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鋒安
摘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小學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高質(zhì)量的要求,要求班主任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結(jié)合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需要,切實做到提高課堂管理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差異教育,以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小學班主任;工作;差異化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3-0166-01
Abstract:Withthedeepeningofquality-orientededucationreform,thenewcurriculumstandardsforstudents'primaryschoolheadteacher'sworkhasputforwardhighqualityrequirements,requiringtheheadteachertofollowtheprincipleofteachingstudentsinaccordancewiththeiraptitude,combinedwiththelearningabilityandneedsofprimarystudents,effectivelyimprovetheefficiencyofclassroommanagement.Thispapermainlyanalyzesthedifferenceeducationinprimaryschoolheadteacher'sworkforreference.
Keywords:primaryschoolclassteacher;Work;Differentiatededucation;methods課堂上的學生是不同的,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和水平。因此,班主任作為學生管理者,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僅要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而且要用適當?shù)姆椒ㄗ寣W生施展才華,明確學生生命的價值,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和生活。班主任不僅要關(guān)注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還要關(guān)注學生上下的生活,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努力滿足不同個體的需求,使班主任的工作更加有效。
1差異性教育的作用
差異化教育允許在教育過程中有不同的理解,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由于學生的能力和知識背景的不同,自然會有差異。教師的目的是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理解和認知水平高于原來的水平,并從整體的知識建構(gòu)中得到升華。它很好地解釋了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差異,使教育事業(yè)向現(xiàn)代發(fā)展的需要傾斜。因材施教,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差異出發(f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整合差異的概念,落實不同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揚長避短,得到最佳的發(fā)展。
2實施差異性教育的具體措施
2.1給學生更多的獨處時間。班主任在管理學生時應(yīng)采取最適當?shù)慕虒W方法。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反省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從而改正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最頭疼的問題是學生之間的爭吵,這就要求班主任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學生。吵架后,作為班主任,學生要注意吵架的原因,讓學生認為問題可以通過吵架來解決,這樣學生才能冷靜下來,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而普及法律知識和法制宣傳片會給學生認識斗爭帶來代價的后果,最后一次單獨給學生看,讓學生能思考自己的缺點,改正錯誤,引導學生尋找機會,與同學們搞好關(guān)系。比如,你可以幫助那些弄臟衣服的學生洗衣服,或者你可以買點東西來安慰學生,培養(yǎng)他們從小的責任感。問題由自己引起,最終由自己解決,使學生樹立起優(yōu)秀的品質(zhì)。
2.2以主題班會促情感交流。
主題班會,作為學生自我教育、學習德育教學的重要手段,在學生的校園生活中不可或缺。主題班會作為增進師生情感交流的主要活動,是學生個性展示、師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平臺。班級主題活動通常是班主任經(jīng)過精心設(shè)計、結(jié)合學生情況、滿足學生情感交流的需要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呈現(xiàn)。班會活動中,班主任不宜是主體,應(yīng)該把展示的舞臺留給學生,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發(fā)展。他要把自己當成班里的普通一員,積極參加活動,縮短師生距離,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困惑,學習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提高無形的凝聚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班主任要明確學生的個性,確定班會的內(nèi)容,選擇班會的組織形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3為學生預留反思空間。內(nèi)省是對自己的一種理性批判。通過反省來認識自己的缺點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yīng)該為學生預留足夠的學習空間進行反思。比如小學生的心態(tài)不成熟,往往因為一件小事而發(fā)紅,甚至被迫解決。面對這種情況,班主任要給他們時間思考,讓學生開始打起來解釋打架的原因,讓學生先說對方不是,對方有缺點,然后再反思自己手上沒有考慮后果和責任他們需要。當他們冷靜下來后,他們會對自己的錯誤承擔相應(yīng)的責任:幫助受傷的學生清洗藥品,在同伴打架時洗臟衣服,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錯誤。
2.4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由于小學生正處于發(fā)展階段,心理和智力存在差異,也造成了學生之間的巨大差異。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校不注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而是采用相對僵化、單一的教學方法來講授課本中的知識。此外,學校不會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因為現(xiàn)在中國的貧富差距很大,這也造成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有的學生家庭條件好,教育環(huán)境好,整體素質(zhì)教育水平較高,而有的學生家庭教育環(huán)境差,導致學生思想比較差,教育水平較低。差異化教育模式出現(xiàn)以來,學校開始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差異化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
2.5差異性評價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小學是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道德素質(zhì)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在差異化教育中,教師應(yīng)評價學生的差異性,并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使學生在教師評價中健康成長。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yīng)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興趣和綜合能力,使學生更客觀地面對自己,更自信地面對學習和生活。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評價或引導學生相互評價,使評價更加科學、全面??傊處熢诮虒W或德育評價中應(yīng)合理運用不同的教育,制定不同的評價策略,使學生充分了解自己,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2.6開展反思性行為教育。在教育過程中,班主任要實事求是地采取合理的內(nèi)容,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利用教師的權(quán)威強迫學生接受。因此,教師要注意教育中反映出來的行為形式,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反思自己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xiàn),班會上會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比如在學習中是否會,盡力做到和藹可親、彬彬有禮等等,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反思,在認識不足的情況下,學生不知道,教師可以引導他們,而引導學生,這種間接的教育形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也更容易幫助學生改正錯誤。這是差異教育應(yīng)用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即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反應(yīng)能力和認知能力,采取適當?shù)慕虒W方法,使學生在保持自尊、尊重學生差異的同時,充分認識自己的錯誤。
結(jié)語:綜上所述,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要充分發(fā)揮教育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教學目標,積極發(fā)掘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利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小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閆淑婧.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差異性教育[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7,000(004):75.
[2]劉娟.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8,9(17):90-91.
[3]黃小輝.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3(02):43.
[4]賈佳.關(guān)于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差異性教育的分析[J].內(nèi)蒙古教育,201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