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燕
(甘肅省慶陽市人民醫(yī)院,甘肅 慶陽 745000)
聲帶息肉,是一種典型的慢性喉炎的嚴重病癥,聲帶淺表層出現(xiàn)良性病變組織,嚴重影響了到發(fā)音與說話[1]。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用聲不當、不良生活習慣是主要誘發(fā)啊因素。對于該疾病,內鏡下聲帶息肉摘除術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并在術前、術中、術后配以針對性護理干預,促使患者早日康復。舒適護理是現(xiàn)階段較為流行的護理干預模式,可使得患者生理、心理及情感保持舒適狀態(tài),盡快改善病情,優(yōu)化預后?;诖?,本研究選取內鏡下聲帶息肉摘除術患者,對采取舒適護理干預模式的相關情況進行總結,為疾病治療提供客觀參考依據(jù)。
選取我院2018年收治的80例內鏡下聲帶息肉摘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男48例,女32例,年齡30~70歲,平均年齡(45.4±3.8)歲。以選入組別的順序分為兩個小組,單數(shù)為對照組,偶數(shù)為觀察組,對比一般性資料差異較?。≒>0.05)。
兩組患者均于內鏡下進行息肉摘除手術。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加強健康教育指導,并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進行照顧,囑咐患者按時服藥等。觀察組接受舒適護理干預。
1.2.1 術前舒適護理
①心理護理。入院后,護理人員實施針對性心理干預,為患者詳細地講解整個手術過程,提前告知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適感,引導患者做好心理準備,積極配合臨床治療;②口腔護理。告知患者應保持口腔情節(jié),術前3 d用0.9%氯化鈉注射液漱口[2]。同時,告知患者不得攝入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對于戴有義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告知其先將義齒取下,避免影響手術順利進行。
1.2.2 術中舒適護理
麻醉前,護理人員應細致地咨詢患者是否存在麻醉過敏史,采取局部麻醉方法,并重點講解麻醉方法及可能會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并囑咐患者深呼吸,放松身心。當麻醉起效后,備齊所需器械、藥物,并協(xié)助患者取最舒適手術體位。同時,護理人員積極同患者交流,轉移注意力。另外,當手術醫(yī)生把內鏡置入到病變部位時,護理人員應準確操作攝影,并如實保存。積極協(xié)助醫(yī)生鉗除息肉,且使用甲醛固定所鉗除的組織。
1.2.3 術后舒適護理
術后,護理人員及時把手術結果告知患者,積極消除患者擔憂、焦慮等不良情緒;重點查看呼吸道是否通暢、是否存在感染癥狀,定期協(xié)助患者翻身,有效排痰;為了降低疼痛感,應對呼吸道進行持續(xù)濕化;囑咐患者不得大聲講話,避免損傷聲帶;指導患者科學飲食,術后初期最好攝入流食,待到咽部不適感有所緩解后,循序漸進攝入普通食物。
自擬問卷調查表,對兩組患者服務體驗進行全面調查。
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處理,以(%)表示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并通過x2檢驗。若P<0.05即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據(jù)統(tǒng)計得知,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服務體驗對比[n(%)]
目前,舒適護理廣泛運用于臨床,人性化、創(chuàng)造性、系統(tǒng)化特征突出,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保證患者身心始終處于愉悅、舒適狀態(tài),進一步強化臨床治療效果[3]。在內鏡下聲帶息肉摘除術患者治療中實施舒適護理干預,基于患者心理現(xiàn)狀及病情制定科學、合理、可操作的護理計劃,促使患者生理、心理保持舒適狀態(tài),注重護患交流與溝通,及時消除誘發(fā)病情惡化的因素,促使患者早日恢復。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再一次證實了舒適護理干預的獨特優(yōu)質,值得臨床廣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