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字體勢、松緊字、法勢
【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53-0015-05
【作者簡介】亓漢友,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山東濟南,250100)書法勢理論研究所所長,教授,山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
一、字法勢的概念
什么是字法勢?對于字的結構來講,結構方面的勢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古人論書中講的字勢,即該字是具備什么勢,也可以通俗理解成這個字的結體像什么?如蔡邕“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又如梁武帝蕭衍評王羲之書法為“字勢雄逸,如龍?zhí)扉T,虎臥鳳闕”等。字勢,主要在“縱橫有可象者”,由字形出物形,由物出勢,這是字勢。字勢是古人書論中所講的書勢內容,在識帖、讀帖中起作用,是識勢的過程。二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這種字勢。即書寫出某種字勢的方法是字法勢,是字勢之法,主要在“法”。字法勢是筆者提出的書法勢范疇,在臨帖、創(chuàng)作中起作用,是用勢的過程。由此可見二者的內涵不一樣,作用也不一樣。
一般來講,字法勢由字法布勢、字法攻勢、字法收勢三個過程形成。那么字法勢理論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這三個過程中應用的哪些因素(即字法勢因素),來構成某種類型的字法勢?不同的字法勢因素的應用是否可以形成同一種類型的字法勢?同類字法勢因素的作用是否是一樣?等等。
二、字法勢因素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找到字法勢因素的構成。
在古人的書論中關于字法的論述非常多,這里面涵蓋了大部分字法勢因素。明趙宦光在《寒山帚談》中說:“結構名義,不可不分。負抱聯(lián)絡者,結也;疏密縱橫者,構也。學書從用筆來,先得結法;從措意來,先得構法。構為筋骨,結為節(jié)奏。有結無構,字則不立;有構無結,字則不圓。結構兼至,近之矣。尚無腴也,故濟以運筆。運筆晉人為最,晉必王,王必羲,義別詳之。運筆者,一畫中之結構也。低昂巨細是其構,起伏顯謐是其結。書家不學而熟之者,亦能結。學而未熟者……能結構不能用筆,猶得成體。若但知用筆,不知結構,全不成形矣。俗人取筆不取結構,盲相師也。用筆取虞,結構取歐,虞先歐后。結構易更,用筆難革,此筆一誤,廢盡心力。”趙宦光在這段書論中說明了什么是“結”、什么是“構”、什么是“結構”及其相互關系、作用。不論字法或者筆法均要符合其勢因素的布勢規(guī)律,否則均不能稱之為書法,這里的“若但知用筆,不知結構,全不成形矣”是說字結構首先要符合結字規(guī)律,說明了結字和筆法的先后關系。
南宋姜夔《續(xù)書譜》曰:“書以疏欲風神,密欲老氣。如‘佳’之四橫,‘川’之三直,‘魚’之四點,‘畫’之九畫,必須下筆勁凈,疏密停勻為佳。當疏不疏,反成寒乞;當密不密,必至凋疏?!鼻鍎⑽踺d《藝概·書概》曰:“結字疏密,須彼此互相乘除,故疏不嫌疏,密不嫌密也?!笔侵v筆畫疏密關系的重要性??梢?,疏密是字法勢因素。
清笪重光《評書帖》曰:“礬紙書小字墨宜濃,濃則彩生;生紙書大字墨稍淡,淡則筆利?!鼻蹇涤袨椤稄V藝舟雙楫》曰:“筆墨之交亦有道,筆之著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無力也。干研墨則濕點筆,濕研墨則干點筆,太濃則肉滯,太淡則肉薄,然與其淡也寧濃,有力運之不能滯也?!斌沃毓?、康有為是說墨的濃淡干濕是字法勢因素。
