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來處

      2020-09-02 06:23:23白榮敏
      散文選刊·下半月 2020年7期
      關(guān)鍵詞:白氏香山白居易

      白榮敏

      我從哪里來?

      記得很小的時候問母親。母親笑意盈盈,右手指著左臂下的胳肢窩說:“你是從這里鉆出來的?!?/p>

      不記得當時相信了沒有。后來知道,母親生我時,難產(chǎn)。三天兩夜才把我生下來,中間幾度昏死,父親和接生婆就掐母親的人中,母親醒過來又忍著劇痛,終于在一個黎明前生下了我。

      其實,我還未完全足月。那一天,母親提了一個水桶到房屋旁邊的小水井里舀水,井水太低,她彎腰下去時壓到了我,動了胎位。

      小水井其實就是巖壁間的一個小水洼,只有一點點水從略高處的巖縫中滲出,外圍砌了欄,就成了小水井。上頭有人居住,水便只用于洗刷,飲用水得到另外一個山坳的井里去挑。

      我們居住的小村莊,在一個山的褶皺里。閩浙交界的丘陵地帶,有一座座小山脈,如果在空中俯瞰,頗似造化“包餃子”時捏起來的褶皺,突出部成為山脊,凹陷區(qū)則為溪澗、山坳。東南沿海多臺風(fēng),山脊不能住人,房屋就在山坳里一臺一臺地依山而建,我就出生在那個有三臺房屋的最下一臺的四合院的左廂房里。

      這個有三臺房屋的小村莊有百十號人,全部姓白,名叫“白厝里”,它與另外兩個自成單元的小村莊共同組成一個自然村,名叫“白蓬嶺”。“白蓬”為一種草,“嶺”指村子在半山腰,掛在一個山坳里。

      “地?zé)o三尺平”,這是一個非宜居之地。想我白蓬嶺先祖燥松公,于康熙年間,過山越水,只身來到這個交通不便、人煙稀少的閩浙交界邊緣地帶,披荊棘以居,辟草萊而田,為了生計流盡汗水,歷盡艱辛,才逐漸站穩(wěn)腳跟并繁衍生息。白蓬嶺這個地方,即便經(jīng)過了幾代人的耕耘,因為山陡水短,梯田還是那窄窄的梯田,一丘一丘雖經(jīng)精耕細作而精致玲瓏,但逼仄貧瘠的基本面貌無法改變。我想象燥松公當年匆匆而來,選擇此地居住,難免有倉促之嫌,但總是有原因的,不是躲避災(zāi)難,就是身份卑微,天地之間,也許只有這個山旮旯供他容身。

      時序更替300年。我于1972年正月初七那一天不按計劃提前地來到了這個山旮旯里,帶給了正值盛年的父母以欣喜。父親是一位優(yōu)秀的農(nóng)民,優(yōu)秀到他耕作的田地成為村里的標桿,優(yōu)秀到他后來當上了村里的最高領(lǐng)導(dǎo)——黨支部書記。幼年開始跟在父親身邊勞作,我在父親身上看到了一個中國農(nóng)民優(yōu)秀的品質(zhì)——吃苦耐勞、堅韌不拔、負責(zé)擔(dān)當、誠實敦厚,等等,我感恩那個逼仄的小山村與父親一起對我的童年進行的鍛造。是的,人沒辦法選擇出身,但我慶幸于自己的出身。

      燝松公來自浙江溫州平陽縣的山區(qū),那里也是一個個“餃子的褶皺”。很小的時候,我就被大人帶去探訪宗親,或者參加在祠堂里舉行的祭祖儀式。平陽縣騰蛟鎮(zhèn)一個名叫“龍尾”的村子的山頭有一座我們的老祠堂。

      老祠堂古舊質(zhì)樸,穩(wěn)重內(nèi)斂,猶如白氏淳厚敦樸、山居質(zhì)實的家風(fēng)。正廳五開間,龕臺上擺滿了大大小小、風(fēng)格不一的木制神主牌。一個神主牌,代表一位先祖。大人告訴我,一個人過世,身體入土,但魂靈會依附在神主牌上,而且不管路途多遠都要送到祠堂,按輩分次序擺放,以接受子孫的膜拜,親人的祭祀。

