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 王艷 李天新
摘要:啦啦操運動起源于美國,形式有兩種:技巧啦啦操和舞蹈啦啦操,其中技巧啦啦操分為小團體技巧啦啦操和大集體技巧啦啦操。難度動作在比賽中是體現(xiàn)隊伍能力最主要的因素,隨著國內(nèi)技巧啦啦操的不斷發(fā)展難度動作在成套中的比重也逐漸增加,其中難度動作包括托舉和拋接。故以2018年全國啦啦操錦標賽小團體技巧啦啦操的難度動作為研究對象,結(jié)合長期啦啦操專項訓練,提煉技巧啦啦操中底座與尖子托舉和拋接動作的基本動作分析并指出尖子、底座與后衛(wèi)常出現(xiàn)的錯誤,為我國小團體技巧啦啦操的發(fā)展給出參考建議。
關(guān)鍵詞:技巧啦啦操;托舉;拋接
技巧啦啦操是指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高難度的托舉與拋接動作是舞蹈啦啦操所不具備的。技巧啦啦操運動的難度中,托舉、拋接、金字塔和翻騰這四類難度可以充分體現(xiàn)運動隊伍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1]。世界啦啦操錦標賽和全國啦啦操錦標賽再近些年有越來越多的年輕隊伍參加,我國技巧啦啦操這項運動在發(fā)展與完善上與其他國家與其他國家相比就略顯遜色,且技巧啦啦操項目相關(guān)的研究不多,缺乏比較系統(tǒng)的方法可以借鑒。
難度動作是技巧啦啦操的一項重要評分標準,難度動作在完整成套動作中所占比例也存在不同,小團體技巧啦啦操托舉和拋接的分值在成套動作中占到了75分,可見難度動作的分值對于小團體成套的最終成績有很大影響。托舉與拋接的在成套中完成的次數(shù)、托舉與拋接參與人數(shù)、托舉動作的上法和下法、拋接動作的上法以及空中尖子的動作是技巧啦啦操難度的構(gòu)成[2]。
評分細則上,托舉動作的完成情況對最后成套的評分十分重要。正確的托舉技術(shù)主要在于底座與尖子之間:首先底座在進行托舉動作時托舉到的身體各個部位要清晰明確,其中托舉部位包括髖位、肩位和高臂位。底座在進行托舉動作時為使托舉看起來輕松流暢,則需要做到托舉穩(wěn)定沒有晃動、手臂伸直與尖子保持垂直并且面部表情舒服愉悅。最后,在進行托舉難度動作時,裁判的目光會著重集中在尖子身上,所以尖子在托舉中身體的柔軟度與在托舉過程中的面目表情會嚴重影響裁判對整個成套的評分[3]。
拋接是尖子的空中動作,底座運動員通過手腕發(fā)力來把尖子拋出,使得尖子運動員在空中有一定的高度,給尖子在空中足夠時間完成其它空中動作,拋接動作過程中尖子不可以和任何一個底座進行身體接觸。拋接難度動作的評分準則上對于拋接得分高低主要取決于拋接的高度與難度。其中高度一眼可見,但難度則把空中動作分為:空翻、轉(zhuǎn)體和跳躍這三個類型。在2018年全國啦啦操錦標賽小團體技巧啦啦操比賽中,各參賽隊伍的拋接動作都有不同的特點[4]。
在2018年全國啦啦操錦標賽小團體技巧啦啦操比賽中,托舉與拋接的上、下法形式也十分重要。托舉難度動作的上、下法雖然起的是難度連接作用,但難度上、下法可以充分體現(xiàn)隊伍的能力水平。水平高的可以出現(xiàn)空翻上法,水平有限的只能手不離腳進行直體上、下法。拋接的數(shù)量和難度系數(shù)是衡量一個隊伍實力的重要指標,拋接動作有很多種形式,在上法與空中動作上都會存在不同,其上法不會有太多形式,經(jīng)視頻反饋可以得出兩種:單腳踩上與雙腳跳上兩種。最大出入主要在于拋接過程中尖子運動員在空中做難度的空中動作與空中姿態(tài),空中動作難度越大、空中姿態(tài)體姿越整則拋接得分越高。相比同樣的難度動作則主要看拋接的完成質(zhì)量。
綜上所述,在2018全國啦啦操錦標賽小團體技巧啦啦操成套動作中影響最后得分的有三個因素:托舉、拋接以及動作的上法和下法。所以在日后的比賽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比賽成績我國運動員需要進行針對性訓練,及增強底座運動員和后保運動員的上肢、核心肌肉力量;尖子運動員核心與下肢肌肉力量。此外,我國技巧啦啦操運動員還需要加強難度動作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并確保難度的完成質(zhì)量。從而提高我國技巧啦啦操運動項目的比賽成績。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 《2017-2020周期啦啦操裁判規(guī)則》[M].全國啦啦操委員會,2017,1.
[2]萬群飛.對技巧啦啦隊托舉類動作的現(xiàn)狀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2.
[3]趙杰.技巧啦啦操難度動作的基本技術(shù)探析[J].南京: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 (03):64-66.
[4]袁春燕.對我國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競技能力影響因素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