南宋姜夔《續(xù)書譜》曰:“真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今真書之神妙,無出鐘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皆瀟灑縱橫,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書判取士,而士大夫字書類有科舉習氣。顏魯公作《干祿字書》,是其證也。矧(況)歐、虞、顏、柳,前后相望,故唐人下筆應規(guī)入矩,無復魏、晉飄逸之氣。且字之長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齊,孰能一之?謂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當’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之密,畫多者宜瘦,少者宜肥。魏、晉書法之高,良由各盡字之真態(tài),不以私意參之耳?!薄凹偃纭⑷恕敉痢铩酢隆尽?,一切偏旁皆須令狹長,則右有余地矣。在右者亦然,不可太密、太巧。太密、太巧者,是唐人之病也。假如‘口’字,在左者皆須與上齊,‘嗚’‘呼’‘喉’‘嚨’等字是也;在右者皆須與下齊,‘和’‘扣’等是也。又如‘宀’須令覆其下,‘走’‘辵’皆須能承其上。審量其輕重,使相負荷,計其大小,使相符稱為善?!苯绱苏摰囊馑际?,長短、大小、斜正、疏密是字法勢因素。
清徐用錫《字學札記》曰:“結字要得勢,斷不能筆筆正直,所謂‘如算子便不是書’。到成字時,自歸于體正而行直。至執(zhí)中而無權,筆筆要正,則書家之字莫如顏、柳。體方者方,長者長,各字結構亦不是板定死法?!毙煊缅a的意思是,不能“執(zhí)中而無權,筆筆要正”,要懂得權變,筆畫長短要有變化,結體縱橫也要形隨其字進行筆畫,說明長短、縱橫是字法勢因素。
以上古人的論書中,包含了書法中的10個陰陽關系:粗細、疏密、濃淡、干濕(潤燥)、長短、方圓、縱橫(寬窄)、斷連、曲直、松緊。
這10個陰陽關系就是字法勢的勢因素,是構成字法勢的關鍵。
那么在這些字法勢的矛盾關系中,每一對矛盾關系的作用不可能一樣的,這是矛盾發(fā)展不平衡性原理決定的:構成事物的多種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在事物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這就是矛盾發(fā)展不平衡性的原理。也就是說,在這些字法勢的陰陽矛盾關系里面,必然有一對矛盾是主要矛盾,它決定著字法勢特性的主要方面。那么,哪一個矛盾是主要矛盾關系呢?現(xiàn)在用我們最常用的“白紙黑字”書法作品(其他形式的作品,如“黑紙白字”可能出現(xiàn)不同的結論)形式來分析。
1.粗細字法勢因素。在這個粗細矛盾關系中包含著松緊矛盾關系:“細”線條顯“松”,“粗”線條顯“緊”(圖1)。
2.疏密字法勢因素。在這個疏密矛盾關系中包含著松緊矛盾關系:“疏”線條顯“松”,“密”線條顯“緊”(圖2)。
3.濃淡字法勢因素。在這個濃淡矛盾里面還包含著松緊矛盾關系:“淡”線條顯“松”,“濃”線條顯“緊”(圖3)。
4.干濕字法勢因素。在這個干濕矛盾里面還包含著松緊矛盾關系:“干”線條顯“松”,“濕”線條顯“緊”(圖4)。
5.長短字法勢因素。在這個長短矛盾里面還包含著松緊矛盾關系:“長”線條顯“松”,“短”線條顯“緊”(圖5)。
6.方圓字法勢因素。在這個方圓矛盾里面還包含著松緊矛盾關系:“圓”線條顯“松”,“方”線條顯“緊”(圖6)。
7.縱橫字法勢因素。在這個縱橫矛盾里面還包含著松緊矛盾關系:“縱”線條顯“松”,“橫”線條顯“緊”(圖7)。
8.斷連字法勢因素。在這個斷連矛盾里面還包含著松緊矛盾關系:“斷”線條顯“松”,“連”線條顯“緊”(圖8)。
9.曲直字法勢因素。在這個曲直矛盾里面還包含著松緊矛盾關系:“曲”線條顯“松”,“直”線條顯“緊”(圖9)。
三、松緊字法勢
