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煜
內容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小說教學所占比重十分大,但是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給予小說教學足夠的重視。且小說課文中經(jīng)常會有生僻字的存在,很多學生都因為看不懂而不愿意去學習,導致初中小說閱讀的教學受到了嚴重的阻礙,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下降。學習語文小說可以讓學生陶冶情操,并能夠感悟人生的哲理,進而自行提升個人修養(yǎng)。本文主要對初中語文小說教學內容的教學指導進行分析,以此提升小說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 小說教學 教學指導
小說是通過對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以及環(huán)境這三個要素進行敘述的文學體裁,小說教學也是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更是語文閱讀的重點考查部分。在初中階段,小說教學的目的主要是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運用能力,在小說教學中不僅僅只是要求學生能讀通課文,更要讀懂課文,要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定的積累,通過這種方式,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目前,初中語文小說的教學仍存在這大量的問題需要解決。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情景
語文教師是學生學習小說的領路人,教師應該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制定教學的方案,讓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同時還提高了小說教學的效果。初中生一直是我國未來的發(fā)展希望,所以創(chuàng)造其的良好教學模式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強盛,我國的視覺文化也在日益繁榮。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很多小說都是出自名家之手,且大部分經(jīng)典的作品都被改編成了影視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相關的影視資源充分進行結合,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生動形象的小說情境,讓學生在聲音、圖像的綜合感官作用中加深對小說中描寫的人物的理解,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對人教版初中九年級上冊《智取生辰綱》這一小說片段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投影技術在課堂上播放關于智取生辰綱是影視作品,比如電視劇版的水滸傳或者電影版的水滸傳之智取生辰綱等,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觀看,讓學生能夠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快速的創(chuàng)建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形成情感認知,同時還能使其加深對小說內容的認識。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加深課文的認識,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認知能力。
二.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梳理
初中語文的小說教學中,每篇小說的線索都是連貫的,每個線索都能貫穿整個故事。在初中學生的語文教育中,每篇小說都有著獨特的魅力,非常受到學生的喜愛;閱讀小說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感知生活和領悟生活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梳理能力以及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在小說教學中應針對小說作品在塑造人物、演繹情節(jié)或營造環(huán)境上的藝術表現(xiàn),引導學生對小說內容的開端、發(fā)展以及結局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梳理,激發(fā)他們對作品產(chǎn)生深刻的情感體驗與共鳴,加深學生對小說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對人教版初中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這一篇小說進行教學時,可以先找出該篇小說的兩個線索,分別是明線索與暗線索,明線索主要是以“我”的眼睛所開展的故事開端、發(fā)展、高潮以及結局,主要是作者眼中的菲利普對于勒的態(tài)度。而暗線索主要是于勒在十年當中的貧富變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以明暗線作為基礎,對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梳理,并深入分析小說中其他人物的行為以及態(tài)度,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輕松的理解這一篇小說的中心思想,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初中語文小說教學是一門藝術,是培養(yǎng)學生夯實文學基礎,也是樹立正確審美觀念,提升文化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
三.深入評析小說人物
在小說閱讀教學課上,學生看得懂故事情節(jié),但未必能看出文章的味道和深意。傳統(tǒng)的小說教學是以小說三要素即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為基礎的,在小說閱讀教學指導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典型人物、弄清情節(jié)、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探索小說的主題,這樣學生在小說閱讀中不會盲目,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小說閱讀的效率自然提高。人物描寫是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部分的小說都是比較側重對人物形象的描寫,與其他文體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因此,在進行小說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對小說中的人物面貌、語言以及外形等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全面評析人物形象,充分掌握人物的性格特點,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加深對小說思想感情的理解。
例如,在對人教版初中九年級上冊《范進中舉》這一篇小說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側重分析范進前后岳丈胡屠戶的言行舉止。比如,范進中舉前胡屠戶打過范進一巴掌,還說范進是尖嘴猴腮;而中舉后,胡屠戶立馬轉了笑臉,其中“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以及“說了一會,千恩萬謝,低著頭,笑迷迷地去了。”還稱范進是“文曲星下凡”,說范進生來就長得“方面大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就是因為他預見了范進是一個大有前程的人,這幾句話的描寫,可以明顯看出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后的形象變化。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后的形象變化,充分表達了胡屠戶乃是一個趨炎附勢、令人發(fā)指的小人。通過這一片段描寫也可以讓人們認識到封建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通過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同時還能提高教學的質量。
四.剖析小說主題
語文新課程目標中提到要加大力度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而初中階段就是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多注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培養(yǎng),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學習,充分理解小說的故事內容以及思想感情,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訓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
例如:在對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下冊《最后一課》這一篇小說時,教師可以側重對小弗朗士與韓麥爾先生兩個角度進行講解,并通過這兩個角度深入剖析這篇小說的主題。比如:小弗朗士在開始時喜歡逃課、對學習不感興趣,但在最后一課時,小弗朗士的心理出現(xiàn)了極大的變化,開始認真聽課。而韓麥爾先生在一開始也沒有認真的講課,但當他知道這是最后一課時,他對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感到十分的后悔。通過這兩個人物的心理變化的描寫,可以讓學生輕松的了解到這篇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了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語文小說教學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因素。小說教學這一方面的內容應該盡快完善,初中教師應該在自身教學標準不足的情況下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豐富自身的學習經(jīng)驗以及實踐的能力,增加新穎的教學方式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同時還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紅.初中語文小說教學探究[J]. 南北橋,2017(2):131-131.
[2]方小鳳.淺談初中語文之小說教學[J].都市家教月刊,2017(3):16-17.
[3]羅建知.初中語文小說審美教學的策略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11):284-284.
[4]劉茂華.例談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指導[J].文理導航,2018(25):27-27.
[5]李函藝.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小說審美教學分析與探究[J].新課程,2018(35):33-33.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思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