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去評定一節(jié)語文課好與不好,這不僅取決于教師對課堂所教授知識的熟練程度,還取決于對課堂整體氛圍的把控。一個精彩有趣的導入語則是營造課堂氛圍的有效方法,要善于運用相似情境創(chuàng)設課文中所要表達的內容,利用聲音、圖像技術制作與文本相似的情境,用情感共鳴奠定課堂基調,從而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致,以此達到理想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導入語;導入語初探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1-0124-02
一、設置懸念導入法
設置懸念作為導入語在西方國家更常見,先用一個問題來設置懸念,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好奇心進入課文,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發(fā)現(xiàn),用有效的問題式導語作為課堂的開頭,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樂趣。在教《司馬光》一課時,我先給學生講了他們熟悉的故事:“熊大、熊二小時候在草地上玩捉迷藏,熊二不小心被光頭強抓走,丟在一個沒有水的大水缸里,熊二怎么都逃不出來,試問同學們,假如自己是熊大,誰可以想出一個又快又好的辦法來救出熊二呢?”這時候大家紛紛活躍起來,開動自己的小腦筋眾說紛紜,經過短暫討論后引入課文司馬光砸缸救人,這樣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
二、幽默故事導入法
喜歡聽故事是低年級學生的天性,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學會講故事可以說是必備的技能了。假如用一個有趣的故事作為新課堂的導語,相信這樣會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喜歡上你的課堂,長此以往,學生在語文上的成績也會有顯著提升。舉個例子來更好地說明一下,在教授《軍神》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軍神”這個概念,能更深入地了解我國英雄劉伯承,便用《三國演義》中的“刮骨療毒”這個有趣的故事把學生帶入課堂,一方面學習了名著,另一方面可以帶領學生更好地學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
三、插圖導入法
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情況,特意對課文進行圖文注釋,插入相關的圖片,看圖相比之下更直觀,也更容易接受,這種方法很容易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致,由此來輔助進行教學,效果相對較理想。比如在學習《小柳樹和小棗樹》這篇課文時,通過插入兩幅圖片作為導語進入,第一幅圖上的棗樹光禿禿的,而柳樹已經長出柳條,第二幅圖上棗樹正當茂盛的時候而柳樹葉子卻正在慢慢變黃。用這種圖片進行對比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直觀地觀察到變化所在,比我們用空洞的文字來描述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引起他們的興趣之后,再去思考產生這種差別的原因,緊接著再帶入文章去學習。這樣會加深學生對課文學習的深度,也能鍛煉他們去主動思考的能力,這樣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更容易接受這種事物變化的原因及特征。
四、謎語、音樂導入法
猜謎語游戲,相信會很受小學生喜愛,畢竟他們的年紀尚小,處于一個貪玩的年齡階段,那我們不妨把游戲帶入課堂,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經過多次試驗,我發(fā)現(xiàn)這種帶有游戲的課堂更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例如在教《蝸牛的獎杯》這節(jié)課時,用一種猜謎語的方式引入,“頭上天線伸出去,背上背座大房子”猜一個動物,這時候大家議論紛紛,積極參與進來,成功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接下來很成功地把學生帶入本次課堂。小學生正處于好動的年齡階段,音樂不僅可以放松他們的心情,而且還可以讓他們快速地融入要學習的情景中,比如在學習《靜夜思》時,先給大家來段思鄉(xiāng)的曲子,在音樂當中感受意境,用理解去學習的方式進行授課。
與此同時,我以《靜夜思》為詞,再示范唱詩,當小學生融入意境之后,緊接著進行提問:“此時的你在想什么?做一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很積極地說出自己的思考,趁此機會,帶領大家進行思維擴散,快速融入文章的學習。
五、情境導入法
此情此景,講的就是情與景相呼應、相融合,通過情景導入可以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情景共鳴帶領學生深入地去學習課文,這種教學方式用得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語文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聲音、圖像技術制作與文本相似的情境,用情感因素奠定課堂基調。在教學生學習《家》這節(jié)課時,我就采用了情境導入這種方式來進行,在開始授課前向同學們提了一個問題:“你理想狀態(tài)的家是什么樣子呀?可以和教師、同學們一起分享嗎?”同學們的答案也很有意思,有的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可以陪我一起看動畫片”,有的說“要有好多好多好吃的和好玩的”等等,把學生帶人家的溫暖中,等大家熱情高漲之后,馬上切入正題,讓大家一起大聲朗讀《家》,情境導入法可以很快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幫助他們快速地走進本節(jié)語文課堂。
六、結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要通過自己的方式幫助小學生克服那些容易造成偏科的因素,導語設計可以薦助我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秀榮.試論小學語文課堂導語設計技巧[J]赤子,2018(15).
作者簡介:白亞同(1982.07-)男,漢族,甘肅省定西人,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
(責編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