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沛芬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和新課改的不斷發(fā)展,小學數學教學迎來了全新的教學要求和目標,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已經成為當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與優(yōu)勢,爭取在增強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能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本文針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的教學應用進行研究,闡述了具體的教學策略,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融合策略
引言:
小學數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單一性和滯后性,不僅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還影響了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廣大教師必須要對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便切實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有效價值,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小學數學教學的根本目標。
1.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的重要意義
1.1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首先,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融合改變了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教師可以省去板書的時間,這對構建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是極為有利的。其次,信息技術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形象的動態(tài)資源,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最終為實現(xiàn)課堂效益的最大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
1.2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性發(fā)展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只有不斷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發(fā)展,這既是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同時也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基本宗旨。”而信息技術的應用恰好能夠滿足這一需求,通過信息技術,學生能夠獲得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同時也能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在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這對學生今后的長遠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的教學應用
2.1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相比其他科目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抽象性,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經常因為抽象的概念和理論陷入困難之中,而信息技術的應用恰好能解決這個問題。信息技術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動、具體的事物形象,通過動畫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復雜的數學知識和內容,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又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萬以內的加法——進位加法》時,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件“365+825”中,在列豎式時,個位“5+5”,滿十向前一位進1,進的1釆用手電筒功能照著進的1,增加學生的記憶。在課件中,我選擇對一些數據來添加蒙層功能,進行隱藏,使用“橡皮”擦除蒙層顯示內容,學生會有一種驚喜而又神秘的感覺。同時,我還采用班級優(yōu)化大師,為每一位學生設定專屬角色,在課上,通過班級優(yōu)化大師來點名,隨機抽取學生回答問題,課堂氛圍既緊張又刺激,回答正確或錯誤的學生將會在班級優(yōu)化大師中被老師增加或減少一定分數。學生好勝心很強,為了加到分數,自然注意力集中,對于紀律的管理也就水到渠成了,整堂課的氛圍也就十分活躍。同樣,家長也可通過班級優(yōu)化人師對自己小孩在學校的表現(xiàn)有所了解,增強家校合作。
2.2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小學生由于處在年齡尚小的階段,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還較弱,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可以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行針對性教學,讓學生有側重點的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質量。[2]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我借助希沃白板的手機投屏功能為學生展示一些他們喜愛的物品圖片,由于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是掌握各種圖形的特征和性質,學生憑空想象會有一定的理解難度,而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圖形特征。然后,我讓學生圍繞觀看圖形進行特征總結,以此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2.3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多樣性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信息技術的應用還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網絡教學資源,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要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出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環(huán)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探索”式學習。為了突顯網絡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實用價值,教師所選擇的教學資源要盡可能的體現(xiàn)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還應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和探究性,這樣才能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3]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打造翻轉課堂,讓學生利用希沃白板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微課視頻掌握學習重點,同時圍繞教學內容在網絡上搜集更多的多邊形面積計算方法,以此開闊學生的視野,然后通過課堂教學集中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2.4利用信息技術設計開放性的數學問題,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是現(xiàn)代化課堂的主要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廣大教師只有不斷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滿足學生長遠發(fā)展的實際需要。為此,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開放性的數學問題,以此開展思維訓練活動,爭取在延伸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正方體和長方體》時,教師可以借助希沃白板與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如正方體與長方體能夠相互轉化嗎?你能想到幾種轉化方案呢?然后再利用希沃白板為學生演示若干種轉化方案,并引導學生通過合作的形式進行自主探究,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只有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活動當中,才能切實滿足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從而提高科學教育的有效性。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引導學生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并實現(xiàn)自我提升,爭取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同時,也能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從而落實新課改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施揚團.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9(01).
[2]譚明軒.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應用[J].信息化教育技術,2017(10).
[3]王培賢.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