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歷史學科內容豐富,體系龐大。學生在學習時一方面要了解豐富的歷史常識,另一方面要能夠從相關歷史事件中總結出一定的歷史規(guī)律,對自身的思想品質進行一定的塑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從多種層面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學習,讓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具備豐富的歷史知識,同時掌握洞察歷史的能力。本文就主要從這些方面談一談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歷史;學習;能力;提升
在長期以來,學生對于高中歷史學科還缺乏深刻的認識。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只是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反復的背誦,而缺乏進行獨立思考與深入探究的意識,無法對歷史形成深刻的認識。同時,學生的學習視野僅僅局限在教材中,而不能夠通過廣泛的課外閱讀來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因此,教師要從建立學生的歷史知識體系,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以及提高學生對歷史的感悟能力等方面入手,有效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下面,筆者就具體談一談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
高中歷史學科的知識是非常豐富的。學生一方面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層面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過程進行認識,另一方面還要以時間為角度梳理歷史發(fā)展中的重大事件。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形成總結歸納的意識,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對所學知識進行歸類認識,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
例如,在學習《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比如,在學生了解了康乾盛世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中國歷史上還有哪些著名的盛世呢?這些盛世分別有那些表現(xiàn)呢?”對此,學生可以對中國古代史進行梳理,從而總結出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之治等知識點,并對這些盛世的具體表現(xiàn)進行梳理。又比如,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建立時間和結束時間分別是什么呢?”對此,學生可以按照夏、商、周、秦、漢、三國等朝代順序對相關的時間節(jié)點進行整理。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從多種角度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條理的總結和認識,有效鞏固知識基礎。
二、閱讀豐富的歷史資料
高中歷史教材從宏觀的角度對歷史進行了介紹。學生僅僅通過教材的閱讀對于很多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不能夠獲得細致的認識,難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歷史資料進行廣泛閱讀,讓學生有效擴充歷史知識,獲得豐富的學習趣味。
例如,在學習《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fā)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歷史資料,加深對歷史的認識。比如,在學生閱讀教材中對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哲學家的有關介紹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分別有什么學術著作?他們的生平經歷是怎樣的呢?”對此,學生可以閱讀《歐洲文明十五講》《全球通史》《理想國》等書籍,從而了解到蘇格拉底沒有著作,他的思想絕大多數(shù)是由于他的弟子柏拉圖的《對話錄》而記載下來的。而柏拉圖的《理想國》從各個方面闡述了柏拉圖的思想。同時,學生還能夠了解到蘇格拉底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無論嚴寒酷暑,他都穿著一件普通的單衣,經常不穿鞋,對吃飯也不講究。只是專心致志地做學問。他曾三次參軍作戰(zhàn),當過重裝步兵,在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得頑強勇敢,并不止一次在戰(zhàn)斗中救助受了傷的士兵。還曾在雅典公民大會中擔任過陪審官。從而對蘇格拉底形成立體化的認識。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借助豐富的歷史資料有效拓展學習視野,加深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認識,有效提升知識素養(yǎng)。
三、開展自由的討論活動
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學生需要從歷史現(xiàn)象的表面出發(fā),對歷史規(guī)律進行總結,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而學生普遍缺乏大膽思考的動力,普遍只是對教師總結的歷史規(guī)律進行背誦與抄寫。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自由的討論活動,讓學生從多種角度發(fā)表對歷史的認識,提升學生的歷史解讀能力。
例如,在學習《遼宋夏金元的文化》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由討論對所學知識形成深入的認識。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宋代的文化為什么十分繁榮呢?分別與哪些條件有關呢?”對此,一些學生可以從經濟的角度進行思考,發(fā)現(xiàn)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yè)、印刷業(yè)、造紙業(yè)、絲織業(yè)、制瓷業(yè)均有重大發(fā)展。航海業(yè)、造船業(yè)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fā)達,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一些學生可以從政治的角度進行思考,發(fā)現(xiàn)宋代具有重文輕武的社會意識,同時統(tǒng)治者對于文人的管束比較寬松,有利于文化的創(chuàng)造。又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對于元代文化的感受。一些學生可以對元雜劇進行介紹,一些學生可以對元曲進行介紹。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稱贊,增強學生獨立思考的信心。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能夠大膽地發(fā)表對于歷史的看法,深入地總結歷史規(guī)律,提升歷史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學科具有體系龐雜、知識點密集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樹立總結歸納的意識,從多種角度對所學知識形成清晰的認識,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其次,可以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歷史資料,加深學生對歷史細節(jié)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由討論活動,讓學生深入感受歷史,分析歷史,提高對歷史的解讀能力。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學生能夠深刻把握歷史學科的特點,不斷提升歷史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施允華. 基于新課改視闕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之路[J]. 文理導航(上旬),2015(12):73.
[2]李萍. 新課改條件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 新課程導學,2016(09):41.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龍成中學 福建漳浦?洪君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