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德潤心靈,法伴成長

      2020-08-24 11:20:27沈麗娟
      教師·下 2020年6期
      關鍵詞:優(yōu)秀品質(zhì)一體化法治

      摘 要:教育部審定了《道德與法治》教科書,旨在以文化“德”,以文育“法”,強調(diào)了德法并舉的重要性。文章著重以“德潤心靈,法伴成長”為觀點,芻議了德法教學策略二三點,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優(yōu)秀品質(zhì)和守法習慣,最終實現(xiàn)德法一體化。

      關鍵詞:道德;優(yōu)秀品質(zhì);法治;守法習慣;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1-02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8-0083-02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每個人面對的競爭都是很激烈、很殘酷的。社會的迅猛發(fā)展對每個公民的素養(yǎng)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新時代的需要,教育部審定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教科書,旨在以立德樹人為宗旨,普及法律小常識,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引導學生積極、愉快、健康地生活。審定這套教材的初衷是把道德與法治融入教育教學之中,以提升學生的道德核心素養(yǎng),向?qū)W生灌輸基本的法律知識,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眾多教學實踐證明,在新課改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重要課程。以“文”化“德”將課程目標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學生的身心、品格在教材編排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得以滋養(yǎng),有利于道德品質(zhì)的養(yǎng)成。同時,課程也注重把法治教育滲透其中,法治教育內(nèi)容在課程教材中占據(jù)了重要分量,不少課程以“文”育“法”,讓學生的法治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加強和提升,這有利于培養(yǎng)合格的小公民。

      通過這門課程的改革,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對德法教學策略略有所悟。以下分享日常的一些教學行為。

      二、加強道德教育,養(yǎng)成優(yōu)秀品質(zhì)

      (一)道德熏陶于情境活動中

      愛玩、好動,幾乎是每個小學生的天性,在所創(chuàng)設的生動的情境里完成道德教學活動必然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低年級的教學為例,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小,認知水平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德育大多是依附于活動實踐來開展的。將抽象教學轉(zhuǎn)變?yōu)橹庇^形象教育,有利于教學預設的有效生成和教學目標的落實。越來越多的教師注意到了這一點,改變了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采用了把活動搬進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市級教學觀摩課“大家排好隊”為例,為落實“培養(yǎng)禮讓特殊人群的品質(zhì)”這一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我區(qū)吳梅姐老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乘坐公交車讓座的情境。在情境中,教師分別飾演了多個角色,如老人、孕婦、殘障人士等。在活動中,學生身手敏捷,個個搶先入座,遵循“先來后到”的規(guī)則。當教師扮演的各種角色一上車,他們便遇到了是否禮讓的道德問題。在這個情境里,有的學生主動站了出來,有的學生無動于衷,有的學生則在內(nèi)心進行了一場道德的抉擇。很顯然,學生的反應并不一致。德法產(chǎn)生沖突時,學生該做個怎樣的選擇呢?教師適時導出課件中“孔融讓梨”等有關傳承中華美德的故事視頻,學生學禮尊法,身心得以洗禮,謙讓意識悄悄萌芽了,并在德與法的權(quán)衡中做出了正確的行為——讓座。教師僅設計了一場小活動,找準了一個小支點,便讓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情感觀、道德觀,很好地完成了一次從活動實踐到道德生成的轉(zhuǎn)化和落實。禮讓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就這樣于無聲處見行動。

      (二)開放社會實踐,嘗試道德教育

      所有學校的道德教育,都是一個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飛躍過程。對每個學生來說,道德教育都從零開始,逐步加深,逐級深化。如果僅依靠封閉的校園教育,學生獲得的道德感知是薄弱的、無力的、狹隘的,甚至經(jīng)不起長久的考驗。在品德課程“生活性、開放性”的特點引領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走出封閉的校園大門,積極參加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從而獲得豐富的道德感知。

