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遲子建小說中的文化詩學觀

    2020-09-06 13:51:25陳銀珠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4期
    關鍵詞:額爾古納河右岸文化內(nèi)涵

    摘? 要:本文以遲子建的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為例,從“文本的文化內(nèi)涵”、“文本的詩學價值”和“文本的文化詩學的意義”三個方面論述了遲子建小說中的文化詩學觀。解讀遲子建小說中的文化詩學觀,有助于從文本內(nèi)外充分展現(xiàn)其小說的精神風貌。

    關鍵詞:文化詩學;《額爾古納河右岸》;文化內(nèi)涵;詩學價值

    作者簡介:陳銀珠(1993-),女,漢族,廣東省雷州市人,黑龍江大學文學院2019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文藝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4-0-03

    遲子建的作品,常用細膩的筆觸在溫情中敘述生命的力量,折射著人性的悲憫情懷,其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也不例外地散發(fā)著這種氣質。筆者通過文本細讀來審視鄂溫克族的苦難史,并思考作者所敘述的屬于這個民族的獨特文化、文本中所蘊含的人文意識以及具有遲子建個人風格的詩意表達,這也是本文試圖探尋的關于遲子建小說中的文化詩學觀。

    一、《額爾古納河右岸》的文化內(nèi)涵

    (一)薩滿文化

    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中,鄂溫克人民所信奉的薩滿文化貫穿作品的始終,也貫穿鄂溫克這一少數(shù)民族的過去與未來。

    薩滿擁有超自然神力,可以求雨、治療疾病、預知未來等,也正是因為他們具有這種神力,所以他們的生命是傳奇的、偉大的,但也注定是蒼涼的、悲壯的。小說中,妮浩薩滿為挽救他人的生命已接連失去三個兒女,但在面對因偷吃鹿肉而出現(xiàn)生命危險的陌生少年時,待產(chǎn)的妮浩薩滿還是強忍著眼淚與痛苦,艱難地穿上沉重的神衣,激動地跳起讓人發(fā)抖的舞蹈。她知道這樣做將會失去肚子里的新生命,但因為她是薩滿,救人是薩滿的使命,她又怎能允許自己見死不救?薩滿將自己的使命置于一切之上,這種使命感超越了生死、超越了情感,達到了悲愴但輝煌的境界。

    薩滿是代替人與神進行交流的中間人,歌唱與舞蹈則是薩滿的交流方式。尼都薩滿為拯救生病的馴鹿,在天將黑時便開始跳神,他不停地跳,跳到月亮出現(xiàn)又消失,直到天亮。同時伴隨著自己舞姿和神鼓聲的還有他那仰頭大叫和低頭吟唱的神歌。妮浩薩滿唱給她自己的孩子果格力的葬歌,歌聲溫柔卻給人以最深的震撼:“孩子呀,孩子,你要去就到天上去呀,那里有光明,和閃亮的銀河,讓你飼養(yǎng)著神鹿”。[1]139薩滿那于天地間綻放的舞姿與在大自然中響徹的神歌,寄托了薩滿對種族部落生生不息的美好祈愿,更是承載著鄂溫克人民對生命的祝福和對未來的期望。

    薩滿的單純與無私奉獻的精神是鄂溫克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閃耀著令人不禁仰望的光芒。薩滿文化是鄂溫克民族文化的歷史積淀,這一文化的存在讓鄂溫克人民在面對苦難與死亡時永遠勇敢無畏、永遠心懷希望。遲子建生活在東北這片黑土地,東北古老的薩滿文化早已植根于她的內(nèi)心深處,她贊美薩滿的單純與善良,歌頌薩滿的無私與偉大,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遲子建是尊重且認可薩滿文化的,從而也正是這種獨特的薩滿文化的精神本質豐富了其作品的文化意蘊,使作品更具張力。

    (二)底層文化

    遲子建的小說多聚焦于小人物與小人物的日常生活,關注底層人物的精神世界與生活狀態(tài)。鄂溫克民族作為一個少數(shù)民族,他們的世界并未被多數(shù)人所熟知。環(huán)境的變化,尤其是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快速發(fā)展,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不斷受到干擾、生活方式也被迫接受一定的改變。

