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習題的計算往往步驟比較多,但對于填空題和選擇題,學生在解答正確的前提下更需要提高解題效率。文章結合教學經驗,總結出初中物理比例計算法,并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說明比例計算法的應用技巧,同時也指出其局限性,旨在提高學生解題效率和正確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比例計算;新方法;填空題;選擇題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7-0116-02
初中物理屬于一門理科課程,在作業(yè)和試題中存在大量計算題,運算的方法、途徑有很多,在解題中不同的思維角度可能應用到不同的解題方法,有些題目甚至還可能應用到一些獨特的技巧。具體應用哪些技巧、方法能使解題過程簡單明了,又準確無誤,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在平常的教學和學習中對知識要點深刻領會,并歸納和總結,升華得出技巧和經驗。在初中物理的選擇題和填空題中有關于比例關系的計算題目,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解題,以提高解題的效率和正確率。
一、在速度、路程等物理問題中的應用
例題一:甲乙兩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速度比為1:2,路程比為2:3,所用時間比為( )。
雖然物理和數(shù)學的計算存在差別,物理在運算過程中更注重意義和單位,但在解答選擇題和填空題的時候,可以把這類題目的運算簡化處理。所以上面這道題可以用下面的方法(下文簡稱新方法)進行計算。
用這種方法計算時直接把甲的速度設為題目中速度比的數(shù)字1,路程設為題目中路程比的數(shù)字2,乙的速度設為題目中速度比的數(shù)字2,路程設為路程比的數(shù)字3,計算過程中只存在量的形式,不存在物理意義上的問題,因為按基本的思路方法進行解題所假設的兩個物理量(v、S)的字母形式在計算過程中都會約掉,只剩下數(shù)學形式。采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對所學知識的歸納,把握其規(guī)律、特點。
當然本道例題求解的是時間比,如果求解的是速度比或者路程比,方法也是一樣的,只是應用了不同的公式。
例題二:甲乙兩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速度比為1:2,兩車所用的時間比為4:3,則它們通過的路程比( )。
用本文的新方法可簡化為:
運算方法:按照新方法同樣分別把甲的速度直接設為其速度比中的數(shù)字1,則乙的速度為速度比中的數(shù)字2,甲的時間直接設為時間比的數(shù)字4,則乙的時間就為時間比的數(shù)字3,運用公式S=vt,甲車的速度數(shù)字1乘以時間數(shù)字4,其乘積4為甲車的路程,乙車的速度數(shù)字2乘以時間數(shù)字3,其乘積6為乙車的路程,則甲乙兩車的路程比就為4比6,其最后的計算值為,即兩車的路程比為2:3。
二、在密度、電阻等物理問題中的應用
這種方法不僅適用于初中物理中速度、路程、時間的比例計算,同樣也可適用于密度、質量、體積及電阻、電壓、電流等相類似的比例關系的計算。
例題三:有A、B兩物體,它們的體積比為2:5,密度比為2:3,則它們的質量比為( )。
若本題采用上文中提到的新方法則可以寫為:
運算方法:按照新方法,同樣分別把A、B的密度、體積設為密度比、體積比中的數(shù)字,而不再設為還有物理意義的字母,然后把A的密度數(shù)字2乘以體積數(shù)字2,其乘積4為A的質量,把B的密度數(shù)字3乘以體積數(shù)字5,其乘積15為B的質量,A、B的質量比就為4:15。
有時題目中有三個量的比例式,應用這種方法進行運算比其他方法更簡單,而且不容易出錯。
例題四:三個電阻的阻值之比為R1:R2:R3=1:2:3,若把電阻并聯(lián)后接在電路中,則通過它們的電流之比為( )。
同理,用本文中新方法可以寫成如下形式:
三、需要注意的問題
本文介紹這種比例運算方法(新方法)對節(jié)約解題時間和提高解題的正確率有重要意義,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運算中沒有體現(xiàn)相應物理量的物理意義和相關的單位計算,只能應用于普通的填空題和選擇題中,解答過程中只注重結果,不注重物理意義和單位計算。
參考文獻:
[1]李金紅.初中物理教學疑難問題的調查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8.
[2]吳升友.試論初中物理選擇題的方法[J].數(shù)理化學習,2017(07).
[3]徐祖梅.PISA視野下初中物理習題教學的改革初探[D].南京師范大學,2017.
[4]鄭華明,吳相兵.例析初中物理選擇題誤解的原因[J].湖南中學物理,2010(11).
Study on the Calculation Skills of
Physical Propor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Zhan Xuanyi
(No.4 Middle School of Zhouni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Zhouning 35540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steps in the calcul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exercises, but students ne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olving problems on the premise of solving correctly for filling in blank questions and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Based 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 sums up the proportion calculation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explains the application skills of the proportion calculation method through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and points out its limita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proportion calculation; new method; blank filling; multiple choice
作者簡介:詹旋燚(1975-),男,福建周寧人,高級教師,從事物理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