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永
摘要:人一輩子總是生活在交際之中,流利的口語表達,才能更好的表明思想,才能更好地和別人交流,有時往往會讓事情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語文教學更應該高度重視。
關鍵詞:口語;交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3-0087-01
信息的傳遞,情感的溝通,意愿的表達,思想的交流等體現了語言的交際功能。事業(yè)成敗的關鍵,往往與語言交際能力息息相關。有些人文化少,學歷低,他們憑借聰明的頭腦和三寸不爛之舌,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很有哲理,人生頗有成就。因此,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必修課程。下面談談我在口語交際教學中的點滴體會,愿與同行商榷。
1.交際能力緣于課堂
課堂是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要刻意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調動學生的口語交際熱情。這就要求教師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有效的交際情景和交際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
1.1 以課堂為契機,師生互動。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學離不開師生的語言交流,教學的雙邊關系必須要在有語言的環(huán)境中得到落實。教學中圍繞重點,采用同桌討論、鄰桌討論、小組討論、班級爭論、師生互動等多種形式展開討論和交流,讓學生在濃厚和諧的氛圍中發(fā)表見解。
1.1.1 問題質疑,扣人心弦。課堂上,老師的提問,學生的回答,就是在讓他們學會如何組織語言,怎樣遣詞造句,做到能精辟的,有的放矢的表情達意,輕松流暢的回答問題。比如,今年春節(jié),全國乃至全球都遭遇新型冠狀病毒入侵,在課上,我便把這個事件,當作一次口語交際的話題。要求同學們說說,新型冠狀病毒都有哪些表現,你所在的社區(qū)、鄉(xiāng)村都采取了那些防控措施,你是怎樣預防的,你的家人又是怎樣預防的。問題一出,同學們高高舉起小手,分別說出了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想。
1.1.2 憑借實物,吸引學生。小學生好奇心強,交際課上,如果能夠以實物展現那是最好的,學生的注意力會馬上轉移到實物上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說話的興趣不言而喻,躍躍欲試,很快就會把自己的觀察所得告訴老師。如,把《畫楊桃》這篇課文作為口語交際課來上,我想以實物為參照,從不同角度去展現,再結合多媒體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激發(fā)學生更好地觀察、想象、表達。
1.1.3 師生共演,進入情境。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表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幽默、風趣,舉止要優(yōu)美、活潑。教師要融入學生,教師的參與就會激發(fā)學生的動力,學生就會輕松入情入境,交際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的訓練。
1.2 指引方法,讓學生學會交際。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是教學的客體,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要當好學生的向導,注重方法指導,教給學生交際的方法,讓學生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在學習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
1.2.1 有序觀察,按序交際。學會觀察,才能有所得,有序觀察,才能形成思路。在觀察中學會認識,在認識中得到提升。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認識能力和組織表達能力。
1.2.2 學會傾聽,靈活交際。課堂上,要教會學生,當別人說話的時候,我們要認真傾聽,認真傾聽是一種有禮貌的表現,傾聽的過程中,要聽清別人說的話,想表明什么,要學會思考,領會說話的意圖,只有這樣,才能在交際中靈活機動地做出反應,有條不紊、有禮有節(jié)與對方交談。
2.交際本領緣于生活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生活離不開口語交際,口語交際離不開生活,有人就有交際,口語交際是生活的工具。大千世界,無其不有。一次聚會,一次碰撞,一次表演,都是學生交際的平臺。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交際。
2.1 在學校課間生活中,實踐交際本領。學校課間生活豐富多彩,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都會發(fā)生一些事,自然就出現了交際的契機。例如,同學之間發(fā)生了矛盾,誰對誰錯,老師總要弄個清楚,在這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口語交際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本學期,我區(qū)要求各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少年宮社團活動,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報名。報名時,我要求學生說出所選項目的理由,為什么選這一項,參加這項活動有什么好處。這就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我班留守兒童較多,沒有父母陪伴,每周我都會安排他們給家長打視頻電話,說說自己的學習、生活等。既讓學生感受了愛的存在,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2 在家庭、社會中提升交際能力。家庭、社會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地方,是一個主要的交際平臺,有熟悉的人,熟悉的環(huán)境,他們會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家庭、社會中,學會文明交際,善于交際。我做了這樣的嘗試;每天我都會讓學生把自己當天上了哪些課,參加了哪些活動,有哪些收獲,統統告訴家長。并要求把父母聽了匯報過后的表現、評價說給老師聽。每兩周搞一次交際能手評比活動,素材由學生自己把在家中或社會中參與的、或眼見耳聞的有意義的人或事,自己用語言把他描述出來。鼓勵學生融入社會,大膽參與交際,并指導一些社會交際方法和技巧,建議學生多看看《演講與口才》,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自己。
學生的口語交際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從各個方面去引導和培養(yǎng)。教師的教育教學要做到有的放矢,多讓學生參與。時間長了,交際的內容多了,就不再言之無物;交際的話題多了,就不再言不由衷,我們的學生必然會逐步變得能說會道、能言善辯,立于不敗之地,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 百川,王長春.中國教育教學研究雜志.北京:中國教育教學研究雜志社,200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