    搬遷這件事對鄂溫克人而言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他們要為尋找自己的糧食而搬遷,如果現(xiàn)住處的灰鼠變少,他們就要搬遷到別處生活;他們要為馴鹿搬遷,如果所居住的附近沒有了馴鹿可食用的苔蘚和蘑菇,他們也會另遷到其他地方……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搬遷便是小說開始部分所描寫的“到山下的激流鄉(xiāng)”定居。但作者筆下的他們對這種不安定生活沒有任何抱怨與恐懼,我們看到的是他們的淡定與勇敢。

    對鄂溫克人來說,馴鹿是神贈與他們的禮物,但戲劇般地,也正是馴鹿給他們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尼都薩滿帶回來的兩只馴鹿引發(fā)了持續(xù)兩個月的瘟疫,那段時間,他們的馴鹿群開始脫毛、出現(xiàn)瘢痕、不愛吃鹽、脫皮、最后倒地死亡;那段時間,他們幾乎每天都在埋葬死去的馴鹿;但也是在那段艱難的時期,他們并沒有遷移,因為害怕這場瘟疫會傳染至別的烏力楞。

    當然,遲子建筆下的鄂溫克人的生活日常,并非只有對苦難的反抗,他們的生活也充滿了樂趣與詩意。羅林斯基每次到來時,他們就會在營地上點上篝火,在夜空下盡情地舞蹈。男人和女人手拉著手,形成一個大圈,一直狂歡到篝火熄滅,跳到星星也回了家,熱情的鄂溫克人在滿天繁星的擁抱中肆意地揮灑著快樂。

    鄂溫克人的生存是充滿痛苦的,死亡、瘟疫和疾病從未停止過對這個民族的折磨和考驗,可在如此艱難的生存環(huán)境下孕育出來的卻是從容、樂觀和勇往直前的民族性格。審視遲子建對底層人民和底層文化的寫作,我們看到了鄂溫克人民的苦難也看到了他們的溫情與善良。遲子建關注鄂溫克人的平淡生活,并從這種平淡中向我們展示了這個民族的堅韌與美好,來喚起我們內(nèi)心對溫暖生活的向往和對質樸人性的召喚;同時,對底層文化的關注,不僅體現(xiàn)出遲子建對底層人民的悲憫與惻隱之情,也使得她的小說富有豐厚的文化意蘊。

    二、《額爾古納河右岸》的詩學價值

    (一)敘事語言的詩意表達

    童慶炳先生的“文學的詩情畫意是其生命力所在……我們要文化,但也要詩意、語言等等”[2]的論述,體現(xiàn)出詩意和語言對文學的重要性。遲子建的小說語言帶有“詩”的氣質,“詩”一般的敘事語言的使用使其作品總是具有一種溫情的美感,使得作品的情感抒發(fā)更加細膩、綿長。在《額爾古納河右岸》里,比喻與排比的使用是讓小說充滿詩情畫意的重要因素。

    比喻修辭的使用俯拾皆是。作者對伊萬大手之“大”的形容,“他若是將雙手放在膝蓋上,那膝蓋就像被粗壯而綿長的樹根給覆蓋和纏繞住了”[1]12,把伊萬的雙手比喻成粗壯、綿長的樹根,而樹根是一種有力而且有韌勁的形象象征。作者還將“我”比作不倒的“老樹”、“膝下的兒孫們”比作“枝椏”;將“馴鹿”喻為“月亮”;將“裸露的乳房”比喻成“猴頭蘑菇”,等等。作者筆下的萬事萬物都具有生命,同人物融合交匯,詩意地徜徉于天地之間。

    除了比喻,排比修辭在作品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拔摇钡哪赣H走后,尼都薩滿唱起的神歌“如果她腳上沾有鮮血,那么她踏著的是自己的鮮血;如果她心底存有淚水,那么她收留的,也是自己的淚水!如果你們不喜歡一個女人腳上的鮮血和心底的淚水,而為她豎起一塊石頭的話,也請你們讓她平安地跳過去?!盵1]97達西在火葬金得的現(xiàn)場向杰芙琳娜求婚時,妮浩唱起的神歌“靈魂去了遠方的人啊,你不要懼怕黑夜,這里有一團火光,為你的前程照亮。靈魂去了遠方的人啊,你不要再惦念你的親人,那里有星星、銀河、云朵和月亮,為你的到來歌唱。”[1]128排比句式的語言節(jié)奏感強,富有韻律,同時能營造出一種更廣闊、更能引起共鳴的抒情氛圍。

