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巴首部公路喜劇電影《六月與弓箭》反映出中國公路電影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由于對該片的好評大多集中于其中特有的高原風光、民族風情,加之“風景”本是公路電影的類型元素,因此,可以“風景”為切入點,探討影片的成就與不足。該片以公路片的形式展示了白玉縣獨特的自然風光,但是影片對風景的拍攝手段不多;另外,公路電影中的風景不僅是單純的地理地貌,更應該承載豐富的文化內04;影片中的風景也應該與人物相應襯,使景、人、情合而一體。作為公路電影,可以打破在人物及情節(jié)上的桎梏,力避類型電影的模式化,使國內類型片呈現多樣豐富的內涵與形式;而在文化弘揚文化方面,可以更加深入細致地突出特色,而不拘泥于表面、簡單的呈現。
關鍵詞:康巴;公路電影;《六月與弓箭》;風景
2017年4月7日,康巴首部公路喜劇電影《六月與弓箭》上影。公路電影作為一種成熟的電影類型,具有獨特的現代品質及文化內涵。邵培仁、方玲玲綜合之前研究,將公路電影界定為:以公路作為基本空間的電影,通常以逃亡、流浪、尋找為主題,講述主人公在路上的所見所聞,顯示出現代社會中人與地理,人與人之間的復雜關系和內心世界。[1]2001年,施潤玖拍攝電影《走到底》宣稱為中國第一部公路電影,經過十余年地探索,《人在囧途》《無人區(qū)》《心花怒放》等在票房口碑方面都有良好成績,更是推動了中國公路電影的類型化發(fā)展。2017年4月7日由林波執(zhí)導,王藝嘉、楊梓鐸主演的電影《六月與弓箭》上映,四川甘孜日報發(fā)表新聞:今日,白玉縣與四川福森時代影業(yè)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投拍的院線電影《六月與弓箭》在全國各大院線隆重上線。白玉縣通過電影的藝術形式,不遺余力推介本土文化旅游,電影正式與觀眾見面,這無疑是我州文化生活的一個大事件。新聞中主要強調影片的康巴藏區(qū)特色,因此介紹時強調:該片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一一中國河坡藏民族手工藝鍛造技藝之作“河坡藏刀”為引子,講述了紅軍后代在藏區(qū)尋找?guī)椭容叺牟刈逋笕瞬⑺瓦€信物的故事。該片大量啟用白玉本土演員,展現了藏漢民族深厚的友誼,展示了白玉縣獨特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是國內首部康巴地區(qū)公路喜劇電影。而且預期:觀眾觀看之后,一定會對大美白玉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
雖然號稱康巴首部公路喜劇電影,但是排片量不多,社會影響并不大,網上為數不多所謂影評,均是觀后感。通過學術搜索引擎搜索,目前尚無電影《六月與弓箭》的任何研究。但是另一方面,自新世紀初以來,中國電影人對公路電影的創(chuàng)作一直堅持探索,《六月與弓箭》將故事放置于“康巴”這一獨特的地理文化中,使電影別具新意。因此,對于具有一定開拓意義的康巴首部公路喜劇電影有必要進行研究和探討,以使中國的類型電影能夠更高效地發(fā)展。
網上的評論,多集中于片中高原特有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族風情,加之沿途的“風景”本是公路電影的類型元素,因此,可以“風景”為切入點作探討。
現代漢語詞典“風景”意為“一定地域內由山水、花草、樹木、建筑物及某些自然現象形成的供人觀賞的景象”。風景的研究一直集中于建筑學、地理學,但二十世紀,風景也成為人類學、民俗學研究的課題,并日益呈現出跨學科的研究態(tài)勢。在電影中“風景”大致呈現出自然風景和人文風景。
