺公、儺母出來,敬他們。法師頭戴紅帕、手拿法衣,面對堂上邊唱邊拜(意為請求神靈賜予法力,與神溝通)穿上法衣、冠扎,綹巾甩至左肩,右手拿司刀,左手拿牛角,右后頸插上馬鞭。巴代扎右手抓司刀手柄,左右橫甩(甩司刀上的銅錢),左手牛角號口對外勻速劃內(nèi)圓。
(四)架橋,讓兵馬到儺堂來,法師穿上法衣、冠扎,吹響牛角,左肩搭綹巾。法師身轉(zhuǎn)至左側(cè),左右腳并步,兩手抓至牛角兩端,左右翻轉(zhuǎn),面對橋,訴文,再次吹響牛角,轉(zhuǎn)至門外,面對門外,再吹牛角,右手拿司刀,左手拿牛角,步伐揭蓋環(huán)節(jié)相同。此組動作重復三次。
(五)匯兵(又名迎兵),意為請兵將們幫主人家做事,法師穿上法衣、冠扎、左肩搭綹巾,右手拿司刀,步伐,右上(屈膝),左原地,右下(退),左原地。
(六)開光:意為給菩薩洗臉打扮,法師穿上法衣,戴上冠扎,左肩搭綹巾,左手拿一疊香紙,一根蠟燭從中間穿過。
(七)交牲:殺豬等牲口。
(八)拋儺:請神靈進來。
(九)花紅:吃飯了,娛樂。主人家清單村里的人都來吃飯,在庭院中的酒席是流水席。
(十)上表:意為主人家還這個愿是為什么,給神明說清道明,主人家什么意思也給神明說清楚。
(十一)謝土(又名安龍神):五方五位的神靈過來幫助主人家安龍神。
(十二)下馬:請這些神靈來吃飯,陰間神靈吃了過后,法師們再吃。
(十三)唱儺堂歌:此程序一定要等到天快黑的時候才能做,傍晚的時候。主要是奉承主人家,給主人加說好話,時間可長可短,天沒黑就開始唱,唱的時長隨意,由法師們自己決定。
(十四)定生橋(又名討誥、求誥):給主人家求吉利,求神保佑。
(十五)開洞:開桃源洞,戲鬼在桃源洞里面,請戲鬼出來給神演戲,先把神、戲鬼請出來,然后關(guān)門。先勸神吃酒,每個師傅喝一杯,拿鑼鼓轉(zhuǎn)圈,后勸陽間人吃酒(先勸主人先喝,喝后主人家要給錢,并對每一個與此法事相關(guān)的人勸酒)。
(十六)扮先鋒:男的扮女的,給主人家掃不吉不祥,先鋒把邪精掃出去。從扮先鋒開始后,都屬儺戲部分,娛神娛人,充滿趣味性,扮演的法師有時候會抱人,有事也會把人拉上來一起跳。
(十七)扮開山:給主人加掃不吉不祥,法師手拿開山斧(千斤斧)開山,左后腰上插開山大旗,開山斧用來砍邪精,把不吉不祥的都砍出去,砍掉。不許妖怪上儺堂來,結(jié)果斧頭掉河里。遇上扮先生(一個師傅扮演算命先生),給算命先生報了八字,請算命先生找,來儺堂寫符寫字,做到了,許個愿先,自還自做,還了愿,斧頭就找到了。
(十八)師娘理事:燒愿狀(內(nèi)定有年、月、日)供紅豬,許個愿,如愿實現(xiàn)需開山請苗老司,請師娘出來還愿,師娘用唱答的形式與開山對話,過程內(nèi)容幽默風趣,師娘扮演者左手拿帕,右手拿扇,邊唱邊跳,與現(xiàn)場的人互動產(chǎn)生了“觀眾”與“演員”共同完成的一種表演形式。后接著打霸王鞭(雙人形式),討錢,討錢后接著討了個女人來,寓意屋主以后多子多財。師娘還愿,還愿時,師娘一個人表演,左手綹巾,右手司刀,口念經(jīng)文,腳不走步。開山砍不吉祥的事物。
(十九)騰牲:拿牲畜(豬)做法,送給群童八郎排齋、排葷。
三、結(jié)語
還儺愿儀式是湘西苗族民間信仰中由巴代主持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其反映了當?shù)厝藗兤砬蠹彝ッ罎M、身體健康的美好愿望。通過對還儺愿儀式的田野調(diào)查,不僅能有效記錄與保存這一文化事項,還有助于大眾對民俗文化的了解。
參考文獻:
[1]符洪健.湘西“還儺愿”儀式舞蹈的文化闡釋——以花垣縣大龍洞村為例[D].吉首:吉首大學,2014.
[2]周雋.湘西苗族巴代儀式中的器樂藝術(shù)研究——以山江鎮(zhèn)為例[D].吉首:吉首大學,2017.
作者簡介:
雷凱(1981—),男,廣西全州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民族文化;
張霞(1992—),女,湖南懷化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族理論與政策。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西科技師范學院科研基金項目“湘西苗族巴代儀式與地方社會建構(gòu)研究”(GXSZ2019YB020);2019年度湖南省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項目“湘西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2019SZ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