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亞鵬
故事是認識精彩世界的一扇窗口,是啟迪智慧人生的一把鑰匙。優(yōu)美的故事濃縮人生哲理,匯聚智慧點滴。善于用講小故事來說大道理,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做群眾工作的一個基本方法。習近平總書記不僅高屋建瓴地說“講好故事,事半功倍”,而且率先垂范、知行合一,擔當“講好中國故事第一人”。2019年3月18日舉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總書記要求思政課教師要會講故事、講好故事。我們思政課教師變“高大上”的大道理為“接地氣”的小故事,化抽象邏輯為生動情節(jié),有效激發(fā)課堂活力,增強課堂引力,提高思政課的親和力、感染力和實效性,進而引導學生堅定政治立場、增強政治認同,最終提升政治參與的能力。
一、立德樹人要求講好思政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師要理直氣壯地講好思政課。青少年正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要在他們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
1.講故事是溝通交流的好辦法。思政課的對象是“人”,是在人的頭腦中搞建設、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搞建設。故事一般都有時間、場景,人物對話等要素。講故事能給學生展現(xiàn)更多的信息,能提高學生的認同感。一個好的故事,學生能認真地聽完,這本身就是一個溝通過程成功的開端。思政課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實際上是一個對學生釋疑解惑的過程,是同化、認同的過程。講故事能催化、加速認同,促進溝通交流。
2.講故事是思想傳遞的好途徑。思政課的關鍵是“思”,缺少思想魅力就缺少課程感染力,立德樹人關鍵在于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毛主席說世界上有兩件事最難: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里;二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里。老師們都有同樣的感受,相比于聽干巴巴生硬的道理,學生更傾向于聽生動有趣的故事。故事常比理論更能撥動心弦,講故事不是為了講故事,而是為了講道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得思政學科的知識和思想。既讓學生感到有意思,還要做到有意義。思政課的專業(yè)知識和思想就像鹽,直接吃,很咸,肯定難于入口下咽,通過講故事,就像“湯里的鹽”,不顯眼卻微妙地改變著一節(jié)課的“味道”。而且故事比事實或數(shù)據(jù),更能長久地留在人們心中。
3.講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好形式。思政課的重點是“政”,講政治是具體的,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從來都不是空洞的說教,也絕對不是死記硬背的“教條”。講故事更貼近生活,更真實,更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可和贊譽。思想政治理論抽象、枯燥,僅僅從理論到理論的說教,如果沒有得到學生的認同,就難以取得良好的成效。通過講給學生生動傳神的故事,將黨的理論成果準確傳遞給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更愿意接受,樂于接受,引導和教育青少年學生,講故事的“磁性”更強,吸引力更大。
4.講故事是提高課堂趣味性的好策略。思政課的載體是“課”,思想加政治等于思政課,要實現(xiàn)二者有機融合,在融合中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最終通過課程體現(xiàn)出來。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它不僅是知識傳授的平臺和載體,更是價值引領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和道德觀念。課堂中,通過故事導入、故事分析、故事續(xù)寫、故事分享等活動,讓趣味融入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既能活躍課堂的氣氛,增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又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二、以理服人需要精選思政故事
內(nèi)容為王,講故事,講好故事,故事好是核心。好的故事最能吸引人、感染人、激勵人。
1.好故事是有料的故事。思政課是一門綜合性、專業(yè)性很強的課程,既有知識性,也有思想性,既涉及政治、文化,也涉及法律、心理,內(nèi)容龐雜。思政課教師要留心留意多方位、全視野、立體式講好中國故事。要滿懷家國情懷講好歷史故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故事、紅色革命故事、改革開放故事;要用國際視野講好家鄉(xiāng)故事、黃河故事、中國故事;要滿懷自信地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中國夢的故事、中國和平發(fā)展的故事;要心懷感恩講好中國共產(chǎn)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故事;還要理直氣壯地講好時代故事、英雄故事,特別是疫情故事。
