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夢溪
摘要:自古以來,音樂和舞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舞蹈鋼琴伴奏作為一門專業(yè),目前還是鮮為人知的。舞蹈訓練的范圍廣,內容豐富,對音樂的選材也相當嚴格。舞蹈中的鋼琴伴奏是舞蹈訓練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這需要彈奏者有非常豐富的彈奏經驗,以及對舞蹈的節(jié)拍和韻律有著十分精準的敏銳度。舞蹈和音樂是水乳相融、渾然一體的,舞蹈與鋼琴伴奏的音樂之間,也正是這樣一種親密無間的關系。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基訓課;鋼琴伴奏;重要性
基本功訓練課是學習舞蹈最基礎的一門課程,它有助于學習者打下堅實的舞蹈基礎,從而更自如的展現(xiàn)舞蹈的藝術魅力。音樂自古以來就和舞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人們經常說“舞中有樂”,在中國古典舞基訓課中,音樂也占據(jù)著相當重要的位置。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需要從把桿到中間練習具備一套完整的音樂。目前,在大部分院校的舞蹈課堂中都有現(xiàn)場的鋼琴伴奏老師,伴奏老師需要根據(jù)不同的舞蹈訓練內容和組合的要求進行選曲。盡管目前舞蹈的鋼琴伴奏音樂已經基本成熟,但如何選曲和創(chuàng)作仍是鋼琴伴奏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在舞蹈伴奏選曲過程中,伴奏老師不僅需要根據(jù)訓練要求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音樂形式,更需要參考訓練者的能力以及訓練的心理狀態(tài)對樂曲進行創(chuàng)作或者部分改編,伴奏者要善于配合舞蹈老師的課堂要求,并能及時觀察訓練者的心理活動,有目的、靈活的對作品進行處理,才能提高每次訓練的效果以及課堂效率。
基本功教材中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它本身的最佳審美視角。無論是靜止,還是流動動作方位、角度的變化應力求準確到位。特別是流動中的動作,相對固定造型而言,較難把握。訓練中就更加需要引起師生的注意,同時,動作方向、角度的變化對規(guī)范動作、培養(yǎng)審美有著重要的作用。動作的路線也是同樣重要,路線一是指動作本身運動的路線,二是指動作與動作之間連接過程中的路線。如果在教學中不能清晰而準確的體現(xiàn),不但使課堂顯得臟、亂,而且不利于學習者養(yǎng)成良好的舞蹈習慣,或者說根本失去了訓練的意義。例如:扇膀手位,提起這個動作立刻使人聯(lián)想到:以蘭花掌形(或虎口掌形)將手臂成圓弧形抬至身旁,位子略低于肩部,是為單扇膀舞姿的正確做法。于是,教授該動作時,教師的重點自然就傾向對動作規(guī)格的要求,如什么掌形,什么圓弧線等等。當然,這樣的正確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我認為,動作訓練中的規(guī)范更應該體現(xiàn)在動作的起、承、轉、合之中。以雙手叉腰為例,動作起勢首先要經氣息的提、沉,而動作過程由掌外緣引導,手臂形成圓弧線抬至身旁,同時眼隨手臂的方向看出,結束時頭、眼、掌形、手臂一同形成。而在動作過程中手臂的用力方法,亮相結束的精、氣、神等意識的體現(xiàn)都是衡量動作是否規(guī)范的標準。
音樂是舞蹈的載體,風格多樣的舞蹈離不開美妙的音樂。雖然舞蹈訓練已基本具備成型的音樂伴奏和鋼琴伴奏樂譜,但舞蹈訓練中避免不了一些單一的音樂形式以及常規(guī)的音樂表現(xiàn),這就使得訓練過程枯燥、煩瑣、乏味。因此,在課堂訓練中,伴奏者盡量避免選擇一些旋律單調的音樂,否則會削弱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好奇心。音樂的張力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舞蹈表現(xiàn)力與想象力,能調動學生的情緒,從而衍生出更多的創(chuàng)作。