從以上分析可知,有一對勢因素的矛盾關系顯得特別重要,那就是松緊勢因素關系:在其他矛盾關系里面都同時存在“松緊”矛盾關系,或者說這一“松緊”勢因素的矛盾關系涵蓋了其他9個所有字法勢因素矛盾關系,即其他字法勢因素都是構成松緊關系的因素??梢?,松緊矛盾關系是主要矛盾,“松緊”字法勢因素統(tǒng)領其他字法勢因素。
我們把造成結體“緊”的勢因素稱作“緊勢因素”,把造成結體“松”的勢因素稱作“松勢因素”。造成結體“緊”的勢因素即“緊勢因素”有:(1)粗,筆畫相對較粗;(2)密,筆畫較密集;(3)濃,墨色較濃;(4)濕,墨跡濕潤;(5)短,線條短的筆畫;(6)方,墨跡效果有棱角;(7)橫,結體橫向取法;(8)連,筆畫相連、相交,筆道墨跡充實;(9)直,相對于曲筆而言、線條是緊的。造成結體“松”的勢因素即“松勢因素”有:(1)細,筆畫相對較細;(2)疏,筆畫較疏;(3)淡,墨色較淡;(4)干,墨跡干枯;(5)長,線條長的筆畫;(6)圓,墨跡效果是圓、滑、光的;(7)縱,結體是縱向取法;(8)斷,筆畫斷開、虛白、筆道內有飛白等;(9)曲,線條松或者有曲筆。
在松緊勢因素中,疏密關系又是主要矛盾關系,直接體現(xiàn)著松緊關系,“密”的結果是“緊”,“疏”的結果是“松”。在筆畫等粗的情況下,筆道密的地方一定是緊的,筆道疏的地方一定是松的,其他字法勢因素的矛盾關系對書法勢的“松緊”作用均不如松緊勢因素。當然,其他字法勢因素的合力結果不一定是這樣的?!八伞焙汀熬o”是一種感覺,如果緊勢因素集合在字的某一部位,那么,這個部位一定是緊的;如果松勢因素集合在字的某一部位,那么,這個部位一定是松的;如果造成筆畫松和緊的兩方面勢因素集合在字的某一部位,那么,這個部位就既可能是松的,也有可能是緊的,還有可能是松緊適度的(即和其他部位相比“不松不緊”)。松緊勢因素集合在字的某一部位時的松緊感覺,主要是要看哪一種勢因素占的比重大,松勢因素作用居多就顯得松,緊勢因素作用居多就顯得緊,二者相等就會顯得不松不緊。這里的松緊勢因素作用是指松緊的效果,而不是種類和數(shù)量。
清代鄧石如曾說:“字畫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常計白當黑,奇趣乃生?!弊鳛闀ǘ?,松緊的筆墨效果往往是作者疏密處理的結果,松緊是相對而言,大到一幅作品內,小到一個字的結體內,甚至一個筆畫,都有松緊的變化。如《蘭亭序》中“一”,此字凌空取勢起筆,按筆收筆,墨跡效果就是起筆松、收筆緊,即左松右緊。此“一”的筆畫雖然可以分出松緊,但分不出疏密來,因為兩個及以上的筆道才有疏密之分。
那么,這些字法勢因素是以什么規(guī)則來布勢的?清劉熙載《藝概·書概》曰:“孫子云:‘勝兵先勝而后求戰(zhàn),敗兵先戰(zhàn)而后求勝?!艘馔ㄖ诮Y字,必先隱為部署,使立于不敗而后下筆也。字勢有因古,有自構。因古難新,自構難穩(wěn),總由先機未得焉耳……欲明書勢,須識九官。九官尤莫重于中官,中官者,字之主筆是也。主筆或在字心,亦或在四維四正,書著眼在此,是謂識得活中官。如陰陽家旋轉九官圖位,起一白,終九紫,以五黃為中官,五黃何嘗必在戊己哉!”何為“四維四正”?“四維四正”指的是方向,“四正”即東、南、西、北?!八木S”即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此句話的意思是,結字的主筆可以在字的中間,也可以是在東、南、西、北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的八個方位。“陰陽家旋轉九官圖位”,九宮圖位即九星星宿,指北斗七星加左輔右弼二星,即一白貪狼水星、二黑巨門土星、三碧祿存木星、四綠文曲木星、五黃廉貞土星、六白武曲金星、七赤破軍金星、八白左輔土星、九紫右弼火星。故稱“起一白而終九紫”,也稱“紫白九星”。而這九星在九官之中的分布是以五黃為中官的基礎上隨著時間變化而改變的,因為中官的位置是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著。此段話中的“識得活中官”,是結字的關鍵,指結字的主筆即中官,有的在字心,有的是在“四維四正”。說明結字要有主次松緊,而且中官可以在“字心”,也可在“四維四正”,這里給出了結字的一個重要法則。
