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新高考的各項改革措施對包括語文教學在內的各大學科都造成一定沖擊,提出了更高要求。就高中語文教學而言,高考對學生的考核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語文的教材知識,而是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素質作為重要的考試內容。這其中,語文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一方面閱讀理解在高考試卷中占很大比例,另一方面閱讀能力也是高中語文教育的重要目的。所以,在新高考背景下,對閱讀教學進行研究,推動相關的改革與教學策略優(yōu)化是每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也是新高考對于語文教學提出的應有之義。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一、新高考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求的提升
在新高考背景下,語文閱讀的地位越來越高,要求也越來越高。具體而言,這種要求的提升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閱讀教學應體現(xiàn)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高度融合,最終實現(xiàn)語文閱讀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服務。在新高考的要求下,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人,立足點和著眼點都是人。而且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前提,從這層改革理念出發(fā),語文教育已經遠遠不再局限于讀寫的教育,而是學生綜合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展現(xiàn)。語文閱讀教學要凸顯其在幫助學生沉淀氣質,凈化心靈,提高修養(yǎng)方面的作用,實現(xiàn)他們道德、文化、素養(yǎng)全方位的提升,這種提升對于學生整個的人生影響都是巨大的,所謂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這個道理。并且,閱讀理解能力不僅影響著語文學科的學習,還會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產生影響,畢竟無論什么學科的學習,學生都需要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以便準確理解相關涵義,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另一方面,就高考的考察項目而言,高考語文主要考察的可以分為三類內容,識記性內容、理解性內容和寫作表達性內容,這三點都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關。識記性內容是閱讀教學中最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最先關注的基礎性內容;理解性內容主要是指語文的閱讀理解性題目,諸如文言文、現(xiàn)代文的閱讀理解,并且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閱讀量和閱讀難度都呈增加趨勢,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的獨立思考和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寫作能力的提升、培養(yǎng)也是要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綜上,可以說學生關于語文的一切能力的形成都是要在閱讀中實現(xiàn)的,新高考也對高中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明確的要求。
二、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首先,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倡導個性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新課程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這在新高考中也有充分體現(xiàn)。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將閱讀轉化為學生自我探索和自我體驗的自覺行為,這樣的閱讀才是有價值的,否則只會變成教師單方面的灌輸和輸出,缺少有針對性的互動,完全不符合新課改和新高考的要求。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內生動機是重要的學習動機,只有是學生自我的閱讀,才有助于他們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他們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個性化的閱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這也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逐步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要我讀”到“我要讀”的轉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讓學生享受到主動、自覺、愉悅的閱讀體驗,這種體驗反過來也會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當然,這一過程當中,教師也要發(fā)揮好引導作用,比如教會學生精讀、通讀、跳讀等一些閱讀技巧,指導他們及時做好閱讀筆記等。另外,對于一些可讀性高但沒有實質營養(yǎng)的書籍要幫助學生加以排除,做到放手但不放縱,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教育目標。特別是在當前各種文化垃圾借助互聯(lián)網層出不窮的背景下,教師對于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進行指導實質也是在保護學生,讓學生在健康的文化氛圍中感受到閱讀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和精神力量,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愉悅,這才是我們所推崇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課堂的主要閱讀教學陣地作用。語文教學最主要的還是以課外教學為主,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顯然無法滿足新高考的要求,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通過情境設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學習的過程之中,通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說通過課堂討論讓學生積極參與,提出關于課文的開放性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深度和思維水平,進一步解放思想,繼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再比如,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創(chuàng)造圖像、聲音、視頻等多方面的閱讀氛圍,為學生提供生動的閱讀場景,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陶冶學生的情操和審美情趣。
最后,教師要樹立大的閱讀教學觀,學會以閱讀教學為突破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我們已經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關系到學生識記、理解、表達多個方面能力的重要培養(yǎng)途徑。就新高考的角度而言,其不僅僅與文本的閱讀理解相掛鉤,根本目的還是在于培養(yǎng)學生全方位的能力素質,這也是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時的重要方向,此與新高考對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考核改革方向也相契合。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以三維目標為基礎,借助文本但又要突破文本,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再加上新高考下教材的統(tǒng)一、試卷的統(tǒng)一,教師、學生面對的課本、試卷都呈現(xiàn)趨同趨勢,這就更加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同樣一篇課文,從哪講、如何講、要實現(xiàn)什么樣的教學目標關系著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教師教育的水平。這種背景下,傳統(tǒng)的依據(jù)課文講課文的模式勢必是狹窄的,教師要樹立更加廣闊的閱讀教學觀念,在講授課文時要注重其內在意蘊與外在價值的結合,比如說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素材積累和書面表達;亦或者除了知識性的講解外,將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產生共鳴,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最大限度發(fā)揮閱讀教學的功效,促進學生全方位素質的提升,成為更加完全和具有獨立人格的人。
參考文獻
[1] 廖嘉亮.平穩(wěn)推進,創(chuàng)意紛呈——2019年高考語文論述類文本閱讀創(chuàng)意測評綜述[J].語文教學通訊,2019(31):68-71.
[2] 周志紅,王乙雁.改革開放40年來高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特點分析與教學啟示[J].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19,37(04):79-88.
[3] 劉國良.命題路徑的剖析與教學策略的選擇——管窺江蘇省高考語文“文學類文本閱讀”[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2(0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