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統(tǒng)編語文教材循序漸進地安排了復述—簡要復述—創(chuàng)造性復述的語文要素。如何層層推進,步步落實,讓語文要素成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可以通過解讀教材,把握落腳點;直奔主題設計教學,找到切入點;讓位學生組織教學,引燃生長點;善抓契機后續(xù)延展,夯實關鍵點等方式,把握語文要素重點,夯實學生相應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語文要素;簡要復述;落腳點;切入點;生長點;關鍵點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49-0022-05
【作者簡介】倪凱顏,江蘇省無錫市港下實驗小學(江蘇無錫,214196)校長,高級教師,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
復述是促進學生把握主要內容、深入理解文本、發(fā)展思維、提升語言表達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重要的語文能力。在小學階段內容的編排中,統(tǒng)編語文教材循序漸進地編排了要求復述的課文,形成了一條貫穿三個學段的學習長線:二年級學習借助圖片、關鍵詞句、示意圖等提示講故事;三年級借助表格、圖文信息等復述故事;四年級了解故事情節(jié),簡要復述故事;五年級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這一編排在縱向上體現(xiàn)了有助于復述能力形成的連續(xù)性和發(fā)展性,橫向上又體現(xiàn)了整體性和綜合性,符合學生語文能力發(fā)展的生長性要求。那么,不同階段的發(fā)展要求如何層層推進,步步落實呢?筆者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上第八單元的教學為例,談一點自己的實踐與思考。
一、解讀教材:瞻前顧后,把握落腳點
葉圣陶先生認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的確,語文教材是“舉一反三”的例子,旨在發(fā)揮引導啟迪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入選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質兼美、具有語文教育功能的經典文章。統(tǒng)編語文教材為一線語文教師提供了明確的指引,我們要統(tǒng)整思維,瞻前顧后,找準語文教學的落腳點。
1.把握單元重點。
教材依據兒童的語言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雙線結構”(人文主題、語文要素)來組織編排。統(tǒng)編語文教材著力將語文素養(yǎng)的各種基本因素分成若干個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分布在各冊各單元教學內容之中,并清晰地寫明于單元導語中。語文教師研讀教材時,首先要緊緊圍繞這兩條主線來品讀。
四上第八單元的導讀,點明了人文主題:時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通過這一組課文,讓學生領略一些歷經千百年仍被廣為流傳的歷史人物,感受他們的智慧與人格力量。再看導讀頁的右下角:(1)了解故事情節(jié),簡要復述課文。(2)寫一件事,能寫出自己的感受。導讀指明了這一單元教學的語文要素著力點,在閱讀方面讓學生了解故事情節(jié),學習“簡要復述”課文。那么,教師瞄準“簡要復述”這一要素,要做的就是去解讀每一篇課文,了解每一課“簡要復述課文”的要求分別是什么,是如何層層遞進的,是否提供了哪些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形成“簡要復述課文”的能力。
這就需要我們特別關注課后習題與略讀課文導讀部分的要求。第一課《王戎不取道旁李》,要求“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第二課《西門豹治鄴》要求“默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并簡要復述課文”;第三課是略讀課文《故事二則》,要求“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表示故事發(fā)展先后順序的詞句,簡要復述這兩個故事”;在“口語交際”中,又要求“講歷史人物故事:講之前,好好讀一讀這個故事。可以把重要信息寫在小卡片上,幫助記憶”;最后,“交流平臺”清楚地指出,“簡要復述課文,要注意以下幾點……”