《六月與弓箭》中呈現了大量自然風景。新好萊塢的公路電影,大都以中西部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作為公路電影的背景,而國內的公路電影數量本就很少,多以北方、農村為背景,而《泰囧》則以泰國、《等風來》以尼泊爾,《心花怒放》以云南為背景,《六月與弓箭》首次將故事設置于藏區(qū),這也形成該部影片最突出的特色。影片的主題是公路電影常有的“尋找”;情節(jié)上類似于《等風來》《康定情歌》;人物塑造方面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天真、純潔、執(zhí)著的都市少女和狡猾但又不失良知的商人,缺乏典型性。而作為敘事類作品三大要素之一的環(huán)境,在影片中占有較大份量。導演林波系四川省科學與探險協(xié)會副秘書長、四川傳媒學院講師。制作外多部紀錄片,獲中國第二屆“紀錄中國”導演金獎。攝影執(zhí)導白龍為北京草原往事文化傳播中心藝術總監(jiān),曾任《狼圖騰》攝影師,內蒙古電視臺品牌欄目《草原往事》的攝像、制作,多次獲得國內外攝影獎。藏區(qū)天然的風景與導演、攝影豐富的經驗應該形成本片的自然景觀成功展現的保障。影片開頭以黑白、驚驚的鏡頭回憶六月在公路上搭車成功,接下來以倒敘的方式呈現六月搭車的過程,因為與前一黑白鏡頭的對比,所以,接下來,畫面中的藍天、白云、綠色連綿的群山,以及一條伸向遠方寂靜而寬闊的公路,與歡快、節(jié)奏分明的打擊樂形成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隨著女孩的找尋之路,影片主要以空鏡頭、俯拍鏡頭、大遠景呈現高原美景,草原、花海、牦牛、湖泊-------,也展示了高原的清晨、白天、黃昏、夜晚等不同時辰的景致。由于藏區(qū)本身所具有的令人驚嘆的自然景觀使得影片展示出自然素樸、壯麗奔放的審美效果,更會讓身處現代都市的觀影者瞬間對藏區(qū)產生神往之意,放影時觀眾發(fā)出的即時彈幕以及在網上的評論,都頻頻驚嘆景色之美,并表示很想去當地旅游。其中男女主在途中逐漸走近,產生情愫一段,用特寫和遠景交替呈現茂盛的草地,青蔥的樹葉,爛漫五色的野花,搖弋嬌嫩的花朵,與人物美好純潔的情感相輔相成,歡愉而浪漫。
另外,影片中的人文景觀也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不斷被呈現。公路是公路電影不可或缺的符號和標志。影片主要取景地為國道317和國道318,這兩條公路不僅是通往藏區(qū)的主要交通要道,也是旅行的圣地。在路上,觀眾隨著六月的行走,看到藏房、經幡、白塔、寺廟--------但是在拍攝過程中,與自然景觀的攝取也無太大區(qū)別,主要是從表面,或以特寫,或以全景展示??梢哉f,整部影片還是對康巴藏區(qū)主要的景觀作了較為全面地呈現。
作為出品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人民政府,制作本片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影片推廣白玉獨特的民族文化,所以,不難理解《六月與弓箭》中將風景放在突出位置。而且,無論是打破常規(guī)旅游宣傳片的模式,以有人物、情節(jié)的敘事性作品進行展演,還是把公路電影設置在康巴藏區(qū)這一獨特空間之中,都可看出導演對影視的開拓和創(chuàng)新,在中國電影轉型和探索階段,這一點應該是難能可貴的。但是,正因為是探索,所以亦有值得商榷之處,以影片中的風景為例:
首先,風景的拍攝雖然較為成功,但是拍攝手段不多,雖然本片被稱為小成本制作,在影片中不可能使用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的特效,但是影片中自然風景多用俯拍鏡頭、大遠景;人文景觀多用全景和特寫??梢圆捎酶嗟呐臄z手法,應給觀眾造成豐富的視覺體驗和感受。比如最具風格的好萊塢公路片《瘋狂麥克斯4》,漫天黃沙多為背景,但也將其作為前景,不僅營造荒原氛圍,而且對粗礪的人物形象也能起烘托的作用,特效設計中機車穿越黃沙時更是難以區(qū)分此時誰是主體,誰為環(huán)境。在《六月與弓箭》中風景僅僅作為背景,難免讓人覺得單調。
另外,公路電影中的風景不僅是單純的地理地貌,還應承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影片中無論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均從表面進行呈現,幾乎無內涵揭示。導演還是刻意地進行特色標志:藏地風景;讓當地人作為演員參演;插曲帶有民族韻味等,但是,都缺乏本質、精神、內涵的發(fā)掘。作為線索的藏刀,只用幾個特寫進行展示,而且鏡頭都是一晃而過,觀眾不能細致地觀賞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藏刀在藏區(qū)既是生活用具,又是防身武器,又是必備的妝飾(包括女性),亦是饋贈佳品,藏刀不僅有很強的實用性,還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用材講究,做工精美,有的藏刀用金、銀制成,并鑲嵌貴重寶石,所以價值不菲??蛋偷貐^(qū)白玉河坡鄉(xiāng)藏刀尤為出名。而影片僅僅亮出了藏刀的大致外形,觀眾根本無法欣賞其精致華美,更無從知曉其真正價值和文化內涵。
