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東蘭
年年月月花相似,今年春節(jié)尤為異。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讓我們措手不及。為了有效地阻斷新冠疫情向?qū)W校蔓延,教育部門及時下發(fā)了延遲開學的通知,開展了“停課不停學”的線上學習,要求學生居家隔離不得隨意外出。在新冠疫情期間,平時忙忙碌碌的家長,也能在這期間騰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的日常學習,疫情期間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比較密切。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與理念的更新,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疫情期間線上學習方面得到有效配合。隨著返校復學的推進,我們尤為關注疫情下的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一、抗擊疫情,家校凝聚共奮斗
面對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我們除了要教會孩子如何做好日常防護之外,還應當傳遞哪些關于生命等抗疫線上的正能量和價值觀呢?結(jié)合疫情期間在家開展的線上學習以及返校復學的日常工作為例,家庭和學校不僅引導學生養(yǎng)成戴口罩、勤洗手、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而且還要利用班會課指導學生如何做好自我調(diào)適和自我管理,甚至在實踐中讓他親歷感受自己所身處的集體這一股團結(jié)的力量,以培養(yǎng)他的集體榮譽感和感恩之心,學會感恩社會中“逆行”的醫(yī)護人員、武警官兵,感恩疫情期間涌現(xiàn)出的這一批又一批的平民英雄志愿者。漸漸地,在成長成熟過程中也能看到自己的成長變化,學會珍愛生命,學會敬畏生命。因此,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人的漫長的一生中始終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以一個人基本的學習生涯為例,小學初中義務教育9年、高中階段3年、大學階段4年左右,這大約有16年的時間是在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而除此之外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是在應用小部分從學校里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技能和方法,正式踏入社會了再不斷地學習、漸漸地升級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也慢慢才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學校教育中形成的那種學習能力,實際上是伴隨一個人終身的。倘若沒有很好的學習能力,在整個人生中也就很難創(chuàng)造完美的價值。
二、砥礪前行,家校聯(lián)合再起航
一線醫(yī)護人員的執(zhí)著堅守、每個崗位上工作人員的無私奉獻、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信心,一幕又一幕疫情期間的感人畫面均化成教育的養(yǎng)分。現(xiàn)在的孩子,也就是祖國未來的科學專家、醫(yī)護人員、公務員等,不同的崗位角色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在國家危難之際,應該如何擔當?這離不開家庭與學校的共同教育。某教育家曾把學生比喻成石頭,認為這塊石頭刻成一座塑像需要6位“雕塑家”:1.家庭;2.學校;3.學生所在的集體;4.學生本身;5.書籍;6.偶然出現(xiàn)的因素。那么從這些“雕塑家”排列的順序來看被列為前列的是家庭和學校,便一眼看得出家庭方面和學校方面的因素在塑造學生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性。而家庭是首位因素,教育往往是從家庭開始的,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一文中曾敘述過她在南部小漁村成長的經(jīng)歷,無論將來走到何處她能夠保持本心不變,在這一過程中,家庭給她帶來的影響尤為可貴。疫情期間,臥室變課室,書房變課堂,從線上親子閱讀,到親子共同游戲,再到親子線上家長會,這可能是極少有的24小時都能在一起的親子時光。這就需要家長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學習家庭教育方法對自己、對孩子、對家庭來說這都是一件幸福的事。畢竟一個人可以選擇到不一樣的學校去學習鍛煉,唯獨不能選擇去哪個家庭中成長。因此家長也需要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使孩子一路走來既能接寵辱也可收悲歡,家庭教育中最純正美妙的回憶永遠帶給一個人漠然和歡喜,可以讓他在最艱險的未知中充溢斗志和勇氣。
三、關注身心,家校合力新形成
五月處處芳菲,校園繁花盛開,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進入常態(tài)化,返校錯峰上下學有序開展,學生已從“超長假期和網(wǎng)課學習”正式轉(zhuǎn)為戴著口罩上課的常規(guī)校園生活,返校前后經(jīng)歷較長時間的隔離,人的情緒情感更復雜易變,這時期的心理變化引起了老師和家長的高度關注。老師與家長建立溝通橋梁,從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等角度做好心理疏導,幫助孩子平衡學習與玩樂之間的沖突,鼓勵家長寬嚴適度,采用多種方法肯定表揚孩子,保持孩子正常的生活規(guī)律和充足睡眠,運動是最好的調(diào)節(jié)身心的方式,也是促進親子情感的途徑,可積極開展親子家庭運動,比如手指操、眼保健操、趣味乒乓球等適合室內(nèi)開展的體育鍛煉,促成孩子全面發(fā)展。正因為疫情還有諸多不確定因素,“外防輸入,內(nèi)防反彈”的防控任務依舊很艱巨,我們更應該增強防控意識,絕不能讓前期醫(y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功虧一簣,也要引導孩子們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tài),學生只有擁有健康良好的心態(tài),才能適應緊張的校園學習生活。在轉(zhuǎn)變課堂模式、轉(zhuǎn)變角色定位的非常疫情時期,各種親子溝通問題、師生交流問題、學生心理問題等方面都會遇到新挑戰(zhàn),而任何積極有效的的家校溝通一定是雙向的,要想獲得高效的學習狀態(tài)和效果,就必須建立在良好的家校溝通基礎上。家長主動、及時咨詢,學校主動、及時告知,能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很多問題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教科書早已不再是他們的世界了,世界才是他們的教科書。毋庸置疑,一直以來教育問題也是整個社會所密切關注的一方面。換句話說沒有一個家長會不在乎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個老師會不在乎自己的學生,這已不是單單一個家庭、一個學校單方面的影響力。作為學習主人的本身——學生,也面臨著多方壓力,因此家校聯(lián)合的教育也是從某種程度上幫助學生度過一個個關鍵時期。一場疫情,在教學和家校溝通上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如此發(fā)達,教育理念不斷更新,不僅是家委會、家長會層面的聯(lián)合,還可從網(wǎng)絡、微家校課方面加強聯(lián)合,形成一股新的教育合力,齊心抗疫!共同呵護孩子的健康成長!