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爽
摘 要:勞動教育的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來說是一項極其正確的舉措,學校應該積極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以勞動為榮的社會價值觀。隨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本文將對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活動的必要性和現狀做詳細闡述,并根據學生目前的發(fā)展情況提出幾條科學合理的途徑,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途徑探析
一、引言
社會的發(fā)展在帶給人們便捷的同時,各行各業(yè)的經營模式都在面臨被淘汰的風險,我國職業(yè)教育事業(yè)為了跟上時代發(fā)展也在不斷做出教學調整。國家需要的人才不僅要具備充足的科學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在進入社會以后能夠腳踏實地靠自己的行動獲取成功。這種情形對高職院校學生來說是一個嚴峻而艱難的挑戰(zhàn),意味著他們在學校既要自主完成基本的課程標準,又要在學校和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勞動教育,進入社會后才能謀求一份期望的工作,為以后進入社會增強與他人的競爭力做準備,從而在現實中獲得較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
二、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活動的必要性
(一)勞動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
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勞動教育是適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教育學家陶行知曾告誡我們:“只有從內心尊重勞動并樂于勞動的人才有能力征服大自然,才有可能創(chuàng)造出理想中的世界,那些心存僥幸偷懶的人最終都不會有大的作為”?,F代職業(yè)教育就采取了這一正確理念,將勞動教育作為高職院校學生應修的課程之一,積極貫徹與落實國家教育事業(yè)。勞動教育與語、數、英等學科不同,它并不是單純的教會學生學習新的知識,還重在它本身具有的育人特性,尤其是對于大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來說,影響更為深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很多學生不愿意自主從事勞動,亦或是父母的寵愛讓他們肆意生嬌、勞動意識薄弱,尤其是進入高職院校后,由于高職學生文化基礎差,更需要勞動教育刺激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活動開展不僅能促使學生養(yǎng)成吃苦耐勞的優(yōu)秀品質,同時還會培養(yǎng)堅毅性格,為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根基。
(二)勞動教育符合當前教育改革新形勢
當前的教育改革形式旨在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促使他們得到全面發(fā)展,因此勞動教育的開展在高職院校中極其重要。人才培養(yǎng)不僅要學生思想上獲得進步,還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綜合發(fā)展。勞動教育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還能提高了學生社會抗壓能力。雖然其它課程的設立已足以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但勞動教育的加強無疑是錦上添花,將學生所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為縮減與西方國家的教育差異,近些年我國教育也做出了很多方面的改革,重點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養(yǎng)成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好習慣,這與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課程的開設觀念不謀而合,促使學生在生活中自主進行教育實踐。開放性的勞動教育能讓學生擺脫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通過實踐學來的知識遠遠超于書本文字理論。所以,勞動教育在高職院校中的開展十分符合當前教育改革新形勢,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發(fā)展。
三、高職院校中勞動教育的現狀
(一)勞動教育指導理念落后
雖說國家和學校已經認識到勞動教育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發(fā)展頗有益處,但傳統教育遺留下來的弊端仍影響著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使實施過程中受到阻礙。主要問題之一便是高職院校中勞動教育指導觀念與現實脫軌,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勞動教育仍止步不前。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是讓學生樹立以勞動為榮的正確社會價值觀,雖然高職院校里大多數教師都從業(yè)多年,有著非常豐富的教育經驗,但深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進而禁錮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同時教學內容也有所側重,他們更偏重于主科目的教學,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在這一觀念影響下,使得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無法有效落實,勞動價值觀念無法深入人心,不符合社會發(fā)展實際需要。
(二)輕視勞動教育考核
在高職院校中,高數、英語等課程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點關注,而勞動教育此類課程則備受冷落,究其原因,則會發(fā)現其它課程的考核方式需要學生完成上下課打卡以及參加期末考試,勞動教育同樣也應該受到平等的對待,老師應該嚴格記錄學生每次活動的到場情況,對不來參加的學生記曠課或給予其它處分。實際上,很多教師不重視勞動教育,歸根結底在于他們淺顯的認為勞動教育對學生專業(yè)成績影響不大,因而時常應付了事,這樣做只會讓學生輕視勞動教育帶來的正面價值,進而促使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無法獲得有效提高,不利于學生正確社會價值觀的形成。
