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喜軍
【關鍵詞】? 漿細胞性乳腺炎;核轉錄因子-κB;細胞間黏附分子-1;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診斷價值
隨我國經濟社會條件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炎癥已經得到控制,近年來,漿細胞性的乳腺炎的發(fā)病率在我國越來越高[1]。很多家庭也是難已接受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其臨床表現主要為患側乳房的乳頭內陷,乳腺膿腫及乳暈區(qū)的腫塊,隨著當今診斷技術及生化研究的成熟,對漿細胞乳腺炎的發(fā)病機制也做了較多的研究,多種研究表明,sICAM-1、NF-κBp65及 ICAM-1的水平的升高與PCM有一定的關系,但未進行相關的探索研究。故為了解決此問題,促進診療效果的進一步發(fā)展,筆者特進行本次研究,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經過患者以及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同意,選取在我院診斷與治療的漿細胞乳腺炎的患者一共40例及體檢正常的40例健康婦女。對照組年齡在23-57歲,平均(34.6±3.57)歲。實驗組患者有40例,年齡在23-37歲,平均(25.1±4.11)歲。病程約在2-8周,平均(2.33±0.26)年。
納入標準:
①患者乳管較粗糙,血管擴張,乳管內有絮狀物,處于非哺乳期;
②均需要進行相應診斷明確病情狀況。排除標準:既往患有嚴重的精神障礙,處于哺乳期或患有乳腺癌,有嚴重的肝腎功能衰竭等需其他藥物干預。
1.2方法
所有的患者在住院間做好相應的護理措施,完善相關檢查,維持水電平衡,做好護理記錄。此外,通過穿刺取所有研究對象的乳腺組織,檢測兩組內皮細胞 ICAM-1的水平含量, 同時取靜脈血,采血方式選擇空腹靜脈采血,檢測兩組sICAM-1的水平,最后利用免疫組化觀察兩組切片,進一步統(tǒng)計NF-κBp65陽性率的差異。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不同組患者sICAM-1及 ICAM-1水平,并進一步統(tǒng)計NF-κBp65陽性率的差異。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用SPSS 20.0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組間患者sICAM-1及 ICAM-1水平及NF-κBp65陽性率。
通過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檢測,實驗組血清中sICAM-1及 ICAM-1顯著高于對照組,NF-κBp65陽性率的陽性率也較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P<0.05)。詳見表1。
PCM作為乳腺疾病的一種,其是由于乳腺導管擴張導致的慢性非細菌性的乳腺化膿疾病,嚴重危害產婦的健康,給衛(wèi)生健康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2]。在早期患者中,PCM的臨床癥狀不明顯,且超聲檢測多正常,估計可能漏診,近年來對PCM的發(fā)病機制研究層出不窮,因而需要對影響患者的病情的因素進行探討。
臨床上以往對于PCM相關指標探討較少,缺乏診斷手段[3],以往通常采用核磁及超聲進行檢測,部分患者不能明確診斷,診斷準確率較差,有研究者發(fā)現,ICAM-1作為一種免疫球蛋白,其分布在身體的各個細胞中,在T淋巴細胞的作用下會誘導體內血管內皮及導管細胞加速表達ICAM-1,導致乳腺組織發(fā)生病變,sICAM-1是ICAM-1的另一種形式,其活躍在血液當中,因此可以通過常規(guī)采血測得其含量,以進一步反應ICAM-1的表達水平,NF-κBp65可以誘導ICAM-1及IL-6等細胞因子的釋放,以趨化大量的炎性細胞浸潤,最終導致炎癥反應,故ICAM-1是NF-κBp65的下游調控因子,可以檢測其含量以明確炎性因子的表達水平。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血中sICAM-1及 ICAM-1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實驗組中NF-κBp65的陽性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 <0.05)。
綜上所述,在PCM患者中,sICAM-1及 ICAM-1通常高度表達,患者血中sICAM-1、NF-κBp65及 ICAM-1的水平對于患者的病情程度有指導意義,可以通過加測這些指標,以明確PCM的診斷以制定進一步的治療方案,本研究值得在臨床上進行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曹中偉,王瀟,尤廣寧,等.漿細胞性乳腺炎分期與相關炎性因子及其信號通路的機制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12):84-85.
[2]崔超.漿細胞性乳腺炎的診治進展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8,34(27):6-7.
[3]孫勇,佟玉文,徐海燕,等.血清ICAM-1、sICAM-1、hs-CRP在漿細胞性乳腺炎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8,39(06):65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