2.好故事是紅色正能量的故事。好故事應有教育意義,蘊含中國傳統(tǒng)美德、中華禮儀中的標準規(guī)范,寓教于故事中,告訴學生是非,教他們判斷。典型代表就是“孔融讓梨”“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好故事應著力傳導主流意識形態(tài),傳播黨的聲音。2020年疫情阻擊戰(zhàn),我們既是故事的經(jīng)歷者,又是故事的講述者。我們思政課教師要把疫情阻擊戰(zhàn)中涌現(xiàn)出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講給學生,引導學生把感性的體驗,變成理性的思考,堅定的認同,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如80多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再一次臨危受命;醫(yī)護工作者“不計報酬、不論生死”請戰(zhàn)“逆行”武漢;令世人贊嘆的“中國速度”建成的火神山醫(yī)院;人民子弟兵“誓死不退”馳援地方疫情防控工作;各地村支書正氣凜然的“硬核”喊話;眾多愛心企業(yè)守望相助慷慨捐款捐物……一個個鮮活的英雄人物,一幕幕激昂的戰(zhàn)“疫”場景,讓“黨、人民、國家、使命、榮譽”這些崇高的字眼,變得更加豐滿、立體、可感。這些好故事,都應該是我們思政課堂的主料和硬菜。
3.好故事是接地氣的故事。理論和生活距離遠,往往阻礙了學生對思政課的熱情。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思政課,關鍵是“拉近距離”。思政教師要千方百計走近學生,讓課堂知識“接地氣”?!敖拥貧狻?,習近平總書記是我們的榜樣。習總書記的故事講到了人民心上,總能產(chǎn)生共鳴。如: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說:“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边@就啟發(fā)我們,課堂上我們要選擇接地氣的故事,選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故事,因為親身經(jīng)歷更能展現(xiàn)真情實感,更具感染力。比如,學生研學旅行中的“歌唱祖國”快閃活動;我校畢業(yè)生李方方成為陜西第二批赴鄂援助的醫(yī)護人員的事跡;班級學生運動會中克服困難、奮勇拼搏勇奪冠軍等,類似這樣的小故事,我都搬進了課堂里。思政課堂上,學生看到自己、自己的同班同學、自己的學校,自己成了事中人、畫中人。試想,這樣的課堂學生印象能不深刻嗎?你講的道理學生能不相信嗎?
三、以情感人必須講好思政故事
講好故事關鍵是講,而且要講好。講好故事永遠勝于講道理,怎么講比講什么更加重要。思政課教師要善于運用學生喜愛并接受的話語體系、方式方法和平臺載體,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
1.內(nèi)強素質(zhì)。任何大道德,如果沒有小故事作烘托,都難以在青少年心靈中產(chǎn)生共情。沒有形成共識、產(chǎn)生共振的教育教學,最后會變成自說自話,思政課教育教學也要講究“大事化小”。講故事就是將“大事化小”的辦法。講好故事是有技巧、有方法的,需要教師通過練習獲得。思政課教師要自覺練好內(nèi)功,主動提升表達、溝通和傳播能力,加強對學生的研究,用學生喜歡的表述方式,把“我們想講的”和“學生想聽的”結合起來,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要在語言上琢磨、語調(diào)上講究、肢體上參與、表情上渲染、節(jié)奏上掌握、細節(jié)上考究。會講故事到講好故事還需要真情實感,還需要思政教師用心思考、全情投入。
2.外借他力。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特別是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發(fā)展,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興媒體、自媒體已成為新的話語平臺。青少年學生與新媒體天生結盟,是網(wǎng)絡時代的原著居民。要讓青少年學生愛上思政課,我們思政教師就必須大膽上線,主動沖浪,搏擊網(wǎng)絡。要主動用好網(wǎng)絡平臺特別是新媒體,講好思政故事、傳播思政好聲音。如把好故事運用學生喜歡的短視頻、數(shù)據(jù)可視化、資源包等多種形式,增強傳播內(nèi)容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增強吸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講事實才能說服人,講形象才能打動人,講情感才能感染人,講道理才能影響人。我們思政教師一定要“get”講故事的技能,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讓學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作者單位: 西安市閻良區(qū)武屯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