經過研讀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簡要復述”這一語文要素在每篇課文中的落實不是平面化的,而是被分解細化為不同的結構層次,也是由淺入深逐步提升的。第一課,根據對小古文的理解,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完整,講準確;第二課篇幅較長,“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其實是給了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先梳理出主要情節(jié),然后把重點內容詳細講,次要內容簡略講;第三課提示“找出課文中表示故事發(fā)展先后順序的詞句”,又進一步點明了方法,根據時間或事情發(fā)展等線索,按順序簡要復述;“口語交際”中的“把重要信息寫在小卡片上”,繼續(xù)為學生提供簡要復述的有效抓手。把握這些,教師就能找到具體落腳點和基本策略,讓教學組織課課落實,引導學生一步一個腳印,逐漸掌握簡要復述的方法。
2.把握課標要求。
把握語文要素不能僅盯著這一單元、這幾課,我們還要瞻前顧后,把眼光放長遠,用系統(tǒng)思維來審視這一單元、這幾課的教學落腳點?!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是教學之根,只有把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與課標中本學段“閱讀”的能力要求進行匹配與比對,才能讓教師明曉:這一語文要素其實就是某一能力要求的具體化,從而找到這一要素的本質要求,并在具體落實中合理把握好度。
課標第二學段關于閱讀目標的第5點指出: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磥?,“簡要復述”重點在于把握文本表達的大意,重在說清主要內容,能夠在表達中加入自己的感受。這就讓明確的方向得以豐富具體。
3.把握發(fā)展基點。
瞻前顧后,我們更需要把學生的學習基礎搞清楚,而不能想當然地把學生預設為“零起點”。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編排是螺旋式漸次提升的,我們可以向前追溯,找到學生故事復述能力的原有基點。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在三年級下學期已經“學習復述課文”了,本單元的“簡要復述課文”,是在此基礎上的提升。簡要復述,需要學生能按順序說出故事的主要內容,篇幅長的故事,能分清主次,重點的內容詳細說,次要的內容簡單說。因此,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重點就在于引導學生按順序說清主要內容,避免面面俱到,更不能把故事背下來。這樣,就找到了“簡單復述課文”教學的落腳點。
二、設計教學:直奔主題,找到切入點
就閱讀而言,一個單元只有一條閱讀核心目標,課文卻有多篇,如何設計教學,讓教學通過每一課的學習實踐活動真正走向落腳點呢?這就需要我們用系統(tǒng)思維來引領觀照教學設計,對“簡要復述”這一語文要素進行整體地教,連續(xù)地教,有針對性地教。
圍繞“簡要復述”這一主題,我們來找一找這一組課文的切入點。首先,我們還是要把常規(guī)的基礎性工作做扎實,要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熟悉課文,大致理解課文內容。然后,每一課設計一個有張力的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復述興趣,引導學生按不同要求復述課文,在復述的過程中,學生自然習得簡要復述的方法。
第一篇是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該課在單元學習中起著鋪墊、打基礎的作用。課后要求“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直接指向簡要復述的最基本的方法:熟悉課文,基本理解課文,然后用自己的話講故事。根據這一定位設計教學,就可以讓學生自讀自悟,根據課文的注音、注釋,讀準讀通,嘗試理解,小組內互相講一講。之后,設計一個引發(fā)簡要復述的切入點——創(chuàng)設一個邊講邊辨析的情境,提問:哪個組講的故事有兩個版本,在班內講講。在此基礎上引導全班同學討論、辨析,哪個版本的故事更接近原文。在辨析中讓學生自主關注那些難理解的字及其意思,比如“諸”“取”“曰”;體會古今字義的不同,諸如“游”“折枝”等。這一課的切入點就在于,引導學生自己嘗試把古文講成今天的白話文,然后進行辨析,相機理解難懂的字。在辨析中繼續(xù)講,繼續(xù)辨析,最終講完整、講準確、講清楚。這樣的設計,一方面借助這個篇幅短小、淺顯易懂的小古文,幫助學生習得簡要復述故事的方法——通過古文提示來復述完整的故事,另一方面通過復述故事的方式來研讀小古文,加深對古文今義的理解。
