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莎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總是過分重視詞匯和語法,而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本的能力,其直接后果是學生和閱讀之間的距離逐步加大,閱讀效率更是低下。因此,教師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外閱讀的比重,注重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設(shè)置關(guān)鍵問題,提高猜想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習英語的最佳時期,這一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要求不高,只是需要學生能夠讀懂一些簡單的繪本或者英語讀物,操作難度較低。但是根本的問題在于教師能否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教會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節(jié)省閱讀時間和精力,高效閱讀英語文本,養(yǎng)成閱讀的行為習慣。因此,英語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讓學生根據(jù)上下文或者題目、插圖等展開分析,按部就班地提升學生的猜詞能力,幫助學生有效辨別關(guān)鍵詞。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一課的對話場景發(fā)生在學校的操場上。故事中Yang Ling、Su Hai、Mike和Liu Tao各自介紹了家庭地址和上學所用的交通方式。本課的Teaching aims是引導學生能夠聽懂并表達bike、bus、plane、ship、taxi、train、metro等交通工具類的單詞,運用句型How do/does...come to school?及其應答語By.../On...根據(jù)Story Time內(nèi)容以及教學目標,該單元學習的依然是由特殊引導詞引出的特殊疑問句。因此,教師在講解時,首先需要啟發(fā)學生,關(guān)注標題的核心詞“How”?!癏ow”代表如何、怎樣,表達的是程度或者方式的概念。既然確定了這一關(guān)鍵詞,那么緊接著就是如何回答這一特殊引導詞引導的句子。教師可以結(jié)合文本,引導學生觀察,他們會發(fā)現(xiàn)文中的回答非常具體,指向性很強,并不是簡單的Yes或No,而是需要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如,Yang Ling詢問Su Hai:“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Su Hai的回答是:“I come to school by bus.”那么,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how、where、when等特殊疑問詞,并對其回答方式進行歸納、總結(jié),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提高閱讀效率。
良好的閱讀水平并非一日形成,而是逐漸累積方法、掌握閱讀技巧,在長期堅持下形成的。案例中,教師從特殊疑問詞入手,引導學生關(guān)注這類特殊疑問句,幫助學生掌握了閱讀從關(guān)鍵詞切入,從而提升其閱讀效率。
二、選用適宜素材,貼合教學目標
學習英語的最佳方式是在閱讀中積累詞句、培養(yǎng)語感,從而提升語言水平。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如果只是從文本入手,不重視課外擴展,學生的閱讀水平很難獲得質(zhì)的突破。只有大量的閱讀、廣泛的涉獵,才能真正提升英語水平。因此,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目標,選擇符合學生當前閱讀水平的素材,讓學生的詞匯、語法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促使素材成為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推力。
例如,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時,Story Time主要講的是獅子lion和老鼠mouse之間發(fā)生的故事,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large、strong、woke、weak、net、bit、sharp、sadly、hole等單詞,鞏固there be句型的一般過去時,并注意不規(guī)則動詞過去式的寫法和讀音。同時,在此基礎(chǔ)上理解課文大意,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幫助的道理。根據(j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學習情況可知,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初級語法知識,對某些句型也相對熟悉。那么,教師可以以此為突破口,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素材。處于小學六年級階段的學生,在閱讀時需要個性化的讀物,既然課文講的是小老鼠和獅子的故事,教師就為學生推薦繪本故事Mrs. Frisby and the Rats of Nimh(《費里斯比夫人和尼姆的老鼠》),故事中的主角是費里斯比夫人,她是一只有四個孩子的寡居老鼠,主要講的是她在老鼠Nimh的幫助下成功搬家的故事。不論是文本的主角還是主題,教師選擇的閱讀素材都非常適合六年級學生進行閱讀,而且繪本的故事性更強,也更容易吸引學生進行閱讀。
閱讀素材對學生學習英語的價值是無需質(zhì)疑的,然而如何挑選合適的閱讀材料卻是教師必須謹慎對待的。想要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不能選擇難度過低的材料,也不能選擇過難的素材,只有符合學生當前學情的素材才是真正適合的。
三、改進教學方式,實現(xiàn)輕松閱讀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為了提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就需要注意自身的教學方式。不同的教學方式能夠帶來不同的閱讀效果。如果教師側(cè)重講解,不重視營造課堂氛圍,那么長此以往,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將大幅度下降,甚至會厭惡閱讀。因此,教師需要確定閱讀目標。課外閱讀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見識更多的句型語法。那么,教師就需要注意詞匯教學所占的時間比,確保學生在閱讀之后能夠基本掌握閱讀素材中出現(xiàn)的新單詞的意義及用法。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8 Birthdays”一課主要講的是生日話題,通過Su Hai和Mike談論過生日,意在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生日風俗習慣。教學重難點是聽懂并讀寫eleventh、eighth、hero、together、number、password、birthday、April、March、game等單詞,掌握Whens your birthday? Its on...What do you do on your birthday? I usually等句型。文本圍繞生日話題展開,那么教師可選擇閱讀材料Five little monkeys bake a birthday cake進行擴展。這一篇材料中出現(xiàn)的單詞tiptoe,學生理解起來存在難度,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相關(guān)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猴子的行為動作,在此基礎(chǔ)上嘗試模仿表演,最終體會單詞含義。另一個單詞recipe,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What is in the monkeys hand?”學生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可知猴子手中拿著的是菜單,也就是recipe。針對單詞mix,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小猴子做蛋糕時的攪拌動作,讓學生體會mix的含義。在這一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學習之旅趣味盎然,閱讀效率也提升了。
案例中,教師在講解單詞時并沒有圍繞讀音或者含義進行,而是引導學生回歸文本,從文本中感知單詞含義。同時,教師借助動作模仿,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單詞的意義,從而形成深刻的印象,詞匯量得到了擴展。
總之,課外閱讀作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分支,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價值毋庸置疑。作為小學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趣味性較強的課堂,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關(guān)注文本的核心句,在明確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的前提下開展課外閱讀,利用課外閱讀材料切實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