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彤
(沈陽市紅十字會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13)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是指冠狀動脈血管發(fā)生粥樣硬化病變造成血管出現狹窄或者堵塞情況,進而導致心肌缺氧或者缺血發(fā)生心臟病,臨床表現為胸痛、心悸、發(fā)熱、以及猝死等癥狀,該疾病的發(fā)生與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以及季節(jié)變化等多種因素息息相關,因此,在治療的同時可以通過對其進行一定的護理干預,以此來改善飲食、生活、環(huán)境等可改變危險因素對疾病的影響,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良好的保障[1]。本次研究選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83例冠心病患者,給予一般護理和綜合性護理兩種不同護理方式,分析實際護理效果,現將具體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83例冠心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治療的順序進行分組分為常規(guī)組和實驗組,常規(guī)組41例,男性25例、女性16例,最小年齡55歲,最大年齡74歲,平均年齡(63.5±2.2)歲,實驗組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最小年齡52歲,最大年齡75歲,平均年齡(65.1±3.8)歲,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結果可以對比。納入標準:①參與研究的83例患者均被醫(yī)院根據疾病診斷標準確診為冠心?。虎诨颊弑救思捌浼覍僦獣员敬窝芯坎⑶抑鲃雍炗喲芯客鈺?;③本次研究已經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2]。排除標準:①排除患有其他嚴重器官組織和精神疾病患者;②排除拒絕配合治療和護理的患者[3]。
1.2 方法:常規(guī)組給予一般護理,護理主要工作包含以下內容:入院后的基礎指導、治療中的用藥指導、以及飲食與運動等其他生活指導干預[4]。
實驗組采取綜合性護理,護理主要工作包含以下內容:①疾病健康教育,當患者入院以后,護理人員要通過各種渠道與方式全面了解其實際疾病狀況和個人生活情況,選擇最為適宜的形式告知其與家屬實際疾病情況、具體治療過程、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幫助其可以正確的認知疾病,消除對疾病的盲目、不科學的認知[5]。②心理疏導干預,大部分患者在患病以后都會產生抑郁、焦慮、擔心等不良心理和負性情緒,導致治療依從性比較差,大大影響了治療的效果,因此,護理人員要時刻關注其心理變化,及時與其進行溝通與交流并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通過治療成功的案例對其進行疏導與鼓勵,幫助其樹立對治療的信心,提高治療配合度和依從性,為臨床治療奠定基礎,另外,護理人員還要告知其負性心理與情緒還會加重疾病的情況,讓其充分認識到情緒對疾病的影響作用,以此來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6]。③用藥指導監(jiān)督,冠心病發(fā)作時常規(guī)并發(fā)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疾病,治療過程中需要長期堅持服用藥物,部分患者因自律能力比較差,常會出現減量、斷藥等情況,因此,護理人員先要詳細告知其堅持按時按量用藥的重要性,同時告知其用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指導和監(jiān)督其合理用藥[7]。④生活護理干預,生活護理干預主要包括飲食和運動兩個方面,對于飲食而言,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進食高蛋白質、高維生素、低脂肪等易于消化的食物,并遵循少食多餐原則,為機體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對于運動而言,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身體恢復情況,制定科學的康復運動計劃,并按照循序漸進原則展開康復運動,如散步、慢跑、健身操、太極等運動方式,逐步加強運動強度,通過運動提高其身體抵抗能力,促進疾病的康復[8]。
1.3 觀察指標:①觀察常規(guī)組與實驗組生活質量,通過SF-36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定,評分高生活質量好[9]。②觀察常規(guī)組與實驗組治療依從性,通過醫(yī)院根據冠心病制定的治療依從性調查問卷表進行評定,總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41/42×100%[10]。③觀察常規(guī)組與實驗組護理滿意度,通過醫(yī)院根據冠心病制定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定,總滿意度=(比較滿意+一般滿意)÷41/42×100%[11]。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通過SPSS24.0對本次研究的數據進行分析統(tǒng)計,生活質量作為本次研究的計量資料,用(±s)形式表示,t進行檢驗,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作為本次研究的計數資料,用(%)形式表示,卡方進行檢驗,如果P<0.05,說明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實驗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比常規(guī)組的高,生活質量好,兩組結果對比差異較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s)
2.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對比:實驗組患者治療總依從率為97.61%,顯著比常規(guī)的85.37%高,兩組結果對比差異較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對比(n)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95.24%,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80.49%,兩組結果對比差異較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冠心病是臨床醫(yī)學中比較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呈現不斷上升趨勢,醫(yī)療水平的進步使得該疾病的病死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比較嚴重,為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需要在治療的同時加強有效的護理干預[12]。一般護理是一種比較機械化的護理模式,偏重治療過程,對患者的護理工作缺乏連貫性和針對性,另外,一般護理的護理過程忽略了對其整體的考慮和照顧,包括個體化心理、個性化需求、以及實際疾病影響等方面的因素,造成護理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且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差[13]。綜合性護理干預是臨床醫(yī)學中一種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護理模式,其是以患者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將護理程序系統(tǒng)化與標準化,整個護理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且協(xié)調一致,對護理質量的控制也非常嚴格,可以為患者提供較為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14]。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采取綜合性護理干預的實驗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比常規(guī)組的高,生活質量好,且實驗組患者治療總依從率為97.61%,顯著比常規(guī)的85.37%高,另外,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95.24%,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80.49%,兩組結果對比差異較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本次研究中將綜合性護理分為疾病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干預、用藥指導監(jiān)督、以及生活護理干預四個部分,其中疾病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及其家屬正確認知疾病和臨床治療,其與家屬在全面了解疾病知識以后能夠有效的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fā)作時間和次數。心理疏導干預則可以及時緩解與消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心理和負性情緒,幫助其樹立治療的信心,并不斷提高治療與護理的配合度和依從性,進而為臨床治療效果提供良好的保障。用藥指導監(jiān)督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其養(yǎng)成堅持按時按量用藥的好習慣,提高藥物治療的有效性,促進其疾病的盡快康復。生活護理干預作用在于幫助患者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通過合理飲食和科學運動提高機體抵抗力,控制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說明綜合性護理干預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非常顯著。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臨床治療中應用綜合性護理干預,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還能夠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和滿意度,應用價值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