      例如,仙游度尾中心吳名揚老師在教學“我們不亂扔”這一課時,以視頻展現(xiàn)了過去的課外時間里,該班學生經(jīng)常在教師的組織下,熱情地參加度尾鎮(zhèn)街道的衛(wèi)生清理和維護活動。這種舉動,既贏得了周邊群眾的大力點贊和支持,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小勤勞動手、自覺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可以借助不同的平臺組織多形式的實踐活動,讓道德教育在“潤物細無聲”的場景里逐漸滲透進學生的心靈中。

      又如,道德教育從來不是孤立的,更多的是與德育聯(lián)系在一起的。利用德育搭建的平臺,我們帶領學生在清明節(jié)等重要節(jié)日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目的是極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其緬懷革命先烈。學校的少先隊大隊部組織學生到革命老區(qū)或者英雄紀念碑,祭拜革命先烈,清掃烈士陵墓,并一起向先烈們宣誓等。這激發(fā)了學生的道德情感,也讓學生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另外,可以引導學生加入志愿者,走進社區(qū)開展志愿活動,清掃街道,幫殘扶貧助孤,與弱勢群體交心。

      三、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養(yǎng)成守法習慣

      (一)加強社會法治意識,學會懂法守法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段的學生,他們的安全意識和法治意識都是相對薄弱的,即使與法“擦肩而過”,或者觸碰了法律,他們也渾然不知。那么,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就是一個良好的平臺,教師在課堂上開展安全教育等各項法治教育,可以讓學生知法、懂法、守法,做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中的“交通‘信號要知道”這一課,旨在引導學生認識交通標志和掌握交通規(guī)則,養(yǎng)成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良好習慣。通過學習,學生不僅認識了很多常見的交通標志,增強了交通安全意識,還保護了自我的安全,同時保障了其他人的生命安全,有利于創(chuàng)建和諧的社會。一場教學活動,教會了學生認知交通,培養(yǎng)了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突出了教材所要求體現(xiàn)“加強社會法治意識”的精神。

      再舉“大家排好隊”這一課的例子。除有關道德培養(yǎng)的教學內(nèi)容,教材還安排了“怎樣排好隊”這個板塊,為學生呈現(xiàn)有序排隊的遵紀小常識。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公共場合“人人排隊,先來后到,保持間距,先下后上”,銀行取款保持“一米線”等知識,學生知道了排隊的基本規(guī)則,學會了正確處理排隊中遇到的問題,養(yǎng)成了排隊的良好習慣,同時學會了遵紀守法,提高了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

      (二)堅持情感滲透,養(yǎng)成守法習慣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已經(jīng)逐漸改變了過去的“填鴨式”與“注入式”教學模式,教師也不再把概念性的知識強行灌注給學生,而是通過言傳身教,以及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教學活動,向?qū)W生傳遞、滲透得體的言談舉止,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中習得法律常識,教育和指導自己的生活。由于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生活閱歷太少,對安全等的概念、意識淡薄,也不知道危險的后果,甚至對犯錯的行為不以為意。所以,要得到最好的法治教育成效,教師還要多多和學生展開情感溝通、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炙熱的關懷,愿意敞開心扉,與教師有事說理,無事談情。

      比如,班上不經(jīng)他人同意,總愛拿走別人東西的同學,屢教不改,漸漸被其他同學孤立。這在習慣養(yǎng)成的初始階段,是個危險的開始。而教師的情感教育和滲透或許能改變犯錯學生的人生軌跡。教師與他先談情,后說理,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了解學生貪戀別人東西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環(huán)境造成的,還是經(jīng)濟困難……找出癥結(jié),對癥下藥,或給予情感關懷,或給予物質(zhì)幫助,或給予習慣養(yǎng)成督促。這樣學生不僅受到了愛的啟蒙,還養(yǎng)成了良好的守法習慣。

