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甲舉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當立足學生生活,以“樹人立德”為根本,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質(zhì),提高初中生的法治素養(yǎng),重要目的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和自我學習成長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道德與法制思政課才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品質(zhì)。
關(guān)鍵詞:初中生;道德與法治;策略
作為政治老師,自身必須具備高尚的情懷,正己才能正人。上好政治課,教師必須要以自己積極的態(tài)度、飽滿的情感,給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引領(lǐng)。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使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和提高初中生的法制意識。筆者將圍繞以上觀點在下文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
激勵團員青年不負青春、不負先烈、頑強拼搏、奮勇向前,在學習、生活及各項活動中勇做排頭兵,爭做模范典型,樹立心懷遠大理想,志存宏偉抱負的信念,從眼前的一點一滴去做起,努力奮斗,為自己亮麗的青春打好底色,在習近平新時代偉大的社會主義實踐中發(fā)揮更加積極作用。
例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人教版七年級的《感受生命的意義》探究課中,教師課前找到海子《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美文,邀請全班學生朗讀,之后教師言語引導順勢導入“生命的意義”,引出對生命意義的困惑,提出疑問:“人為什么活著”?緊接著,各小組積極展開討論并進行展示。有的將實踐中采訪的人或事整理敘述;有的再現(xiàn)生活中的情節(jié)進行角色扮演;有的利用書法特長展示生命的意義贈言;還有的小組共同完成了詩朗誦。整個課堂學生積極表現(xiàn),氣氛活躍。還是在七年級的《增強生命的韌性》這一課中,教師用發(fā)生在本班學生身上的小困難、小挫折,請他們現(xiàn)身說法,從而使得高深的道理化作涓涓細流,引導學生,明白道理。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啟發(fā)學生思考,以“情趣”引導調(diào)動學生全面參與課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引導學生做一個身心健康的未來少年。整堂課思路清晰,高質(zhì)高效,學生主體凸顯。
二、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
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努力構(gòu)建充滿生氣與正能量的課堂,還要努力踐行新課改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社會主義愛國、敬業(yè)的核心價值觀。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和學生共同分析國際國內(nèi)形勢,特別是香港問題帶來的影響,在學生青春期思想不穩(wěn)定的時期上好愛國主義教育課,并指導學生把它落實到具體的日常行為中。總之,教師要理直氣壯的上好道德與法治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到孩子們的實際行動中。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的《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教學中,課堂開始,教師導入“岳飛抗金”的歷史故事,貫穿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功勛赫赫,卻因工作需要,隱姓埋名30年),以及改革開放國家杰出貢獻個人獎中已然逝去的被推薦者南仁東(帶領(lǐng)團隊成功研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chǔ)設施500米口徑球鞋面射電望遠鏡,即”天眼”,而他卻因病永遠閉上了眼睛)、陸之北(一家兩代人堅守中國邊疆)等人的故事,并引入當今社會一些熱點現(xiàn)象(抵制日貨、因“薩德”抗韓、我國軍事泄密等),從正反兩面談古論今,剖析時政,始終圍繞并突破主題——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性強,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學生領(lǐng)會了什么是愛國行為,如何去正確愛國和建設我們的國家,做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提高中學生的法治意識
面對我國犯罪人員出現(xiàn)低齡化的現(xiàn)狀,作為政治教師,教學實踐中應當緊緊圍繞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涉及的法律知識,在傳授法律知識的同時滲透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同時教師好要不斷提升自己,課堂以較高的專業(yè)水平和豐富的案例,為學生開啟法治教育課程的鑰匙,提供法治教育教學的新知識、新理念,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改進政治教師的課堂教學。
例如:人教版八上道德與法治《法不可違》楊老師通過一系列案例,引導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對違法行為有了初步認識。再通過分析案例中的行為違背了哪些法條,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法律的作用。在此基礎(chǔ)上,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一步明晰了違法行為的分類。最后,學生感受到自己應加強道德修養(yǎng)的同時增強家庭成員的法治觀念,按照社會要求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防微杜漸,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人。又如在八年級《做守法的公民》的復習課中,教師導入環(huán)節(jié)采用“警鐘長鳴”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通過實際案例引入“做守法的公民”這一主題。首先,學生通過自主復習整理知識結(jié)構(gòu)。緊接著,朱老師要求大家對照課標,找出本節(jié)復習課的重難點——區(qū)別不同違法行為,并利用《少年的你》情節(jié)突破重難點,對不同種類的違法行為進行區(qū)分。最后,朱老師當堂檢測了中考題,讓學生了解中考考題形式,提升了大家的解題能力。朱老師課堂中的思維導圖更是讓學生能夠直觀獲悉整節(jié)課的知識體系。
總之,新時代,道德與法治教師,鑄魂育人,責任重大。通過教師切實有效的教學實踐,探索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培養(yǎng)初中學生和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法治意識的有效途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宋淼.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v.15(06):114.
[2]許誠全.淺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J].時代教育,2017(8):15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