四、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的途徑
(一)課程指導理念需要與時俱進
針對上述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現狀,學校應正視問題所在,做出實際行動上的改變,勞動課程指導理念需要與時俱進。不管是資深教師還是年輕教師,都應積極主動地學習正確的勞動教育價值觀,不能忽視學生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高職院校領導也需大力配合教師發(fā)展勞動教育,使其形成獨具特色的勞動教學模式,為國家、為社會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
比如,加強教師勞動教育指導與培訓,教師只有通過培訓與考核方可上崗教學,只有教師真正意義上重視勞動教育發(fā)展,才能引領學生,提高學生勞動意識。偉大的毛主席在國民黨封鎖全國經濟時,就主動下地勞動,與普通戰(zhàn)士們一起,為大家樹立了正確的學習榜樣,也獲得了民眾們的擁護和支持。周恩來同志同樣也非常熱愛勞動,在某次去工地視察時,便親自與工人們一起推土石、建筑水庫,盡管手指被擦傷也絲毫不在意,受到大家敬佩與愛戴。習近平總書記也曾說“勞動最光榮”,勞動是人類幸福的源泉,中華民族應秉承這一理念,實現建設小康的社會目標。所以,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展開的領導者,也應積極參與勞動體驗過程中,讓學生們明白勞動不分階級,從而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
(二)完善勞動教育考核體系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發(fā)現,高職院校里缺乏合理的勞動教育考核機制,想要加強學生勞動教育的培養(yǎng)就要突破現實束縛,積極采取新的教育考核方法,從而確保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首先,學校應該主動與學生家長達成一致的教育觀,提高對學生日常生活的要求,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勞動行為意識。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應與有關教育部門取得密切聯系,幫助學生在初中就積極參與到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為高職院校繼續(xù)開展勞動教育做鋪墊。最后,高職院校應該將對學生的勞動教育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勞動學習氛圍,讓學生深刻領會“勞動光榮,人人有責”這句話的意義所在,進而提高社會責任感。比如,教師可以根據選課人數分組管理,5-10人為一組,再讓大家自主選擇勞動小隊長,教師與小隊長交流就可以迅速掌握班級同學狀況。然后教師要告訴大家最終的考核是按照小組及個人的綜合表現打出不同的分數,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更加有集體榮譽感,從勞動中收獲最美的果實,也是一種非常有成就感、自豪的事情。
(三)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勞動是人類生活中最基本的一項活動,人們的學習與經驗的獲得都離不開社會活動的參與,可以說一切文明果實都由最初勞動所獲。如果一個學生不尊重勞動成果,那便很難立足于社會。因此,每一個學生都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樹立正確勞動教育價值觀。
比如,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對勞動教育的看法,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首先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詢問學生,便發(fā)現竟有高達80%的學生不知道圖書館是如何運營的,更不知道圖書管理員每天要做那么多勞務工作,這足以說明很多學生缺乏正確的勞動觀。接著,基于該情況,學校便開始組織學生接受勞動教育,在教師帶領下分批參觀圖書館,讓學生義務整理圖書并正確排放。在活動開展過程中,不少學生會產生抱怨情緒;還有不少學生認為非常辛苦;只有極個別的學生毫無怨言的整理直至結束。本次活動的開展,讓學生體會到了勞動的不易,因而更加珍視個人與他人的勞動成果,最終達到了勞動教育目的。
(四)積極開展勞動教育活動
勞動教學實踐不能僅局限于校園內,還應不斷探索新的勞動教育途徑,將勞動教育與學生專業(yè)實踐有機結合,為學生日后進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比如,廣東某高校規(guī)定學生必須參加新開的勞動課,課程的成績會納入綜合測評中,從而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此外,學校還應響應愛心捐贈的號召,在校園內舉辦社會公益活動,帶領大家投入到勞動中,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更加體會到勞動光榮的意義。所以,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勞動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工匠精神。
五、結論
總而言之,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勞動教育至關重要,學生只有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的正確指導才能為進入社會與他人競爭做好充分的準備。學校首先要明確開展勞動教育活動在高職院校里的必要性,其次要認清勞動教育在學校里實施的問題所在,針對性的制定有效舉措以促進勞動教育活動能夠順利進行,進而逐步形成正確的勞動教育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朱明月.關于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學風建設的意義及路徑探析[J]. 時代教育(3).
[2]苑彤, 姜薇. 淺探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以江蘇城鄉(xiāng)建設職業(yè)學院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18):419-420.
[3]王海格.素質教育視域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研究[J]. 文存閱刊.
[4]張?zhí)壹t.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途徑探究[J]. 當代職業(yè)教育(5):35+52-53.
[5]王麗娜,劉鵬.高職學生勞動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J]. 中國外資, 2013(14):306-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