      所以,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教師需要不斷適時地向?qū)W生傳遞關愛,并且對其進行道德養(yǎng)成和法治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法律就是他們生命中的“護生符”,學會做一個守法的好公民,同時也認識到法律存在于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德法一體化

      在小學階段,增加學生的生活服務體驗是必要的,但必須遵循學生的成長特點和規(guī)律,從少到多,由淺入深,逐級提升。這是通過小學生學習服務他人而實現(xiàn)道德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服務體驗可以沒有區(qū)域和概念的限制,教師可以課前機動安排,或者就地取材,學生隨時完成。這種服務體驗包括協(xié)助教師對差生進行"一帶一"的學習輔導,積極自愿參加或承擔班級及校園衛(wèi)生區(qū)的打掃,主動向在校的殘疾同學伸出援助之手,清潔社會公共場所環(huán)境等。這些付出,不在于多少、粗細,都是學生道德情感的層層累積。小學生借助熱情幫助他人,完成了一種親身經(jīng)歷的學習,同時激發(fā)了內(nèi)心的道德意識。在歐美國家,由于國情的不同,學校里都有這樣的課時安排,即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所規(guī)定的服務體驗活動,并且是無償?shù)?、義務的,并將此視作完成課程的一部分。這不僅為各個學生提供了提早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平臺,還培養(yǎng)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更可以讓其通過服務實踐等親身體驗形成道德規(guī)范。學生在諸多的道德情感體驗中,逐漸發(fā)現(xiàn)了法律與道德的異同點。兩者既相異,又相同,都可以調(diào)節(jié)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與關系,只是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的,而道德是個人的自覺行為。

      繼續(xù)以“交通‘信號要知道”一課為例,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交通信號和交通標志,知道遵守交通規(guī)則,既是遵守法律,也是踐行道德。做個文明交通員,體現(xiàn)了道德與法治的有機整合。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認識到,人人都應該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遵守法律和踐行道德,把自己已規(guī)范的道德體現(xiàn)在對法律的堅守上。因此,把現(xiàn)實生活與道德法治教學結(jié)合,可以更好地推進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一體化進程。這應該算是新教材“道德與法治”的創(chuàng)新之處及課程終極目標。

      五、結(jié)語

      讓每一個學生成為有德公民、守法公民,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利用“道德與法治”教材,為學生創(chuàng)設、搭建各種成長的平臺,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知識水平,增強法律意識,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要我們與時俱進,勇敢開拓革新,在教學上不斷突破自我,取得成就。

      參考文獻:

      [1]左夢飛.立德樹人 以法育心——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建議[J].湖南教育·d版,2016(10):12—13.

      [2]高本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新要求[J].福建教育,2016(39):49—50,58.

      [3]朱小燕.關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法探討[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18):52.

      作者簡介:沈麗娟(1979—),女,福建莆田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道德與法治。

      猜你喜歡
      優(yōu)秀品質(zhì)一體化法治
      優(yōu)秀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時間
      卓有成就的他們
      用奉獻締造服務 展現(xiàn)共產(chǎn)黨員優(yōu)秀品質(zhì)——訪鞏義市住建局辦公室主任張磊
      中州建設(2021年1期)2021-12-02 02:43:46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人大建設(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語文教學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討
      亞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2:15:10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01
      克里米亞完成入俄“一體化”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團結(jié)(2014年4期)2014-02-28 17:03:50
      房产| 福贡县| 汉阴县| 萨迦县| 石台县| 安国市| 富平县| 广平县| 嘉定区| 印江| 安阳县| 施甸县| 托克逊县| 化隆| 京山县| 金堂县| 信丰县| 图们市| 应城市| 鄱阳县| 班戈县| 石嘴山市| 宁波市| 托克逊县| 广东省| 忻州市| 衡东县| 满洲里市| 深圳市| 临夏县| 乌兰察布市| 贵阳市| 西峡县| 田东县| 鹿泉市| 湘乡市| 冕宁县| 滕州市| 长乐市| 黔江区|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