在古典舞中,如此多樣的舞蹈種類與形式對鋼琴伴奏音樂類型的約束致使鋼琴伴奏者需要具備非常扎實的技術能力與綜合能力。鋼琴伴奏者不但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和演奏技術,更要有較強的音樂感知力。在熟知大量的中外作品理論的基礎上,靈活地處理好理論和實踐的矛盾。如果鋼琴伴奏者只會埋頭自彈,不會靈活地處理伴奏中的技巧,則會出現(xiàn)舞蹈與音樂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因此二者要完美地結合是很不容易的。如何處理好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問題是每個鋼琴伴奏者需要研究和解決的重點。鋼琴伴奏者要掌握一定的舞蹈術語,大部分人都對自己專業(yè)領域的知識很熟悉,而舞蹈鋼琴伴奏作為一個特殊的專業(yè),需要鋼琴伴奏者掌握一些舞蹈的理論知識,了解舞蹈的發(fā)展史,能夠區(qū)分出來不同舞蹈種類的表現(xiàn)特點,并在此基礎上選擇不同的音樂類型來配合。有些舞蹈是依據(jù)某些音樂作品的特定內涵編創(chuàng)的,而有些舞蹈是根據(jù)歷史故事的片段而創(chuàng)作,所以在選擇音樂的類型時需要結合舞蹈本身的色彩,避免舞蹈和音樂所表達的內涵不統(tǒng)一。
古典舞的動律元素與基礎訓練都是經過提煉的教材,中國古典舞多為表現(xiàn)古代的歷史事跡和人物情感,它的很多元素和氣韻都是來源于中國戲曲藝術。在不同的舞蹈組合中有著不同意境的表現(xiàn),因而需要多元的伴奏音樂類型,音樂的抑揚頓挫都要根據(jù)舞蹈的起承轉合來創(chuàng)作,如身韻中沖靠的動勢因給人一種厚重穩(wěn)健的感覺,所以在節(jié)奏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控制變化上都要求伴奏音樂有著相同的韻律來配合。又例如中國的民族民間,舞蹈風格具有顯著的自娛自樂的特征,它的音樂伴奏題材很廣泛,這一點是不同于古典舞的,民族舞音樂能充分地體現(xiàn)一個民族的地域文化,音樂形式變化萬千。
樂曲的選材直接影響舞蹈的訓練效果,掌握不同風格的舞蹈音樂的特點是每一個伴奏者都要具備的音樂素養(yǎng)。中國古典舞舞具有特殊的調性特點,多數(shù)采用中國的五聲調式和民族調式,了解不同舞蹈音樂的風格特點,伴奏者需要熟知五聲調式的和聲走向、民族小調和轉調的靈活運用,才能使音樂與舞蹈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古典舞講究韻,在源流周轉中顯現(xiàn)身韻的優(yōu)美延長。像身韻中的提沉,是運用氣息帶動身體運動,要用連綿不斷的音樂;而花幫步主要訓練腳下的靈活度,此時音樂要急促,強弱對比鮮明。
除了音樂的風格,樂曲的節(jié)奏在舞蹈訓練和舞蹈表演中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靈活的節(jié)奏有助于舞者表現(xiàn)力的提高,在枯燥、疲累的舞蹈訓練過程中,訓練者除了自我鼓勵外,更重要的是受外在伴奏音樂的影響。一定的力度和速度的變化都對會舞者的情緒產生直接的影響。比如中國古典舞基訓中控腿的節(jié)奏很舒緩,能使人減輕些疲倦感。訓練中大跳和小跳節(jié)奏較緊湊,緊張而又有張力的節(jié)奏更能激發(fā)出訓練者的爆發(fā)力,倘若換成舒緩的節(jié)奏來做大跳的訓練,則降低了訓練者的活力與表現(xiàn)力。維族舞蹈大多數(shù)是用鼓點來伴奏的,鼓點的強是舞者內心情緒高潮的反應,動作幅度大,鼓點弱則是一些細膩的內心活動。足以看出,訓練者的心理反應直接受節(jié)奏的影響。