第二篇課文是《西門豹治鄴》,這篇文章比較長,但段落清楚,詳略分明。這一課的作用在于讓學生習得長故事怎樣“簡要復述”的方法。課后習題給出了復述策略,“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并簡要復述課文”,即根據提示先梳理出完整的課文脈絡,再有詳有略地復述故事。那么,教學過程就可以這樣設計:西門豹治鄴,做了哪幾件事?快速瀏覽,完成課后第一題填空:(? )→(? )→興修水利。接下來,長文短教,兩部分各設計一個簡潔的切入點?!罢{查民情”,可以用“鄴這個地方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的直接引語改成間接轉述,這就實現(xiàn)了次要內容如何簡要復述。第二部分需要重點復述,先引導學生理出西門豹懲治惡人的幾個步驟,再以一個對話情境為切入點,讓學生模擬老大爺跟西門豹的對話,在對話過程中實現(xiàn)重點內容詳細復述。第三部分最簡單,用一句話就可以概述。于是,這一課的“簡要復述”就化為對三個部分有詳有略地講述,讓學生習得長文簡要復述的方法。
第三課是略讀課文《故事兩則》,分別是《扁鵲治病》和《紀昌學射》,這兩個故事比較簡短,教師可以根據導語提示,引導學生抓線索簡要講述。略讀課文不需重點品讀,只要讓學生先多讀幾遍,然后圈畫出表示順序的詞語。于是,學生就能提取到兩課的簡要復述依據:《扁鵲治病》抓時間線“有一天—過了十天—十天后—又過了十天—五天之后”;《紀昌學射》抓事件線“想學—練眼力,緊盯不眨眼—繼續(xù)練眼力,極小看成極大—學射箭,百發(fā)百中”。這樣,學生就能以線索為切入點,有序講述主要內容。
等到“口語交際”時,繼續(xù)補充“簡要復述”的小訣竅——“可以把要點寫在小卡片上”,一方面便于自己梳理把握內容要點,另一方面又能幫助自己在復述故事時不遺忘?!敖涣髌脚_”揭示的方法,一方面在每一課的學習過程中一點點獲得;另一方面在“語文園地”活動中,通過回顧總結,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體驗豐富完善。
三、組織教學:讓位學生,引燃生長點
有了環(huán)節(jié)簡明的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時,教師要讓位于學生,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留給學生去復述故事。在組織教學前,教師要讓學生熟讀課文,打好基礎。教學時,進行前置性學習檢查,疏通課文,放手讓學生多途徑講練,在小組內、班內展示分享。
學生復述課文的過程就是一個邏輯思維過程,需要對語言進行加工整理,再進行外化表達。簡要復述課文要以原文中的語言材料為依托,不能照搬原文語句,不能整篇整段地背誦,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對內容的綜合概括,整理適合的語句,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準確地有詳有略地表達出來。教學中,教師要因勢利導,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在無痕的學習活動中悄然習得方法策略。比如《西門豹治鄴》片段:
師:過了幾天,老大爺正好遇上西門豹出來巡查,又展開了一次對話。我來做老大爺,誰來做西門豹?
師(老大爺):大人,這么巧,真的是您嗎?
生(西門豹):是的,大爺,您好!
師(老大爺):大人,聽說您懲治了那些惡人,可惜那天我身體不好,沒能在現(xiàn)場,您能跟我說說是怎么治的嗎?
生(西門豹):那天我到了現(xiàn)場,佯裝要看看新娘,一看我就說“新娘不漂亮”,河神不會滿意的,換一個漂亮的下次再送過去吧。這樣,我就有理由叫巫婆去“說一聲”,趁機把她投進漳河里。結果,她就被淹死了。
師(老大爺):好,大人,您這叫假戲真做、一箭雙雕。先救下姑娘,再懲治巫婆,高!
生(西門豹):我等了一會兒,說“怎么巫婆還不回來?”讓官紳頭子去催一催,也把他投下漳河淹死了。
師(老大爺):啊,真是巧妙,您將計就計,又懲治了官紳頭子!那其他官紳呢?
