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英
摘要:項目教學法是新課改大力提倡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在高中理綜教學中已經(jīng)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效果。本文主要闡述了項目教學法在高中理綜教學中應用的原則與策略,以期為教學實踐及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 ?理綜 ?項目教學法
理綜全稱理科綜合測試,指的是在高考中物理、化學、生物三科的合卷,是高考改革方案的重要內容,意在引導中學生均衡發(fā)展的同時,突出其愛好與特長,并借此緩解中學普遍存在的偏科問題?;诶砭C教學的綜合性特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兼顧生物、化學與物理的學科特點,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理綜教學質量。
項目教學法強調以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教學活動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操作能力、溝通能力與合作能力,符合理綜教學的實際需求。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注重項目法在課堂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全面挖掘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項目教學法在高中理綜教學中應用的原則
(一)以學生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是項目教學法的最大特點,也是教師在運用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原則。即使教師不信任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不能過多地干預項目的執(zhí)行,以免阻礙項目教學法的順利開展。在理綜教學中,教師要對自己進行合理定位,即學生知識建構的引導者、項目設計者及項目活動組織者,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使其依照自身經(jīng)驗與外部信息來對新知識進行反饋,實現(xiàn)對項目教學活動的控制,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習目標。
(二)合理設計項目
項目教學主要圍繞“項目”這一中心來開展教學活動,因此只有保證“項目”設計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才能推動項目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合理的項目設計不僅要包括課程教學知識點,還強調能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做到與已有知識體系的良好銜接,進而引導學生基于已有知識體系學習新知,最終完成新知識的建構。
(三)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
項目教學同其他新型教學模式一樣,均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受傳統(tǒng)課堂環(huán)境及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短時間內無法很好地適應新的教學模式,不愿意去表達,也不能表現(xiàn)出參與熱情。對此,教師要創(chuàng)建有利于項目開展的教學情境,對以往沉悶、嚴肅的課堂環(huán)境進行改善,發(fā)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同時,還應鼓勵學生展開小組合作,讓小組成員多交流,對相關的觀點進行確定與假設,實現(xiàn)有效的項目教學。
(四)結合項目過程與結果進行評價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以學生的知識點掌握程度為唯一的考核標準,不僅缺乏完善性與科學性,還對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了極大打擊。而項目教學法本身的特點便決定了需要從學生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及項目進行過程來展開評價,由此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評價方式的突破與改善。同時,項目教學不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開展的,而是圍繞項目進行設計,以“意義建構”為中心,因而要結合項目過程及結果展開評價。
二、項目教學法在高中理綜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一)結合日常生活,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理綜中的任何一門學科知識均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應用項目教學法時,要充分結合日常生活來進行學習項目的設定,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提升教學效率。
例如在開展項目教學時,可以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汽車打滑”現(xiàn)象引入教學,采用問題引導的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汽車打滑的原因是什么?汽車打滑會引發(fā)安全事故,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汽車打滑來降低事故發(fā)生呢?”通過問題,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將物理知識與生活知識聯(lián)系起來。另外,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夠反映學生的知識了解程度與實際應用能力,只有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才能確保知識的活力。
(二)突出學生主體,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在項目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一個完整的項目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與合作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按照合理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小組成員多交流,并對相關的觀點進行論證,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意識。
例如,以“溶液配制”項目教學為例,首先,教師應親自示范溶液的配制,幫助學生掌握有關溶液的基礎知識與配制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合作意識。其次,教師要合理安排項目學習課時,一般為2—3個課時,同時做好教學前的準備工作,以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綜合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及學習成績等作為標準來劃分學習小組,做到小組成員優(yōu)勢互補,并且尊重學生意愿,促進小組成員的溝通與交流。最后,進入項目的實施階段后,依照設置的教學項目,引導學生通過相關學習資料的搜集先進行自主學習,再在小組內展開討論,教師可以通過自己設計的課件向學生展示有關項目學習的資料,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教師對小組討論成果進行分析與總結,同時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學生展開交流與討論。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完善新知識的建構
關于項目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可借助一些實驗內容,以更多的表現(xiàn)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向學生展示更為豐富的理綜知識,加強新舊知識的有效銜接,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重構。
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一節(jié)內容為例,首先,設計項目內容:教學前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指導制作生態(tài)瓶,要求學生觀察瓶內生物的具體生存狀況并記錄,之后在課上展示與闡述小組的觀點,最終討論生物存活需要的關鍵要素。其次,進行課時設計與項目準備工作,一般為2—3個課時,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準備必要的項目工具。在實施階段,教師要依照學校教學資源情況讓學生自主制作生態(tài)瓶,教師提供技術與工具支持,學生展示自己的制作結果與觀察結果,并討論以往的項目經(jīng)驗與知識體系。最后,在項目評價階段,以小組評價與課堂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自主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評價項目的實施過程與結果,促進學生反思。
項目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于高中理綜教學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與綜合性學習能力,需要教師明確其具體的應用原則,從而確保其價值的充分發(fā)揮。
參考文獻:
[1]尹冬華.探索項目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成才之路,2019(15):80.
[2]袁二平,宋金明.芻議項目學習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4(3):62.
[3]呂輝華.項目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理科考試研究,2016(5):64.
[4]王令玲.以“四兩”撥千斤——談項目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