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旺時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促使各種以互聯網為載體的電子商務應用,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各類第三方支付、手機APP和購物軟件的興起,不僅改變了大眾的日常消費習慣,而且間接促使互聯網金融也在這樣的浪潮和趨勢中,走向全新的方向,并快速形成規(guī)模。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代表之一,互聯網保險產品伴隨“互聯網+”的浪潮,把握發(fā)展機遇、已然完成戰(zhàn)略布局,本文中,筆者就將圍繞“互聯網保險產品接受度的影響因素”為主要研究對象,并在此基礎上就其未來的發(fā)展運營策略提出些許建議,以期此類產品在未來能夠更加符合廣大消費者的內心訴求。
關鍵詞:互聯網保險產品;產品接受度;影響因素
‘互聯網+”概念興起之時,因其本身所具有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優(yōu)勢,為各個行業(yè)所青睞,“互聯網+產業(yè)”開始成為經濟發(fā)展的另一個突破口,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傳統(tǒng)生活習慣與思維方式。作為傳統(tǒng)金融行業(yè)的支柱之一,保險行業(yè)迎合這一趨勢,也開啟了一場“互聯網+保險”的探索,積極完成戰(zhàn)略布局,較之傳統(tǒng)保險業(yè)務本身存在的問題和癥結,“互聯網+”依托本身所具有的龐大客戶群體,為各式各樣互聯網保險產品的開發(fā)和傳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認真探索“互聯網+”這一時代背景下,互聯網保險產品如何為更多受眾所感知、所理解、所接受,就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一、互聯網保險產品接受度影響因素分析
筆者通過網絡終端發(fā)布200份調查問卷,根據調查結果認為現實生活中,很多因素會對互聯網保險產品的接受程度產生影響,本部分筆者將從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來展開論述。
(一)客觀因素
就客觀因素而言,互聯網保險產品的普及程度、受眾本身的學歷、年齡、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等會影響其對互聯網保險產品的認知和看法。數據顯示,受眾對互聯網保險產品的認可程度,很大程度上與其本身的購物經歷相關。對互聯網及網絡購物有著較為清晰認知的受眾,有96.5%的人都有過網購經歷,也會對互聯網保險產品有所了解,有68.8%的人表示聽聞過互聯網保險。
根據調查結果可知、學歷水平高低與新事物接受程度有很大關聯性,學歷越高、對新事物的評價越客觀,對互聯網保險產品的接受程度也越高,學士學位最高,達到了45.5%;在年齡方面,年輕人對新事物接受程度較高,25-34歲為38.9%超出三十五歲以上的人群,對互聯網保險產品的認知程度,反而呈反比例關系;收入方面,因為互聯網保險產品往往需要不菲的支出,所以收入越高的人群,能夠購買其的概率越高;危機意識越強的消費者,越容易意識到保險的重要性,其對于互聯網保險產品就會產生躍躍欲試的情緒;至于家庭結構,獨居的青年男女以及退休后有工資維系的老年朋友,是保險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達到了45.6%,而居于中間位置的“三口之家”、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上有老、下有小”,因為本身便有著很重的生活負擔,對于互聯網保險產品反倒并非熱衷。
(二)主觀因素
就主觀因素而言,產品本身的價格、服務層次、應用便捷性等,也會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見表1)
互聯網保險產品本身屬于性價比較低、售價較高的品類,網絡上售價越高、受眾越會受到局限,甚至于價格和受眾程度呈現明顯的負增長關系;另外,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不同類型的保險需求也越來越突出,能夠為受眾真實感受到需要和有效的保險種類往往更受追捧;而且隨著大眾對于“互聯網+”的認可和日漸推崇,能夠在互聯網上簡單、輕松便達到購買和理賠需要的保險,方是最理想的效果。
二、互聯網保險產品接受度的發(fā)展建議
鑒于目前互聯網保險產品受眾接受度的影響因素,筆者從這樣幾個角度提出了發(fā)展建議:
(一)豐富產品種類,擴大保障范圍
盡管目前互聯網線上保險產品數量不斷增多,但就其種類而言,仍然以短期保險為主,以運費、車險甚至手機碎屏險等為代表,以壽險等為代表的長期險種少有涉及。其原因主要在于長期保險大多涉及的條款內容比較繁瑣,不適于碎片化閱讀的互聯網時代,這就需要保險公司對壽險的開發(fā)形式作出創(chuàng)新,在條款解讀,內容呈現方面,做精細化處理,早日上線互聯網。
(二)啟動定向營銷策略
首先,作為互聯網的主要用戶群體,35歲以下的年輕人應成為保險產品的主要影響對象,保險公司有必要針對這類群體進行單獨營銷、甚至在網絡或微信客戶端中開辟專屬模塊;
其次,高收入群體往往具備較高的消費能力,而這部分人往往在滿足最為基本的生存和生理需要外,會追求更高層次的物質、精神享受,針對這類群體,保險公司更需要為其提供針對性的高端保險套餐服務;
再次,受眾本身教育水平的高低,會影響到其對保險產品需求的判斷,越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受眾,越理解購買保險產品的重要性,所以保險公司有必要根據受眾的教育程度作出分類,開啟定向營銷,提高產品銷售的成功率;
最后,互聯網保險產品的購買和選擇,與消費者的普通網購情結有類似之處,很容易受到產品購買和銷售量的影響,因此越是購買量大、客戶認可度高的保險產品越應加重互聯網營銷程度。
(三)重視網絡口碑建設
在網絡購物日漸發(fā)達的今天,消費者對于產品的選擇除卻產品本身的性能、價格等客觀因素外,從眾心理對其所產生的影響不容小覷。故保險公司有必要在保證互聯網保險產品質量的同時,鼓勵消費者不斷對其作出好評,以此產生潛在性的傳播和營銷力量,更需要注重網絡環(huán)境的建設,注重輿論的引導和必要的公關,對消費者所產生的質疑、負面情緒要及時排解,以免影響產品口碑。
(四)加大技術投入,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運營監(jiān)管
首先,依托技術進一步完善計算機系統(tǒng)風險監(jiān)控。一方面,要注重對計算機網絡固有的風險進行有效防范,保護客戶信息及個人資產安全,進行實時監(jiān)控,客戶只有打消了在安全方面的顧慮,才能樂意購買互聯網保險產品;另一方面,利用網絡技術將購買流程簡單化、清晰化、人性化,實現無障礙消費。
其次,內外監(jiān)督相結合,提高互聯網保險的運營監(jiān)管水平。就保險公司層面而言,其要定期紕漏信息,做到公開透明,通過強化內部監(jiān)督的方式,來切實保障廣大用戶的權益;就國家和政府層面而言,相關部門必須出臺更為完備的監(jiān)管政策,保障互聯網保險更加科學、有序地運行,同時還要制定完備的追責制度,針對一切泄露用戶信息、對用戶權益造成損失的行為,予以嚴格制裁。
(五)加快實現線上理賠
整體情況而言,目前國內的互聯網保險仍然處于發(fā)展初期,對于產品的咨詢、購入和理賠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所涉及的操作流程,大多還處于前期設定的理想狀態(tài),線上投保、線下理賠,是很多名義上的互聯網保險產品所采取的常規(guī)性操作。但這偏偏也是很多互聯網用戶對于互聯網保險產品有所非議的地方,因此,保險公司層面有必要從客戶的實際訴求出發(fā),積極探索線上理賠服務的實現路徑,通過改進互聯網保單理賠技術和流程,讓理賠簡約化、如此既能節(jié)省理賠用戶的時間,也能降低線下保險服務的公共資源占有情況。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分析可知在“互聯網+”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在保險行業(yè)和互聯網技術結合日漸緊密的當下,大眾對于互聯網保險產品的接受程度仍然會受到部分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故作為從業(yè)者必須深入分析這些因素,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予以改進和調整。只有讓大眾從根本上接受互聯網保險產品,其才會獲得更為廣闊的發(fā)展前景,擁有最為廣博的市場。
參考文獻:
[1]楊文艷.我國互聯網保險發(fā)展現狀及風險防范[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19(01):34-35.
[2]張雪梅.我國互聯網保險產品創(chuàng)新研究[D].安徽大學,2017:26-29.
[3]吳軍.互聯網保險商業(yè)模式的研究14浙江保險科研成果選編(2017年度),2018:13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