第三,影片中的風景應與人物相應襯,使景、人、情合而一體。影片雖將故事放置在康巴這一特殊的地理空間中,但是,如將具體環(huán)境替換后,并不會影響人物、情節(jié)及主題。一方面,是因為無論人物、情節(jié)、主題都未擺脫對之前國內外公路電影的模仿,另一方面,則是故事與環(huán)境并未有機融合??蛋透咴沫h(huán)境只是電影中作為人物活動的具體環(huán)境,缺乏隱喻、象征的內涵意義。相比較《瘋狂麥克斯4》,沙漠、綠洲既是背景、活動環(huán)境,又是符號和象征,對人物心理、主題意蘊都起暗示作用,片中景與人、景與情都相互交融。
最后,影片應大力突出特色,同時又應該真實地反映藏區(qū)。前文談到,本片出品方之一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對于影片亮點的打造即是康巴特色,所以,影片應該盡可能地突出民族特色,而片名《六月與弓箭》,就無法通過片名就清楚其中的獨特之處,在演員的選擇中,雖然有當地藏族的參演,但都是配角,其中如弓箭、黑幫老大這些角色都可以讓藏族演員擔綱,一是角色本身并不典型,對演員的演技并無太大挑戰(zhàn),另外,這兩個角色本來就是藏族,由藏族人來飾演更能體現其民族神韻。同時,特色的體現不應僅停留于外部表象,電影中更多的是展示外在自然、物象,民情風俗都少有攝入,僅有在藏家唱歌飲酒的場景,而對藏族思想精神方面的反映更是少之又少。然而,既然要讓觀眾了解藏區(qū),則應該盡可能真實、全面地對其作呈現、反映。對于藏地,西方影像中是“好萊塢”的殖民主義意識下所形成的民俗、宗教、政治大拼盤,而藏區(qū)自己的宣傳中,又往往刻意羅列草原、雪山、藏寨、寺廟等具有較強地域、民族符號性的景、物,打造圣潔、大美形象。而藏區(qū)之外,則有人將其視為圣地、世外桃園,有人又認為其閉塞、偏遠,是邊地、荒蠻之處?!鹅o靜的嘛呢石》的導演萬馬才旦在“導演闡述”中表示:“我渴望自已的方式講述,發(fā)生在故鄉(xiāng)真實的故事,要真實地反應藏區(qū)的現實生活?!彼运陨盍鞯姆绞皆谇逦墓适虑楣?jié)中反映真實的藏區(qū),沒有刻意強調唯美的自然風光,拍攝多取自然光,運用固定鏡頭、長鏡頭,景別多是遠景、全景和中景,形成客觀、冷靜地“旁觀”,場景、細節(jié)全部追求真實,并且在影片中如實反映人物的情感、氣質,因此,真實全面地再現了轉型期的藏族社會,反映出藏區(qū)在傳統(tǒng)和現代、世俗和宗教對立、融合過程中人的情感、信仰、觀念等等精神內在的變化。目前,藏區(qū)已進入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文學藝術需要跟進作真實反映,讓人們能夠正確、清晰地認識藏區(qū),這也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
《六月與弓箭》作為康巴首部公路喜劇電影,無論是電影的制作還是弘揚文化方面都作出了探索性的努力,但是作為公路電影,可以再打破人物及情節(jié)上的桎梏,力避類型電影的模式化,使國內類型片呈現多樣豐富的內涵與形式;而在文化弘揚文化方面,可以更加深入細致地突出特色,而不拘泥于表面、簡單的呈現,相信在中國電影人的努力下中國的影視業(yè)會取得良性發(fā)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民族學院康巴發(fā)展研究中心校級特色科研孵化項目:改革開放以來甘孜藏區(qū)的社會政治文學三重敘事研究(編號:KBHFB18005)之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朱茂青(1973-),女,四川康定人,四川民族學院副澎幼受,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影視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