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中 梁俊業(yè)
【摘? 要】目的:探討院前急救從業(yè)人員崗前、崗位培訓引入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初、高級心血管生命支持培訓課程對提高院前心肺復蘇CPR)成功率效果分析。方法:回顧分析淮安市急救中心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院前CPR的212例患者臨床資料,按照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模式不同分為兩組:將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實行院前從業(yè)人員崗前、崗位培訓人員院前CPR 113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實行以上培訓基礎上,還增加了AHA課程培訓人員院前CPR 99例患者作為觀察組,研究分析兩組急救人員CPR資料,對比兩組CPR搶救成功率。結果:觀察組、對照組CPR成功率分別為3.54%、6.06%,兩組對比差異性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院前急救從業(yè)人員崗前、崗位培訓引入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BLS、ACLS培訓課程內容,院前急救人員在院前急救生存鏈、單項心肺復蘇技能操作、電擊除顫、心電圖識別、心血管藥物應用、高效團隊配合等方面技能有明顯提高,從而提高了院前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率。
【關鍵詞】CPR;崗前、崗位培訓;院前急救;AHA
【中圖分類號】R5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9-0028-01
美國心臟協(xié)會(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AHA)是全球心腦血管急救與復蘇技術的標準制定和培訓權威機構,長期致力于研究和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心肺復蘇與危重癥搶救技術培訓?;窗彩屑本戎行挠?018年成為其培訓中心,并將其培訓內容、模式引入院前急救崗前、崗位培訓之中。本研究旨在分析其培訓內容、模式引入院前急救崗前、崗位培訓前后,對比并總結院前急救心肺復蘇成功率,以供同行參考。
1 一般資料
1.1培訓對象與內容
1.1.1 培訓對象
2016年-2019年淮安市院前急救新上崗人員、固定從業(yè)人員。所有被培訓人員經培訓考核后均取得淮安市院前急救從業(yè)人員崗前、崗位培訓合格證,2018至2019年被培訓人員還取得AHA培訓合格證。
1.1.2 培訓內容
急救醫(yī)療中心(站)建設管理規(guī)范(東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4月第二版),2018年增加AHA培訓課程。
1.2 病例選取及評價
1.2.1 病例選取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4年間淮安市急救中心院前呼吸、心跳驟停病例,去除癌癥終末期、交通事故腦組織外溢、現場放棄搶救的院前急救心肺復蘇病例212例,其中2016、2017年病例113例(對照組),2018、2019年病例99例(觀察組)。
1.2.2 評價標準
院前急救至院內急診交接時出現ROSC者,心電圖表現為交界區(qū)、房性或竇性心律。
2 方法
2.1實施方法
2016年-2019年對培訓對象按照崗前、崗位培訓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院前急救理論和技能培訓,時間0.5天,培訓結束后分別進行理論和實操考試。2018年-2019年崗前、崗位培訓增加了AHA課程培訓,按照AHA培訓模式和要求進行授課和考核,BLS時間1天、ACLS時間2天。
2.2 復蘇方法
按照2015國際CPR指南、2017復蘇指南更新要求,對院前心臟驟?;颊哌M行胸外按壓、開放氣道及呼吸支持,對可除顫心律予以早期電除顫,建立靜脈通道,給與腎上腺素及復蘇后高級生命支持[1]。
2.3統(tǒng)計學方法
調查完成后,對原始數據進行檢查、核對,錄入Excel表,并納入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結果
3.1兩組復蘇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經過不同內容及模式培訓后,在復蘇過程中在胸外按壓、球囊面罩、電除顫、氣管插管等單項技能操作及活性藥物應用等方面具有可比性,見表1。
4 討論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心臟猝死問題呈顯著上升趨勢。據不完全統(tǒng)計,每年約有55萬人死于心臟猝死,而搶救成功率卻很低,僅為1%左右[2]。淮安市急救中心近4年院前CPR搶救成功率明顯提高,得益于長期開展的院前崗前、崗位培訓,實行院前準入制,2018年又引入了AHA培訓內容和模式。通過兩組資料分析,觀察組與對照組對比:在氣管插管、電除顫、活性藥物應用方面分別增加了12.8%、2.15%、14.3%;BLS技能明顯提升;ACLS技能,注重心電圖識別、病情和療效評估、復蘇后臟器功能維護等方面的高質量復蘇。另外AHA特別強調高效團隊配合,結合院前急救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團隊角色與溝通 現行院前急救人員大多由一醫(yī)、一駕、一護(急救員)組成,醫(yī)生為急救組長,除負責現場急救指揮外,還承擔按壓、氣道、通氣、除顫等操作,急救駕駛人員負責協(xié)助,護士(急救員)負責靜脈開放、用藥、計時等,同時還要協(xié)助醫(yī)療操作[3]。溝通內容主要有:高質量的胸外按壓;盡早除顫及靜脈通路的開放、復蘇藥物的應用;高級氣道的建立:控制潮氣量和通氣頻率,嚴禁過度通氣。(2)團隊精神與質量控制? 團隊層面的人員調度:在復雜環(huán)境下如何確保高質量的CPR、監(jiān)測和反饋搶救團隊執(zhí)行情況;對CPR的持續(xù)性的質量改進:建立搶救團隊執(zhí)行CPR的定量評估、引入質量反饋系統(tǒng)等。
參考文獻
[1]? 王燕娟,張軍利,顧偉,等.T淋巴細胞凋亡在心臟驟?;颊呙庖咭种坪皖A后評估中的作用[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9,39(2):102.
[2]? 李宗浩.創(chuàng)建我國心肺復蘇急救體系 提升心臟呼吸暫停搶救成功率[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19,14(1):2.
[3]? 美國心臟協(xié)會.高效團隊調動的要素[J].基礎生命支持實施人員手冊,2016, 10(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