    如何守望文學藝術的詩情畫意?文本語言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語言永遠是文學的第一要素,它滲透了文化與情感,同時也是一個區(qū)別不同作家的寫作風格的典型標志。在遲子建的小說中,優(yōu)美的語言藝術的作用功不可沒,正是這種詩意的敘事語言,讓其作品散發(fā)出與眾不同的生命力。

    (二)人文精神與生命關懷

    “文化詩學”之所以在“詩學”前面冠之以“文化”,首先在于突出這一理論的人文內(nèi)核,或者說,在于表明:人文精神是文化詩學之魂。[3]在市場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歸根結底是由于人文精神的缺失所導致的,在這種情況下,對人文精神的培育刻不容緩,而“文學詩學”所強調(diào)的人文精神恰恰有助于當前社會人文精神的重構。遲子建的小說始終將目光投注在對生命的抒發(fā)和人文的關懷之上,與“文化詩學”的精神內(nèi)核相一致。

    作者筆下的死亡,是安寧、唯美和詩意的。在與狼的對決中,達西和獵鷹奧木列離開了人間,但“我”知道達西是幸福的,當年被小狼咬斷一條腿的仇恨在決斗的勝利中化解,死后尚能與最愛的獵鷹去往同一片天,“獵鷹的家在天上,達西跟著它走,是不愁住的地方了”[1]52,這樣的死亡,莫大的悲傷中頓時也添上些許溫情與浪漫的色彩。

    作者筆下的死亡,是另一種方式的重生,是對生命的渴望。結為夫妻多年的哈謝與瑪利亞極其渴望有個自己的孩子卻一直苦于未果。但現(xiàn)在,在達西走了以后,瑪利亞奇跡般地懷孕了,他們認為這是達西的靈魂在保佑著他們。小達西的降生是逝去的生命的延續(xù),是鄂溫克人民對生命的高度渴望和歌頌。

    遲子建在作品中盡情展現(xiàn)出鄂溫克人對生命的態(tài)度,是作者對這個少數(shù)民族獨特的品格贊美,是作者對命運的關注,也是作者對生命的一種關懷。

    此外,遲子建的小說作品一直深深關注著對民族文化的堅守的問題。不斷涌入的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擠壓著原始而悲壯的鄂溫克民族文化,在這場博弈中,鄂溫克民族的原始狩獵文化面臨著消亡的格局。囿于生存困境,絕大部分鄂溫克人都跟隨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步伐遷往城鎮(zhèn)居住,但“我”選擇留守,“我的身體是神靈給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還給神靈”[1]2“我留下來了,安草兒也留下來了,這就足夠了”[1]252。面對現(xiàn)代文明的強勢進擊,“我”以渺小的力量,倔強堅守著日漸衰微的古老文明,體現(xiàn)了鄂溫克民族悲天憫人的民族情懷。遲子建說過,如果一支部落消失了,我希望它完全是自然的因素,而不是人為的因素。[4]我們作品中看到了作者對鄂溫克民族的衰落悲劇的同情、對受擠壓的古老文明在現(xiàn)在現(xiàn)代文明進程中何去何從的憂患意識與對人性的深切思考。

    三、《額爾古納河右岸》文化詩學的意義

    中國的文化詩學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基于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詩學概念,中國學者從中國文學理論的實際出發(fā),產(chǎn)生了具有自己的內(nèi)容和形式的“文化詩學”,并使其展現(xiàn)出強大的學術生命力。童慶炳先生在談到他對文化詩學的構想時認為,“文化與言語,或歷史與結構,是文化詩學的兩翼。兩翼齊飛,這是文化詩學的追求。”[5]