生(西門豹):那個時候,其他官紳都已經嚇得面如土色,不斷磕頭求饒。他們知道,丟下了漳河,那就是一個“死”,再也回不來了。
師(老大爺):好哇,聽著真痛快!您這辦法高明啊,把他們的辦法用在他們自己身上,這句話叫什么來著?
生(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師(老大爺):高,高,實在是高??!大人,那些磕頭求饒的也都是壞家伙,您干嘛不把他們也都投下漳河去呢?
生(西門豹):大爺,惡人雖然有很多,但是最壞的兩個頭目已經被淹死,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其他的壞家伙看在眼里,已經嚇得驚恐萬分了,他們以后肯定再也不會這樣干了!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就饒了他們吧。
師(老大爺):哎呀,大人不僅智慧,還宅心仁厚??!老朽明白了,原來巫婆和官紳一直都在騙錢害我們啊,我們之前還深信不疑,那完全是迷信??!謝謝您幫我們破除迷信!
…………
以上這個片段,教師抓住“創(chuàng)設一個對話情境”這一切入點,引導學生復述“懲治惡人”這段重要故事,促進精彩生成。由于有了對話場景,學生的復述自然真切,水到渠成——一方面順利完成了對主要環(huán)節(jié)的詳細復述,另一方面又在復述過程中推進了對文本的理解,西門豹懲治惡人的巧妙之處也被一一揭示,加深了學生對西門豹這個人物智慧果敢品質的理解與感悟??梢哉f,是一個精準切入的有效展開,點燃了學生思想的火花,在課堂學習中形成了新的生長點,促進了學生簡要復述能力的提升。
四、后續(xù)延展:善抓契機,夯實關鍵點
課文學完后,教師可以借助“口語交際”“交流平臺”,幫助學生梳理簡要復述的方法,便于學生進一步掌握:(1)任何復述故事都需要先熟悉課文內容;(2)復述時要根據故事主要內容,重要情節(jié)詳細講述,次要內容可以適當簡略;(3)要善于抓住時間順序、事情發(fā)展順序、地點轉換順序等有條理地講。
單元教學結束,并不意味著所有學生都已經掌握了“簡要復述”這一能力,本單元教學只是給了學生“簡要復述”的經歷與體驗,教師要抓住后續(xù)語文學習中適合的課文,繼續(xù)給學生創(chuàng)造“簡要復述”的機會,持續(xù)練習鞏固,直到學生形成能簡要復述的能力。而這一能力的形成,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與思維水平,還將有助于學生準確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促進他們深入理解文本。
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下第一單元《鄉(xiāng)下人家》,結合課后習題“你對課文描寫的哪一處景致最感興趣?和同學交流”,引導學生復述自己最感興趣的景致;《天窗》一課,引導學生思考課后習題“在什么情況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們‘唯一的慰藉”時,抓取最主要的場景簡要復述,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找到相關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
又如:五上第一單元《落花生》,課后有習題“說說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可以讓學生找到文中出現(xiàn)的人物,抓住不同人物對花生的不同感受來簡要復述;根據《桂花雨》的習題“說說桂花給‘我?guī)砹四男┟篮玫幕貞洝?,引導學生抓取課文描寫的“送桂花”“搖桂花”“品桂花”場景,簡要復述;《珍珠鳥》則可以抓取小鳥離我越來越近,與我越來越親昵的過程,理出一條漸次親近的線索,簡要復述,加深對“我”和珍珠鳥之間情意的體會。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當前,統(tǒng)編語文教材以“便教利學”為導向,清晰地分解了語文要素的訓練重點。但是,讓要素變成學生內在的語文能力,還需要教師智慧地解讀、辨析教材,前后貫通,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語文要素訓練場,讓學生在經歷、體驗中自然習得,在后續(xù)的學習中持續(xù)練習,不斷鞏固強化,不斷夯實相應的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先云.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能力體系的構建[J].小學語文,2019(1-2):4-11.
[2]芮良敏.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中有效復述方法的探究[J].基礎教育參考,2019(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