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生物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以后新接觸到的一門課程,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如果只是單純的采取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對初中生物課程的開展具有非常不利的影響。初中生物在理論知識教學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實驗教學,這就需要學生要有加強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而第二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鍛煉。
關鍵詞:開發(fā);初中生物;第二課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第二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場所,而第二課堂的教學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使教學內(nèi)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教學方式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同時,第二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利用,還一定程度上擴展了教學內(nèi)容,也使得學生的學習空間更加廣闊,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的局限性。
一、第二課堂的相關概念
第二課堂這一概念的形成,其實是根據(jù)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而來的。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在課堂上開展教學活動的,而在第二課堂教學中,沒有對具有的地點進行硬性規(guī)定,可以是課堂,也可以是教室以外,甚至可以是學校以外。對于教學內(nèi)容來說,第二課堂講授的教學內(nèi)容是對課本內(nèi)容的拓展,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從教學目的來看,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但是又具有不一樣的地方,傳統(tǒng)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第二課堂是針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更加注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yǎng)[1]。
二、第二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必要性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只注重了課本知識的教學,長此以往,對學生學習生物知識是較為不利的。第二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生物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有一定的積極影響。綜合來看,第二課堂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勢。
一方面,第二課堂的應用擴展了學生的生物知識。初中階段,生物學科對學生來說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學習起來難度比較大。而且初中生物課程中,涵蓋的專業(yè)知識也比較強,如果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會降低學生的學習進度,從而不利于學生生物水平的提升。同時,初中生物中大部分知識如果只是依靠書本內(nèi)容解釋起來比較困難,這時就需要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拓展,第二課堂的運用,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初中生物中還有一些跟實際生活聯(lián)系比較緊密的知識,只靠文字解釋,也不容易被學生理解,這時就需要第二課堂的合理運用,從而讓學生把教材和實際生活相結合,進而實現(xiàn)高效地學習。
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第二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中。初中階段的學生也比較容易受興趣的趨勢,通過興趣達成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有較大程度的提升,對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也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因此第二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途徑與手段。同時,第二課堂也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完善和補充,也更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和研究生物知識,充分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最后一方面,對課堂教學進行了補充。初中生物課程的組成既有理論知識又又一定的實驗內(nèi)容,而實驗教學如果只是在課堂中進行,對學生實驗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第二課堂使課堂教學的實驗材料更加豐富,是加強實驗教學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見,第二課堂的運用為學生的實驗教學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2]。
三、開發(fā)初中生物第二課堂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利用生活資源
初中生物課程中,大部分教學內(nèi)容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要不斷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知識,從而不斷促進學生生物課程的學習。比如,在進行初中生物中《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第二課堂,開展實踐教學模式,讓學生多多觀察生活中或者是每餐的食物中,富含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定制食譜,并且要達到營養(yǎng)均衡的目的。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先觀察食物中含有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并說出這些營養(yǎng)的來源,然后再和課本內(nèi)容做對比,來找出其中的差異,從而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識,并加強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記憶。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烹飪,通過這一過程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充分利用實驗教學
在初中生物中,實驗的安排也是非常多的,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生物中的實驗,不斷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使學生的生物知識可以更加扎實、更加牢固。比如,教師在開展初中生物中《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這一節(jié)內(nèi)容的講授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種植兩株同樣的植物[3]。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一株放置在室內(nèi),一株放置在陽光照射到的地方,學生要對此進行觀察并記錄其生長情況,這樣可以讓學生從兩株植物的生長情況,了解到光合作用的重要性。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對光合作用有更清楚的認識,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從而大大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效果。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生物知識的教學不止是為了讓學生學習生物知識,更是為了讓學生對生活和接觸到的知識有更清楚與深刻的認識,所以,教師要適當開展實踐活動,打破課本的局限性,使生物的實踐性有所提升,也使得生物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4]。比如,在講解《愛護植被,綠化祖國》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植樹活動,通過植樹活動的組織,可以讓學生實現(xiàn)綠化祖國的目的,更是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
結束語
通過第二課堂的有效運用,可以使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初中生物中的教學內(nèi)容。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局限性,把課本中的內(nèi)容不斷延伸和補充,從而讓學生的生物知識儲備更加完善。第二課堂的應用實現(xiàn)了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能力,還使學生的認知能力有了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朱杰.初中生物課堂情境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5):259.
[2]周麗娜,王鈺萍,王琦.生物第二課堂中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20,6(02):72-73.
[3]楊值美,陳光富.“種子畫”制作在城鄉(xiāng)中學生物第二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1):247.
[4]韓立敏,賀游利.構建生物科學專業(yè)特色第二課堂促進學生的研究性學習[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6):86-88.
作者簡介:龔暉,1987年5月,女,漢族,新疆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市第15中學,在職研究生學歷,中教二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