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郁陽
摘要:全國“停課不停學”期間,自電視課堂小學課程開展以來,師生在課后通過構建合作學習課堂,正確開啟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模式,提升教師集備效能,構建學習課堂,發(fā)揮教師對學生學習與思維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從而實現學習“三位一體論”,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共筑師生課改愿景。
關鍵詞:英語 集備 合作學習 課堂改革
在全國各?!巴Un不停學”期間,如何提升教師備課的效率?如何發(fā)揮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效能?如何提高學生在家的學習效率?筆者結合廣州市開展的小學電視課堂和自己任教班級的線上交流情況,以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1 《He Looks Like a Cook》一課為例,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發(fā)揮年級集備力量,打通單元教學“督脈”
為統(tǒng)一年級教學進度,深入解讀廣州市電視課堂教學授課模式,我校四年級英語教師開展“解讀教材內容”與“電視課堂教案”的“雙備”工作,充分發(fā)揮“科學分工、人人參與”的協作性原則。
首先,集備組在電視課堂開課的前一周進行分工合作:由五年以上教齡的教師負責解讀教材,列出第一單元教學重難點,輔以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的舉例說明,為年輕教師的精準教學奠定基礎。由三至五年教齡的青年教師負責剖析電視課堂的一周教案,對比重難點知識的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的學情,以一周為單位,以“以學促教”的理念設計“四年級英語學習單”的內容,目的在于鞏固電視課堂的教學效果,補充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由不足三年教齡的年輕教師負責撰寫英語線上交流課堂的教案,設計PPT,并通過觀摩資深教師的線上課堂汲取其授課經驗。
其次,師生共同觀看廣州電視課堂。課后教師撰寫觀課思考并在年級內分享,提升評課質量。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橫縱向解讀,以及對教學重難點的選取,促進了資深教師的寶貴經驗與年輕教師嫻熟的信息技術運用技能的融合,提升了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構建合作學習課堂,共筑改革愿景
每周,小學英語四年級的廣州電視課堂共有三節(jié),課時為20分鐘/節(jié),但課后各班的師生英語線上交流時間只有一次,時長為40分鐘。如何提升這40分鐘交流的有效度,統(tǒng)領、反饋學生在一周的學習情況,培養(yǎng)學生可持續(xù)的深度學習習慣,成了教師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加強合作學習,使課堂成為學習共同體,是解決這幾個問題的方法之一。
日本教育學博士佐藤學教授在《教師的挑戰(zhàn):寧靜的課堂革命》一書中提出,在課堂里的合作學習關系是兒童共同成長的紐帶,合作學習的課堂對于兒童而言是建立關愛關系的一種倫理性實踐。對于課堂改革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我校自2019學年第一學期各年級開展主題課程以來,學生樂于從原先的習得、記憶、鞏固的學習方式逐步走向探究、反思、表達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也逐漸從傳遞、講解、評價的傳統(tǒng)模式向觸發(fā)、交流、分享轉變。那么,為了保證在線上交流課堂里也能持續(xù)使用這種新型的教學與學習模式,需要三方面的行動:
1.培養(yǎng)傾聽習慣,營造安全學習氛圍
在《教師的挑戰(zhàn)》一書中,佐藤學教授認為“學習的三位一體論”的定義為學習是由三種對話實踐——同客觀世界(如教材)的對話、同伙伴的對話、同自己(原先的觀點)的對話所構成的。構成合作學習課堂的基礎,首先是學生富有個性、多樣化的與教材的相遇和對話,其次是學生相互傾聽的關系。只有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差異,對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都抱有期待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打開學生的話匣子,從而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與交流,促進深度學習的產生。
2.精煉教師用語,串聯課堂生成
皮連生教授在其專著《學與教的心理學》中提出,小學生的認知策略發(fā)展處于過渡階段,他們已經自發(fā)地掌握了許多策略,卻還不能有效地運用這些策略來提高學習效率。倘若教師在策略上給他們以清晰的指導,他們便能利用已有的策略來改進學習。許多研究證明,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堂組織能力以及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與教學效果有很大的關系。于是,教師需要精煉課堂用語,力求表意明確,并能串聯起課堂中的生成,使學生在與教材、伙伴、自己原有的觀點三者進行對話時,能有質的提升。以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1線上交流課堂為例,在這個案例中,師生的線上課堂是開放、民主的。教師雖然花了3分鐘時間給“不懂的學生”答疑,做了教案預設之外的活動,卻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渴求都得到了尊重,同時引領其他“不懂的學生”走出理解盲區(qū);讓學生體驗到“傾聽即學習”。可貴的是,教師通過串聯學生的理解盲區(qū),將“名詞制服與動詞制服的混淆”與已有知識基礎“‘in a ...’表示穿著……衣服”形成對比,從而引導學生在英語語境中感知uniform作為名詞“制服”和動詞“制服”的詞性區(qū)別。通過與原來的觀點對話,與新舊知識點的綜合運用對話等,學生獲得了新知。
3.給予學生課堂發(fā)言權,鼓勵學生參與
在合作學習課堂里,作為兒童學習和思維的促進者的教師,應拒絕“一言堂”的傳統(tǒng)授課方式,充分體現“以生為主”的教育理念。與聆聽教師的成人語言相比,學生在與同齡人的對話中,更易理解難點知識。
以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1線上交流課堂為例,在看似輕松的對話環(huán)節(jié)里,學生的問題在同伴的解答中迎刃而解??此平處煛盁o事可干”,只需輕巧地“穿針引線”,學生的學習效果卻很明顯。其實,這離不開教師對轉型課堂模式所付出的努力。教師只有平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合作學習課堂才有可能實現,深度學習與思維碰撞的火花才能迸發(fā)出來。
盡管因為疫情,師生的課堂模式在空間上發(fā)生了改變,但師生應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論所指,“在生活里找教育”。通過這次疫情的洗禮,讓學生學會感恩和珍惜;在抗擊疫情的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課堂里,讓學生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習慣,真正踐行陶行知先生的“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生活教育理論。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明確指出,小學英語課程的總目標包含了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方面。其中,有效的學習策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持續(xù)發(fā)展。構建合作學習課堂,能有效地促使學生提升學習策略,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與思維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共筑師生課堂改革愿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的挑戰(zhàn):寧靜的課堂革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田慧生.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yǎng)[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4]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5]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