那么,針對不同的舞蹈內容和訓練程度,伴奏者要有不同的選曲標準。針對訓練者的年齡階段進行音樂選擇時,要了解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征。譬如少兒的自制力較弱,活潑跳動是他們的天性,因此伴奏音樂多為兒歌類。其次,伴奏音樂要豐富多彩,單一枯燥的鋼琴曲會使孩子感到疲倦,音樂伴奏是在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學會使用音樂進行舞蹈訓練。而針對大學課堂,隨著舞蹈作品難度的增加,伴奏者要適當?shù)倪x擇一些旋律豐富,音樂色彩變化較多的音樂種類,并配合舞蹈的韻律對音樂加以處理,織體的編配要豐富,節(jié)奏的變換要符合舞蹈作品的需要。
在古典舞的基訓課堂中,鋼琴伴奏也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首好的伴奏樂曲對基訓課中具體的訓練動作有著很大的幫助。由于基本功訓練課中的許多技巧性的動作都是單調重復的,對于不少學生來說,略顯枯燥,隨著練習次數(shù)的累積,學生可能會失去剛接觸動作時的新鮮感,在某種程度上學習的激情也會慢慢減少,這種情況下的訓練效果是很欠佳的。為此,伴奏老師可以在音樂的選擇上多一些變化,通過節(jié)奏和韻律的變化,讓學生感受到每次的動作都有新的感覺,當學生疲勞時,也可選擇一些節(jié)奏更為鮮明的音樂,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形成耳目一新的音樂氛圍,使學生在輕松多變的音樂啟迪下,通過同一動作的反復練習掌握舞蹈動作的要領。
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可以采用啟發(fā)、引導的方式,去觸動學生的內心情感,使之內心的感受通過外化的動作進行傳遞。而這樣的內心體驗過程,往往集中在人物塑造、舞蹈風格的體現(xiàn)中。對于枯燥、單一的基本功訓練,怎樣使每一個標準的動作充滿著豐富的韻味?我認為,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肌肉用力意識、呼吸以及基本節(jié)奏意識是具有表現(xiàn)力的重要標準。也就是說,教師每天不辭辛苦,反復的語言講解,提示與糾正學生動作,不外乎是培養(yǎng)學生動作訓練中的一種習慣,而這樣良好的習慣是舞蹈學習的基礎。例如在講解肌肉用力意識時,要講解該動作是哪塊肌肉在運動,需要注意些什么問題,運動中肌肉的延伸性、線條感怎樣體現(xiàn)等等,用生動的語言把形象的示范呈現(xiàn)給學習者,并通過反復的練習,養(yǎng)成一種規(guī)范的舞蹈習慣。
音樂和舞蹈相輔相成,舞蹈承載著音樂的韻律;音樂襯托著舞蹈的神韻。每一個習舞者都應該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在舞蹈中感受音樂的韻律,在音樂中表達舞蹈神韻。對于舞者來講,節(jié)奏感是最首要的音樂素養(yǎng)。節(jié)奏是給音樂以生命的源泉,它是音樂最主要的推動力和最結實的支撐,就像是音樂的骨架,賦予音樂靈魂。而舞蹈中的節(jié)奏起源于我們的呼吸,故事情節(jié)中情緒的高漲和消沉、氣氛的緊張和放松都能成為舞蹈中節(jié)奏的因素,伴奏者用音樂配合著舞蹈節(jié)奏的起伏,使我們在聲音的河流中辨認出支點、組成部分及音量的各種相互關系的元素。
好的音樂伴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音樂美感的培養(yǎng),是通過課堂上的音樂達到的,好的音樂給人以美的感覺。而學生對古典舞美的感受,一方面要從所做的舞蹈動作中獲得,另一方面音樂與舞蹈動作的結合,更能激發(fā)學生對舞蹈美的感受與體會。發(fā)現(xiàn)舞蹈動作中的美感,感受音樂中的美感,才能在今后的表演中,表現(xiàn)美,進而將更多的美傳遞給觀眾,美好的音樂對舞蹈學習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對舞者的音樂素養(yǎng)上也有一定的幫助,它可以培養(yǎng)舞者對音樂終止式的聽辨能力,終止式即相當于文學中的句號與逗號。句與句之間用半終止式來斷開,段與段之間則用終止式來結束。文字要細嚼慢咽仔細品味,音樂也如此,需要逐句逐段分析蘊含其中的音樂性格。對于舞蹈學習者來說,更應該斟酌舞蹈音樂的每段每句,分清每段音樂的內涵,只有如此,才能夠使音樂性真正貫穿于舞蹈之中。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具備辨別終止式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基訓課的課堂上,可以通過音樂的聆聽及其與動作的結合有意識地進行培養(yǎng),教師在必要時,也可以結合特定的舞蹈動作,分段落、分樂句的與音樂伴奏老師配合,提高學生的分辨能力和對音樂樂句的敏感度。