      在列位開基始祖的規(guī)范和世代宗親的堅守下,溫州白氏尊祖敬宗、敦親睦族蔚然成風(fēng),數(shù)百年來,修譜拜祖,恪遵祖訓(xùn),珍愛祖遺,未曾稍懈。如今白氏家譜、宗祠、祖墳都完整保存,一年兩次的祭祖掃墓均如期舉行。每年春秋兩祭,各地代表云集宗祠,禮拜、演戲、會餐,親熱歡暢,其樂融融。

      宗祠龕臺的正中上方懸掛一塊橫匾,鐫刻“香山世胄”四個楷書大字。為民國八年平陽縣知事所題。當我后來知道,“香山”是我們白氏的堂號,而且與唐代大詩人香山居士白居易有關(guān)聯(lián),不由得“文化自信”爆棚。白氏的人口在南方相對少,又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姓白,所以,每每有人間我是不是少數(shù)民族,我就會搬出白居易來給對方答案。有資料顯示,白氏在全國人口比重2.9%,百家姓排名第73位,人口數(shù)不算少。

      據(jù)《舊唐書·白居易傳》,其先祖原住太原,至其曾祖白溫徙下邦(今陜西渭南東北五十里),至其祖父白锃,因官而家于新鄭(白居易因出生于新鄭),白居易的族親有徙于東都洛陽的,故其母曾一度寄居洛陽宗親家中,白居易曾多次到洛陽探親,后經(jīng)常來往于洛陽和下邦之間。晚年長期在洛陽履道里居住,筑石樓于香山,結(jié)詩社,會詩友,號醉吟先生,又吃齋于香山寺,參與香山寺建設(shè),自號香山居士,世稱白香山,名重一時,影響深遠。故我白氏又有洛陽之族望,以及白香山之雅號。

      白居易寫過一篇《續(xù)座右銘》,說他讀到崔子玉的《座右銘》,相當仰慕,但覺得仍有不夠完備的地方,于是進行了添寫?!独m(xù)座右銘》表達了他對貴賤毀譽的態(tài)度,以及待人接物的標尺、自身修養(yǎng)的要求,閃爍著人生的智慧。最后還說,他不敢用這些座右銘規(guī)勸別人,只終身以此勉勵自己,死后贈送給他的后代,如果誰違反了這些,就不是他的子孫?!独m(xù)座右銘》其實就是我們白氏的家訓(xùn),即便到了今天,依然是社會優(yōu)良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值得我們好好參省?!安桓乙?guī)他人,聊自書諸紳。終身且自勖,身歿貽后昆。后昆茍反是,非我之子孫?!背Wx白居易的詩歌,但只有這樣的句子最覺“親近”,我曾一遍遍默誦這些諄諄教誨,何其貼心!

      去年夏天,我偕妻子、妹妹,帶著讀中學(xué)的女兒、侄女和外甥,做中原楚地之行,特地游覽了洛陽龍門山之東部的香山,瞻仰了白居易紀念館,拜謁了“唐太子少傅香山白文公墓”,那種“接近”乃至“親近”的感覺,是游其他文化景點所沒有的。我讀著紀念館大門的聯(lián)句,“履道鑿園池香山臥石樓援絲竹賦青山樂于獨善其身;西湖筑白堤龍門開八灘倡樂府詩諷喻志在兼濟天下”,何其會心!

      我發(fā)覺,隨著年歲漸長,我身上這種木本水源、敦宗睦族的觀念和情感愈發(fā)明晰和強烈。

      據(jù)宗親考證,我白氏遠祖,溯諸炎黃,世居陜西馮翊、山西太原一帶。本人祖上一支(白綾)于漢初始遷河南南陽,世居于此,唐時有白元光因功封南陽郡王,白氏稱南陽郡者以此。至唐末五代十國,地方割據(jù),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涂炭,人民紛紛南逃,士大夫之官于江南者,羨慕江南的安定和富庶,也紛紛就地落籍定居。和其他官民一樣,我白氏族人也大量遷徙到江南來。如定居于江西泰和的西昌白氏,始祖白文哲,原居住于河南洛陽履道里,是白居易的三世孫,因謫官于江西,就在此定居了下來。宋楊邦義為西昌白氏宗譜作序曰:“白氏望出太原,其所在江右者(即江西),皆樂天(指白居易)敏中(白居易從弟)之子孫也。”的確,徙居江南的(包括江左和江右)白氏,都是從中原的馮翊、太原、南陽等地遷來,都和白居易的家族有關(guān),不是近親,就是遠親。