    考察作品的文化詩學觀,則不能放棄對語言的分析?!额~爾古納河右岸》敘事語言具有詩情畫意的魅力,讓小說完成自身審美的超越。遲子建筆下的鄂溫克民族有著一條孕育生命的額爾古納河流,鄂溫克人的生活是那么的純凈與美好,他們有夜里為你讀詩的浪漫愛情,有載歌載舞的歡樂,有為你縫制最美嫁衣的日常溫暖……萬物皆有情是遲子建小說的審美詩化。遲子建的小說語言具有詩歌般的美感,即使她用平易、淡雅的語言去描述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都能給人以恰如其分的溫柔和詩意的享受;而對于多種修辭的運用,語言優(yōu)美生動,豐富多彩,更是給讀者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和充滿樂趣的詩意體驗。

    此外,作者對薩滿文化和底層文化的關注、古老文明如何生存的問題的思考有著重大的社會意義。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中,遲子建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對這一原始部落的同情和贊頌,始終貫穿于其作品之中;同時,她的小說在溫情中帶有感悟性的思考,這種思考不僅能指引讀者跟上作者的步伐同步思考,更能激起讀者走向思想更深處的沉思和體會。尤其是作者對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與原始部落文明二者矛盾的呈現(xiàn),她的詩意述說與詩意體驗,使小說彌漫著一種哀而不傷的美感,一種深沉感悟式的情緒,同時更體現(xiàn)出作者悲天憫人的情懷與作為文人應有的高度社會責任感。

    可以說,《額爾古納河右岸》這部長篇小說真正實現(xiàn)了童慶炳先生所主張的文化和言語“兩翼齊飛”的追求。蔣述卓先生說,文化詩學的建立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要經(jīng)過許多人的努力,并為之付出嘔心瀝血的實踐才行。[6]因此,同樣也可以說,在文化詩學的建立之路上,遲子建的小說為文化詩學的繼續(xù)發(fā)展貢獻了一份偉大的力量。

    四、結語

    考察《額爾古納河右岸》這一小說所體現(xiàn)的文化詩學觀,我們了解到遲子建有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其作品深切關注民族文化和底層文化,具有深沉的人文精神和生命關懷;同時得益于作品中敘事語言的詩意表達,使得其作品具有詩情畫意的氣質;此外,作者的小說還實現(xiàn)了文化與言語“兩翼齊飛”的目標追求。

    參考文獻:

    [1]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2]童慶炳.新理性精神與文化詩學[J].東南學術,2002(2).

    [3]劉慶璋.文化詩學學理特色初探——兼及我國第一次文化詩學學術研討會[J].文史哲,2001(3).

    [4]遲子建,胡殷紅.人類文明進程的尷尬、悲哀與無奈:與遲子建談長篇新作《額爾古納河右岸》[J].藝術廣角,2013(3).

    [5]童慶炳.文化詩學:宏觀視野與微觀視野的結合[J].甘肅社會科學,2008(2).

    [6]蔣述卓.走文化詩學之路——關于第三種批評的構想[J].粵海風,2018(03).

    猜你喜歡
    額爾古納河右岸文化內(nèi)涵
    《額爾古納河右岸》中的薩滿文化研究
    青年文學家(2017年2期)2017-02-22 16:27:47
    當悲的水流經(jīng)慈的河
    《額爾古納河右岸》在詞語冷暖色調(diào)處理上的特點
    《額爾古納河右岸》的生態(tài)批評解讀
    墨江哈尼族扭鼓舞的文化差異性研究
    淺談對傳統(tǒng)紫砂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38:15
    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nèi)涵的對比分析
    讀《額爾古納河右岸》有感
    淺談法語習語的文化內(nèi)涵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16
    勐海县| 玛沁县| 青州市| 确山县| 华蓥市| 贡觉县| 海原县| 广灵县| 蛟河市| 九寨沟县| 阿坝县| 昂仁县| 克拉玛依市| 南安市| 博罗县| 乐都县| 江孜县| 中西区| 麻城市| 类乌齐县| 莫力| 洱源县| 丹江口市| 筠连县| 鞍山市| 肇东市| 建水县| 长泰县| 巩义市| 凯里市| 甘孜县| 宾阳县| 古蔺县| 江口县| 平安县| 桐庐县| 东丽区| 祁东县| 历史| 游戏| 曲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