音樂除了在舞蹈內容上要切合之外,對于單一的、具體的動作組合也要有一定的規(guī)范性。中國古典舞要求舞者動作要規(guī)范,意識要準確。舞蹈是一種肢體語言,所有的表達都離不開動作,對于肢體的訓練也是通過各種動作合理的搭配來完成的。因此,規(guī)范動作就成為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的重點。教學中每一個訓練動作有其自身的節(jié)奏,如蹲是連綿不斷的,一般常用2/4、3/4,小踢腿是快而敏捷,一般常用2/4,而作為組合訓練中的音樂選擇,除了符合訓練動作的性質外,還要考慮動作的編排是否與音樂形象、樂句相符合。反之則會喪失訓練意義,便不規(guī)范。另一方面,上課的過程中,鋼琴伴奏教師常處于專業(yè)課堂的從屬地位,音樂旋律的優(yōu)美在專業(yè)教師中自然成為枯燥訓練的節(jié)拍器,在反復、單一的敲擊下,音樂不能起到應有的引導作用,也就不能體現(xiàn)它的規(guī)范性。無論是動作的路線、方位還是音樂節(jié)奏,都需要動作規(guī)格和要領作為支撐.課堂訓練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連接、每一個步伐、每一次的呼吸都要有其自身的標準,達到應有的標準也就規(guī)范了動作。但需要提出的是,舞蹈不是機械性的運動,它需要藝術的美感,需要與音樂的配合。如果就動作規(guī)范論規(guī)范,勢必造成肢體動作的僵化。因此,舞姿的美感和舞蹈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舞者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將成為舞蹈規(guī)范的難點。如何從基礎階段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感受意識、聽覺意識、主觀意識和舞蹈與音樂結合的審美意識,是每位舞蹈教師以及鋼琴伴奏老師需要深入探究的。
結束語
有了音樂的襯托,舞蹈這朵紅花才會開的更艷麗,才能為更多的觀眾欣賞和喜愛。中國古典舞的鋼琴伴奏對于古典舞基訓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伴奏音樂如何與舞蹈動作結合是每一個伴奏者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課題。而對于進行中國古典舞學習的學生來說,通過扎實的基本功訓練,掌握良好的舞蹈技巧還遠遠不夠,更需要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能夠把動作融入到音樂中,一個舞者,最重要的是通過肢體的表現(xiàn)將舞蹈的內涵、舞蹈的美呈現(xiàn)出來,而這種呈現(xiàn)離不開音樂的烘托。
參考文獻:
[1]趙彬杉.淺析鋼琴伴奏在中國古典舞基訓課中的重要性[J].藝術評鑒,2018(16):106-107.
[2]林光永.淺談中國古典舞基訓課中的鋼琴伴奏[J].科技資訊,2015,13(03):181.
[3]蔡潔清.論中國古典舞基訓課鋼琴伴奏的基本模式及作用[J].音樂生活,2012(01):58-60.
[4]史貝. 鋼琴伴奏在中國古典舞基訓課中的意義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
[5]郭嘉明.試談鋼琴伴奏在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重要作用[J].藝術探索,1994(01):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