清包世臣《藝舟雙楫》曰:“凡字無論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結之處,是為字之中官。然中宮有在實畫,有在虛白,必審其字之精神所注,而安置于格內之中官,然后以其字之頭目手足分布于旁之八官,則隨其長短虛實而上下左右皆相得矣?!卑莱嫉倪@一“中官”論需要和趙宦光《寒山帚談》中的“中官”之論結合起來考慮。趙宦光講的是中官的位置是可變的,即要“識得活中官”,而包世臣的意思是,如何體現(xiàn)中官,即“貴在‘精神挽結之處’”。這兩段話的意思結合起來,就是字法勢布勢的主要法則。
字法勢布勢法則:(1)中官是活的,可在字心,亦可在字心的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方位??傊仨毷窃凇熬裢旖Y之處”;(2)中宮的體現(xiàn)“有在實畫,有在虛白”。(3)中官之外的筆畫要“隨其長、短、虛、實而上、下、左、右皆相得”來布勢。按照字法勢布勢的主要原則,根據(jù)松緊關系形成的字法勢有以下幾種形式:上緊下松、上松下緊、左松右緊、左緊右松、上下(或者左右)松中間緊(中懸、中實)、上下(或者左右)緊中間松(中空)、上下左右中松緊適度。如果再進一步劃分,又會分出右上、右下、左下、左上等的松緊對比關系。
松緊勢因素分析法是基于對“視覺中心”的分析,是圍繞“視覺中心”展開的,“視覺中心”又和欣賞人所感覺物質的“輕重”有直接關系,“重”往往成為“視覺中心”。在一個畫面中最能吸引人們注意力的地方就是視覺中心。一般來講,造成緊勢因素的筆畫,往往顯得“重”,即筆畫“緊”容易成為“視覺中心”。但也不是絕對的,有時筆畫松也能成為“視覺中心”,如,當兩個同粗細橫畫的上下安排時,橫畫長是松勢因素,橫畫短是緊勢因素,當長橫在上短橫在下時,按造成松緊勢因素分析,應該是“上松下緊”的字法勢,但此時長筆畫顯得“重”,短筆畫顯得“輕”,所以反而有上升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是這種筆畫安排形成的勢。分析標準以欣賞者的視覺效果為主,所以我們分析的上緊下松、上松下緊、左松右緊、左緊右松、上下松或左右松中間緊(中懸、中實)、上下緊或左右緊中間松(中空)等只是相對而言。特別是上下松或左右松即中間緊(中懸、中實)的結體,往往收筆的筆道既粗又長,按上面的分析“筆道粗”是緊勢因素,“筆道長”是松勢因素,此畫中既有緊勢因素又有松勢因素,那么此畫的松緊感覺要放在整個字中體會。舉一個例子,放飛的風箏下面掛一物體固定在地上,就是“上松下緊”,就像王羲之《妹至帖》中的“言”字一樣,收筆的方筆效果即因素是“緊”的感覺,所以就會給人以“上松下緊”的感覺;懸掛在風箏上的物體隨風箏上升,就是“上緊下松”,王羲之《妹至帖》中的“之”字就有這種感覺,原因是“之”字的收筆捺畫有動感。
本文所列舉的松緊字法勢因素是從古人書論中選取的具有松緊屬性、可以進行字結構松緊勢處理的字法勢因素。除松緊字法勢因素外,還有許多屬性的字法勢因素,如幾何圖形勢因素,等等。利用松緊字法勢因素通過取勢、攻勢、收勢的過程使字的結體呈現(xiàn)上緊下松、上松下緊、左松右緊、左緊右松、上下(或者左右)松中間緊(中懸、中實)、上下(或者左右)緊中間松(中空)等不同的松緊字勢效果,這就是字法勢中的松緊字法勢,是書法勢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松緊字法勢是利用松緊勢因素按照字法勢布勢法則來安排字的結構,使之形成松緊字勢的方法,是松緊字法勢結字法。松緊字法勢是字法勢處理的一種方法,根據(jù)不同字法勢因素的特點還可以總結出其他字法勢的結字方法,如幾何圖形字法勢、氣息質感字法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