      到了元代,有先祖從江西南昌遷泉州府同安縣(現(xiàn)屬廈門市),子孫繁衍,成為閩南一派。到了明末清初,閩南一帶兵匪戰(zhàn)亂頻仍,倭寇屢屢登陸燒殺劫掠;同時,洪水為害慘重,房屋田園被毀;再加疫病流行,民不聊生。天災(zāi)人禍交相煎迫,為求生存,人們紛紛四處逃生。閩南白氏成為這些逃難大軍中的一員。據(jù)安溪縣榜頭《白氏宗譜》記載,明末清初,榜頭白氏北徙溫州地區(qū)的有34人(不含隨遷眷屬),其中有17人在溫州地區(qū)定居下來,形成現(xiàn)在溫州地區(qū)白氏的17個支派。

      溫州平陽,背靠雁蕩,東臨東海,甌江、鰲江、飛云江等水流貫穿境內(nèi),有山有水有平原,有魚有米有山貨,確是閩浙邊區(qū)少有的好地方,白氏族人徙遷至此,勤耕力作,發(fā)奮經(jīng)營,人丁飛躍增長,加上同時遷徙于溫平之閩南諸鄉(xiāng)親競相發(fā)展,百多年間,已是熙熙攘攘。于是又有人滿之患,不得不又向鄰縣甚而浙北、蘇南、閩東閩北等地再求發(fā)展了。遷徙至閩東的白氏有福鼎店下的旺山、前岐的雙嶼、沙埕集鎮(zhèn)等地,本人之祖上爆松公則遷至閩浙交界的蒼南縣沿浦鎮(zhèn)白蓬嶺村。

      幾千年源遠流長之血脈傳承,如此簡要的文字只能概括梗概中的梗概,想象先祖?zhèn)兊拿恳淮伟徇w,不是由于一方水土難養(yǎng)一方人,就是被大時代的社會變革所影響,不得已拋離故土,另謀新路,其中艱苦,難以盡述。

      想我閩南安溪榜頭逸宇公,隨父白興公安居泉州府同安縣,但人有旦夕禍福,其二兄因諫言獲罪被廷杖,當時法令嚴酷,犯事多抄沒并株連,于是以六旬老叟之身,挈眷辭家,“弗依荊蔭世家,寧四壁竟棄鄉(xiāng)邦,揆之安土重遷”(清先賢白圻涵所作《白氏宗譜序》),其時心中懼怕獲罪的惶恐,雁陣分行的痛苦,到了新地方而要安身立命的艱難,只有他自己能夠體會。

      人沒辦法選擇時代。如今,被經(jīng)營了幾百年的白蓬嶺“白厝里”在城市化大潮的裹挾之下于幾年之間迅速瓦解,白氏族人不是雁陣分行,而是零落四散,大家各自尋找安生創(chuàng)業(yè)之地。放眼閩浙,這個村子走出的族人,就如早春天空里的風(fēng)箏,四處飛揚。但每年清明節(jié),這些飛出去的風(fēng)箏必被一條絲線牽回村子,這條絲線就是一個字——白!

      責(zé)任編輯:子非

      猜你喜歡
      白氏香山白居易
      新鄭白氏考略
      北京香山
      東方少年(2022年28期)2022-11-23 07:10:02
      日本文化里的《白氏文集》
      文史雜志(2022年3期)2022-04-29 21:19:58
      ART IN THE FIELD
      漢語世界(2022年2期)2022-04-20 01:36:48
      早冬
      游香山
      早春(節(jié)選)
      中醫(yī)藥堂傳奇第二十六回白氏創(chuàng)制敬宇眼藥 數(shù)代皇族傳遞奇跡
      香山峰會的新期待
      商周刊(2018年15期)2018-07-27 01:41:14
      即事
      茶博覽(2017年1期)2017-02-27 06:49:09
      临漳县| 宁化县| 礼泉县| 元氏县| 武隆县| 余姚市| 永丰县| 晋宁县| 余江县| 建水县| 巨鹿县| 巨野县| 上杭县| 汉源县| 镇宁| 新乡市| 巧家县| 闻喜县| 九江县| 常德市| 贵阳市| 武山县| 曲周县| 清新县| 灵台县| 肃南| 汽车| 尼勒克县| 基隆市| 阿图什市| 祁连县| 福泉市| 宝兴县| 论坛| 乡宁县| 南投市| 镇坪县| 廉江市| 乐平市| 蛟河市| 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